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贝贝
【摘要】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指在体育课中学生各项练习活动的時间与课总时间的比例。衡量一堂体育课能否使学生达到锻炼效果的重要标志就是教师能否最大限度合理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提高体育课堂实效,从而起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技能的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 练习密度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28-02
练习密度是一个能反映体育课程基本性质和教学特点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具体的计算公式为:练习密度=学生练习时间/一节课总时间×100%,从这个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这节课学生的练习量是否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能否促进身体机能的成长,取决于学生的练习时间。
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强调教师精讲多练,组织有序,设计科学等,其目的都在于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尽可能地保证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免会发现在不同环节时间浪费的现象,不能保证学生有效的练习时间,教案中预设的练习密度达成情况较差。
一、典型现象及原因分析
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个角度分析,我们都不难发现一些典型的课堂练习密度缺失现象,导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受到抑制。
1.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因素导致课堂练习密度下降
现象一:
六年级某班的一节体育课上,学习内容为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在宣布学习内容时,学生早已按捺不住,踢起了球,整个场地乱作一团。哨声响起很长时间他们才安静下来,笔者抓紧时间开始讲解,示范。还没等宣布开始练习,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踢起来了,瞬间操场上都是球。老师见状立马说到“没有一个正确动作,全部停下,你们想知道正确动作是怎样的吗?”学生听到“没一个正确动作”才陆续停下来。等待全部学生安静下来老师才进行示范,示范过程中又把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动作要领讲解了一遍,整个示范与讲解的过程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本节课教学目标完成不了。
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学生过于兴奋,急于尝试学习造成的,分析原因:
(1)六年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薄弱,能够安静听一遍讲解已经不易。
(2)这样的学习氛围很是糟糕,尤其是还没有看过教师示范,没有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就乱踢一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3)教师讲解示范方法相对传统,缺乏创新,对学生也缺乏吸引力。
2.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因素导致课堂练习密度下降
现象二:
XX市体育教师大比武课堂教学评比课上,教学对象是水平三六年级,教学主要内容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单教材—4课时的第2课时),场地是半个篮球场。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手段:1-2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2.自垫练习3.2人一组的对垫练习4.2人一组,一人垫球一次后垫给对方垫球练习5.2人一组前后、左右移动垫球练习。前面几个练习学生完成的比较认真,效果好,但是由于学生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再加上讲解的要领并未真正掌握,从第四个练习以后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开始下降。教师集合队伍又一次进行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的讲解,学生似乎还是没有达到动作要求。整堂课充斥着教师的声音,学生停下来听了很久却又没听懂动作要求,出现排球乱飞,学生乱跑的混乱场面,最后导致学生练习次数大大减少,根本没有达到原计划的运动量。
时间去哪儿啦?关键在教师。
(1)评比课安排的教学手段并不是越多越好,形式好看但效果不佳。
(2)对学情不够了解,练习难度过大,学生疲于应付。
(3)场地的布置不够合理,场地小大大影响学生的练习密度。
(4)讲得多不仅占用了宝贵的练习时间,更消磨了学生的练习兴趣,与精讲多练原则背道而驰;
(5)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欠缺,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手段,一味按照课前预设。
二、适度提升练习密度的教学策略
合适的练习密度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基本要素。笔者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课堂练习密度缺失现象是比较有效的路径。
1.激兴趣,巧安排,提密度
学生早已不习惯灌输式的教育,教师的主导无法让学生真正受益。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创设各种有趣的练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愿意动起来,练习量就能得到保障,才能让练习密度得到提高。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课堂上往往能看到学生做准备活动时敷衍了事,甚至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运动。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先设计基本部分的教学环节,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活动的设计,让单一、枯燥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慢跑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有针对性的健身操与游戏;球类教学内容准备活动会安排各种球操,熟悉球性的练习;体操类教学内容准备活动会安排健身操或健美操的一些基本步伐,着重加强下肢活动,尤其是踝关节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又达到充分热身的效果,还让课堂教学过程更有序,更顺畅,保障学生的学练时间,达到预期练习数量,有效提高练习密度,获得教学效果。
2.精讲解、多练习,巧配合
新课标倡导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精讲多练,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不易理解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而教师优美的示范往往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技术动作,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带有玩乐的模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善于简化动作要领,用口诀化教学,形象生动的讲解再配合示范动作,可以使学生易记、易体会,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有了失败的教训后,决定要采用各种方式简化动作要领。如一年级原地踏步教学简化成顺口溜:121121小手摆起来,121,小脚抬起来,121、;站立式起跑的动作要领简化成:左脚右手放在前,左腿弯弯右脚踮,身体前倾眼看前,听到信号快快跑。不仅形象有效的让学生明确动作要求,还让课堂更加紧凑有序,再配合上有序的课堂组织,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保证练习量,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三、结束语
在增强练习密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既要做到教学设计心中有数,又要根据班级学生和实际场地等的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与应变。练习密度与课堂常规相辅相成,好的教学常规能有效提高练习密度,好的教学方法也能造就好的教学。体育课老师要明白体育课要从精讲多练着手,突出体育学科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特点,语言简明扼要,抓住技术动作的重点,必要时直接以示范代替语言,让动作或游戏更直观、更深刻。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邵伟德等.“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含义与例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