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利花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13-01
数学课堂教学,在许多人看来,就是一个“情境导入——学习例题——练习巩固——小结提升”的过程。枯燥无趣,模式固定,师讲生听,几乎成了人们对数学课堂的刻板印象。实际上,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常态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确实存在不少这样的课堂实况。数学课堂教学,期待改变,也必须改变。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的确,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推动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方能学有所成。如何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更感兴趣?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了“助学”方法,现在将几点思考分享如下:
一、“自助”唤醒内在学习力
“助学课堂”中的“自助”,倡导先学后教,在助学单的引领下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学期,我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了“助学单”学习方式的尝试,让学生课前“先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目的。例如:《百分数的认识》助学单:
1.尝试从生活中找到一些百分数,并说说他们各表示什么?
2.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为什么还要学习百分数呢?
3.有关百分数你还有什么和大家分享的,或者有什么好题推荐给大家的,赶紧推荐一下吧。
助学单是提前一天发放的作业,学生在找百分数的时候,会找到生活中的饮料盒、包装袋、报纸等去“探学”。由于学生从不同的地方找的“百分数”不同,所以回到课堂交流探讨的角度就比较多样化。这样,学生在自己探求的学习过程就觉得特别有意思,有种“自己的学习自己作主”的感觉,而不是唯课本主义,由课本上的例题来牵制他们的学习。
助学单让学生有目的地“先学”,唤醒了他们内在的学习力,他们经过自主探究后的学,反映了预习和思考的深度。学生把研究后的成果和疑问带到学校,达到学习资源开放化,为良好的课堂交流打下基础,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二、“互助”推动同伴合作情
经过“自助”学习之后,学生们已然对新知识有了自己的想法。在课前,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每五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组员由优、良、中、弱等级的学生搭配。小组成员互相合作,明确分工:一人发言,一人记录,两人补充,一人小结,全员参与谈收获。通过同伴互助学习,明确目标,指导方法,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和经验,增添了同伴间合作的情感。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满足学生分享的心理需求,我让表达或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先去分享,组内成员再慢慢补充,探讨,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有所得,有发展。
例如:在《百分数的认识》中,生1说他在一个包装袋上发现鸡蛋12.6%,牛奶2.9%,豌豆24.6%,但他就是说不出这些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生2在介绍自己找的百分数的时候,说道:“我们班的出勤率是98%,表示我们班出勤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一百分之九十八。”生3补充道:“也就是说我们班来上学的人数49人,班上本来一共50人,来上学的人数占了班级总人数的一百分之九十八。”生4说:“你们说得不错,我赞同。我还在报纸上发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1%,女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9%。也就是说每100人中约有51人是男性,有49人是女性。”生3补充:“那要是1000人呢?”生5:“那就是男性510人,女性490人吧!”生1:“那我这个鸡蛋12.6%是不是指这种食品所有的含量中鸡蛋占了一百分之十二点六?”……在小组互助学习中,经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碰撞,同伴之间的质疑、反驳、补充等等,无形中引导了学困生的学习。这种同伴互助,没有压力,学生可以自由平等的交流。我在課后对学生进行课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样的学习方式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和喜爱。
三、“师助”提供知识联接链
助学方式的学习讲求“以学定教”。学生通过在课前自助预习以及课上的互助讨论学习,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层面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水平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帮助是必须介入的。教师将教学的力量用在重点处和关键处,在学生表达不清,学不明白,探究不到位时,教师再确定需要讲什么、怎么讲。例如前面提到的《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中,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阐述上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对意义的理解也是有些模糊、肤浅的。在课中要引领学生编织起知识的网络结构,将学生的自助学习及互助讨论打通知识联接,从他们自身的学习出发,引导他们最终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并能找出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四、“评价”保障助学持续化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保证学生激情饱满地持续学习,提高学生在“助学”方式下的学习效果,合理、科学的评价尤为重要。在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我作了如下尝试:
1.每5人为一小组,小组长保存一本记录本,记录每次课的具体表现,如课前准备情况;助学单的完成情况;小组交流分享发言次数;全班汇报情况;练习、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守则情况等等。小组内进行日常的量化考核。
2.每周进行量化统计,小结小组成员各项表现,以优秀组员为引领,传授学习心得与做法,提升小组学习凝聚力。
3.每月进行星级评价,按量化得分高低评选出十星级、九星级、八星级、七星级、六星级荣誉。
4.每学期进行总评价,评选出“最美进步星”、“最善思考星”、“最爱助学星”、“最佳组长星”、“最强表达星”等。颁奖礼上邀请学生的家长给自己的孩子颁奖,观看孩子平时点滴表现的留影,并互相拥抱,彼此说出内心的感恩和祝福。让学生特别珍惜和坚定“助学”的学习方式。
总之,助学方式的课堂贵在坚持,重在常态。有动力、有准备、有目标、有合作、有评价、有点拨、有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经意地进步了,教师不经意地轻松了,教学不经意地见成效了,最可贵的是师生间的交流和学习更加和美了!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路上还得不断研究、不断思考、不断尝试,提升自我素养和能力,与学生一起,创造和美灵动的课堂。竞进不息,和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