傅文奇
摘 要:本文主要从环境,营养,疫病防疫,粪便卫生四个方面论述了生态养猪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对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养猪;技术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优势产业,不仅满足了人民的消费的需求,而且为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粮食转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生态养猪是集约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个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生态养猪特点
生态养猪指人工将猪群放入生态环境中远离城乡,居民,进行大规模,集约化的饲养方式。其经营方式是专业化、商业化的,生产规模通常以年产一万头商品猪为一条生产线,它需要依靠畜牧行业的支持,饲养标准化,采用全价配合饲料,实行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操作,使其与传统养猪截然不同。
二、生态养猪环境
1.动物与其赖以生存的内外环境协调一致,才能正常的生产发育和繁殖后代.人工控制环境并实行全进全出式的流水式的生产方式,比传统养猪有很大提高,从而取得最佳的生态平衡。
2.养猪生产包括配种、妊娠、分娩、哺育、育成和育肥等环节组成一条生产流水线,实施“全进全出”,使前一批猪与后一批猪之间没有接触,生物安全得到很好的提高。
3.在生态养猪生产中母猪一般采用单体限喂饲养,限位栏为金属结构,每头所占猪栏面积为1.26平方米。
(1)集约化养猪场一般将临产母猪集中在分娩舍,集中分娩有利于做好接产工作和哺乳仔猪的护理,且可以节约劳动力,分娩栏为金属结构,中间部分为哺乳母猪限位区,两侧为仔猪的活动区,分娩栏设计为每头占地3.74平方米,仔猪活动区一侧常设保温箱,下面电热保温板,上挂红外线灯泡或在仔猪的地下安装水管由锅炉或电热水器(60℃)管道中循环流动以达到保温的目的,母猪适宜15—20℃,初生仔猪1—7日龄适宜温度为32—28℃,8—30日龄为28—25℃。
(2)猪断奶后转入保育猪舍,常见为金属结构高床,全漏缝地板的保育栏,保育栏的育成猪每头占有猪栏0.3平方米。
(3)重達20kg时转入生长猪舍,此时每头占用猪栏面积0.5平方米,体重达60kg转如育肥猪舍,养至95—100kg出售,3—5周龄的早期断奶仔猪舍温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50%-80%,低温高湿易早产生长缓慢,引起腹泻造成损失,中猪及育肥猪适宜温度为18-20℃,湿度为75%-80%,湿度达90%以上猪增重减慢,饲料利用率低。因此,良好的控制温、湿度是养猪中关键的一步。
三、生态猪的营养
1.生态猪追求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品质好的猪肉,研究环境(饲料库)—猪(基因库)——肉产品(产品库)三基因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和平衡满足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佳生态环境为目的。
2.出于追求生产快。出栏率高以减轻每一头商品猪所负担的栏舍折旧费,它在饲料利用上主要以玉米、豆粕、小麦麸等精料为主,不在使用粗粮,由于饲养头数多,一般也不用青饲料。除了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及油和蛋白质及含蛋营养物质等营养类饲料添加剂,通常还要加入生产促进剂,用于完善饲料营养全价性,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保健防病,促进生产和减少饲料加工及贮藏中养分损失。
3.环境需求:由于猪群密集,热应激和通风不良的影响和临床疾病率增加。使猪对诸多维生素C等具有抗应激作用的药物需求量增加。
4. 仔猪早期断奶的需要,提高断奶能提高母猪的繁殖力,提高猪舍的利用率,降低生产一头育成猪的产栏设备的分摊成本。一般集约化猪场多实行21—28天断奶,从而提高了仔猪对营养的需求,日粮中带添加乳清粉,喷雾血浆蛋白粉卵磷脂棕榈油及菌体蛋白粉等。
5.饲料加工的影响:饲料加工调制的工艺常影响维生素的活性。在混合粉料中制颗粒过程中,加热就会破坏维生素的活性,VA,VB,V6,VK3和叶酸与微量元素添加剂直接混合时,其效价会降低,氯化胆碱与多种维生素之间都有被碱性较强的胆碱所破坏的可能,饲料贮存也可使维生素损失,因此在预混中往往比饲养标准成倍增加维生素的用量,以补充在饲料加工,贮藏时损失的部分。
四、猪疫病生态
1. 目前猪疫病的现状
(1)猪的疾病主要有三大传染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常见的还有猪气喘病,仔猪白痢,蛔虫病,肝片吸虫病,食盐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十多种。
(2)毒株变异而出现非典型疫病。
(3)耐药性菌株增加:这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饲料添加剂有关,使很多细菌产生耐药性常使防治失败。
(4)条件性病原引起的疾病增多:如大肠杆菌引起的水肿病,红白痢较为普遍。
(5)多病因混合感染。
(6)饲养方式和环境条件对某些疾病的影响。如使用限位饲养引起营养缺乏症,漏缝地板建造不合理引起的肢蹄病、关节炎等。
2. 解决措施
(1)树立自繁自养的观点,自行培育后备猪,尽量减少引进猪种。
(2) 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由被动转为主动免疫,采取“全进全出”制,做好隔离、饲养、消毒、免疫接种等。
(3)树立群体保健观点。
(4)树立猪病发生的多病因观点。
(5)树立系统论的观点,养猪生产是一个大系统疾病的发生常与营养饲料繁殖技术,管理方法,生产责任制等多因素有关,要杜绝疫病发生就要养猪生产系统中找出薄弱环节。治疗仅是应急措施不能根治,执行兽医措施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及人力的安排是否合理。
(6)定期做好疫病检测预报。
五、养猪粪便生态
1.常见问题
(1) 由于饲养猪的头数多,粪便集中,而农田使用却有季节性,以至于需求过剩,致使大量粪便堆积,造成浪费和污染环境。
(2) 猪采食饲料类型不同(青料型或精料型),饲喂方法(干喂或湿喂)清粪方法(水冲洗或干分收集),季节不同(冬季或夏季)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猪排粪量有很大出入。
2.解决方法
(1)粪便可进行生物法发酵,可建立沼气池,利用沼气液渣养鱼,养蚯蚓喂鸡,利用沼液、沼渣制有机复合肥,培育重要花卉,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2) 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不仅关系到环境保护,也关系到生态平衡,农业良性循环,发展持续农业,绿色食品等。
六、结语
本文仅从生态养猪生产中常见的环境、营养、疾病、粪便出现的生态问题做一些浅谈,有关养猪的生态系统,生态育种(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培育出适合集约化饲养的猪种),环境因素对猪的健康生产力、繁殖力、肉制品的影响,养猪与大气污染的生态关系(猪舍产生的控制,猪舍周围空气污染指数的测定),养猪与其他生物(主要是细菌、病毒、寄生虫、蚊蝇和老鼠等)的生态关系,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