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运营单位提前介入建设工作的思路、困难、运营介入建设时机进行分析,并通过参与建设工作实施,落实参建工作要点,为后期运营减少工程改造、提高设备可维护性、节约成本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运营提前;介入建设;轨道交通
引言
运营单位提前介入工程建设是工程顺利完成建设向运营过渡(移交)以及安全运营的一个关键环节,了解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情况及设备设施的薄弱环节等信息,提出运营需求并有效落实到设计图中,对未来运营服务安全、高效、低成本运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借鉴厦门轨道交通运营参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分析运营单位提前介入新线建设思路与实施策略,并通过参与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提前发现、处理建设过程中影响运营安全、效率及后期改造成本高的问题,最大化发挥运营经验优势,全方位提高设备质量,为后期运营过程中减少工程项目改造、提高设备设施可的维护性及节约运营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概述
当轨道交通发展到线网运营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往往影响运营,牵连建设,从运营发展情况看,运营管理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鲜有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对于長达6-7年的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来说,超前研究确定若干年后的事情是工作的一个难点,因此,在新线建设过程中,其设施设备能否充分结合运营的使用、功能需求,既是建设部门考虑的事情,也是运营研究的重点。在建设阶段,由于运营的介入,会提出与设计不一致但事实上对运营有利的问题,此问题整改涉及设计、合同、施工等多个环节,对进度有一定影响,但从运营角度看,该问题可能与未来运营安全、服务、成本投入息息相关,解决势在必行。
2 运营单位提前介入新线建设的思路
2.1 运营介入建设的应用情况
建设为运营,运营为经营的理念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通过运营参建工作实施,已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同行均成立新线部或运营参建机构,开展运营参建工作。以厦门项目为例,厦门轨道交通从2013年初已招聘到位运营员工,并成立参建工作组,安排人员全程参与工可、设计、施工等各阶段工作,为轨道交通(首线开通首次运营)运营参与建设创造先例,通过实践,有效验证其可行性、有效性。
2.2 运营介入建设的时机
2.2.1 轨道交通项目各阶段工作内容。轨道交通项目一般分为决策(前期工作:包括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招标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洞通、轨通、电通、车通)、验收(工程验收、项目工程验收、竣工验收:竣工初验、竣工正式验收)、试运营(运期规划期、运营接管期、综合联调及试运行期)、正式运营六个阶段,其中验收和试运营是相互穿插进行的。
2.2.2 运营介入时机。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期约为6年,由于前期主要是进行规划、可行性研究、提案报批等工作,运营参与度不高。完成前期工作后,工程项目将进入到总体设计阶段,为下阶段初步设计提供方向。进入此阶段后,运营单位的介入将对总体项目设计思路优化发挥重要作用,并为深化初设打下基础。但从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招聘情况看,运营员工一般会在试运营前1-2年到位,而此时,建设已进入施工或验收阶段,运营介入建设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运营单位部分专业员工至少要提前4年(在总体设计阶段)到位方可最大发挥运营参建的效果。
3 运营单位提前介入建设的实施策略
3.1 运营到位次序
运营单位主要有车务、维修两大生产部门,其中车务按工作性质划分站务、票务、乘务、行车与施工组织四个专业;维修按设备系统划分为设施(基建)、线路、车辆、通信信号、供电、机电设备及自动售检票系统七类主要专业。因此,运营参与建设各专业员工到位计划应结合项目实施情况制订,并根据工程项目进度进行配置,以节省人力成本。运营员工到位先后顺序按设施(基建)、线路、供电、车辆、机电设备及自动售检票系统到位。
3.2 成立参建工作小组
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涉及施工、监理、设计、轨道公司及政府各职能机构等单位,接口多,专业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运营员工到位后,应按专业划分,成立参建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及接口关系,由运营副总经理担任参建工作小组组长,并在技术主管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全过程参与建设工作。
3.3 确定参建策略
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专业多、接口多,各专业与系统之间的纵横交叉、情况复杂、相互关联,且运营新线人员的技术水平、协调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迫切需要制订《运营参与建设管理办法》、《运营参建工作指南》等标准化程序,指引参建人员工作开展。同时,由于运营参与建设项目过程中涉及国标、铁标等行业标准文件,运营单位应在《地铁设计规范》基础上,制定《新线运营建议汇编》,为运营参建工作及后续线路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3.4 运营参建各阶段工作要点
运营参建以不影响工程项目总体进度的原则下,严格把控各阶段工作的重点和要点,反馈运营参建需求做到不遗漏、不超纲,各阶段工作要点如下。(1)工可与总体设计阶段:审核正线与基地配线方案、运营管理、基地与控制中心布局、车站管理用房面积、种类与用途、设备设施的通用性和配套性情况,提出运营优化建议。(2)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土建部分):根据规划调整或设计变更,进一步核实配线方案、运营管理、车辆基地、控制中心、车站布局及应用抢修站设置布局等初设文件内容,跟踪运营需求落实情况。(3)招标图、施工图设计阶段:a.招标文件审核及设备选型阶段:对设备设施的功能、配置、技术参数、设备选型等提出运营通用需求和建议;以运营服务乘客的角度出发,对车站装修装修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备件、工具、技术资料、质保及后续服务、综合联调配合、运营保障等条款进行审核,且应以运营为导向提出主导性意见。b.合同谈判阶段:参加合同谈判,与中标单位进行商谈、澄清,落实备件、技术资料、质保及后续服务、运营保障等运营需求合同相关条款。c.设计联络、审查阶段:对产品的功能或外观进行审核,重点从运营组织和设备维护管理角度出发,对设备设施有关技术、功能和参数等具体细节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对使用情况及故障率等方面提出选型要求,对备件、质保及后续服务、接口关系等未在合同谈判明确的,以纪要或合同补充条款予以明确补充。(4)施工阶段:参与设备监造、首件检查、出厂验收及型式试验等工作,把控系统设备出厂质量与关键节点生产进度;跟踪、审核产品制造生产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及时提出可行性建议;参与工程施工,跟踪重点项目施工,把控施工质量。(5)验收阶段:参与设备安装、调试、验收,提出改进建议,跟踪整改和落实情况;审核技术资料,缺失项要求供应商予以补充修订;参与设备系统各项培训,熟悉掌握设备功能及工艺;做好设备设施查线核图、现场清点工作及资产验收移交工作。配合完成消防、环保、安全等验收及试运营评审等工作。(6)试运营阶段:督促设计、施工、供货商等单位对遗留问题完成整改工作,做好工程预验收、设备施接管工作,投产工作。
4 结束语
运营提前介入建设的实施在行业内有成功应用案例,并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通过对运营介入建设工作思路、难点、必要性、介入时机、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借鉴同行经验归纳运营参建各阶段要点,为东莞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项目提供参考,并在应用在当前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建标104-2008.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标准[S].
[2]孙有望,李云清.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9.
[3]王乾宇.浅谈地铁运营人员提前介入工程建设的重要性[J].城市建筑,2013(16).
作者简介:李子光(1981-),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维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