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昌国
摘 要:如何提高肉牛养殖的综合效益是每一个肉牛养殖者追求的目标。本文从养牛学的角度,重点从肉牛养殖的品种、配合饲料的应用、牛群的饲养管理、防疫驱虫、参观学习及技术培训、规模养牛场的选址建设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提高肉牛养殖综合效益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肉牛养殖; 效益 ; 措施
一、选择肉牛养殖的品种和生产模式
优良的品种决定了肉牛养殖的综合效益,是提高肉牛养殖综合效益的决定因素。
1.选择肉牛养殖的品种
云南省常见的地方品种有云岭牛,引进的优良品种有西门塔尔、安格斯、短角、婆罗门、夏洛莱等,因其肉质好、生长快、饲料报酬高、卖相好等深受肉牛养殖者的喜好和推崇。选择优良的肉牛品种饲养,重点在于饲养杂交牛,特别是饲养三元杂交牛,即西杂二代商品牛。
2.选择肉牛养殖的生产模式
(1)直接生产模式。首先选择个体较大的本地黄牛(云岭牛)作母本,运用牛冻精改良技术,将西门塔尔与之杂交,生产出来的即为西杂一代商品牛;其次是将西杂一代商品母牛留作母本,再用短角或安格斯作父本进行第二次杂交,生产出来的即为三元杂交牛,也称西杂二代商品牛。
(2)间接生产模式。选择购买西杂一代商品母牛作母本,运用牛冻精改良技术,将短角或安格斯与之杂交,生产出来的即为三元杂交牛,也称西杂二代商品牛。
(3)西杂二代商品牛的优点。生活力强,选择饲料广,生长迅速,日增重快,饲养效果好,就是在同等条件下,西杂二代牛平均初生重為36kg,6月龄体重达210kg,12月龄达320kg,平均日增重为0.9kg。
二、广开饲料资源和多喂配合饲料
1.广开饲料资源。大力发展种植苜蓿、篁竹草、黑麦草等高产优质牧草,充分利用豆科秸秆、黄薯藤、饼粕等作精饲料;收集野草和农作物秸秆作粗饲料;秋季做好玉米秸秆的青贮工作,为冬春季节缺少饲草饲料时作保障;广泛利用糟渣类辅助饲料,经过一定比例混合后喂牛,营养全面,利用率高,增重快,出栏早。可以节省饲料25%左右。
2.配合饲料的应用是取得肉牛养殖综合效益的关键因素
(1)配合饲料的优点。
①精粗饲料均与混合。肉牛采食大量精料后,瘤胃内会产生大量的酸,引起酸中毒,而采食有效纤维能够刺激唾液的分泌,降低瘤胃酸度。配合饲料的应用能使肉牛均匀地采食精粗饲料,维持相对稳定的瘤胃PH值,防止瘤胃酸中毒,也能有效避免肉牛挑食。
②营养合理搭配。配合饲料营养全面,食口性好,能为瘤胃微生物同时提供蛋白、能量、纤维等均衡的营养物质,加速瘤胃微生物的繁殖,提高菌体蛋白的合成率和饲料的消化率。
③提高管理水平。饲养管理是规模养牛场的一大难题。采用配合饲料饲养技术能够简化饲喂程序,减少饲养随意性,使管理的精确度大大提高。实现分群管理,机械化饲喂,提高劳动效益,降低劳动成本,实现一定区域内规模化牛场日粮的集中统一配送,从而提高肉牛养殖的专业化程度。
④育肥牛的两个参考配方:A碎玉米34.2%、豆粕5.3%、玉米秸秆青贮15.9%、酒糟15 %、干草28.3%、食盐0.3%,另加复合添加剂1%。
B精料25.6%、酒糟20.3%、干草18.4%、玉米秸秆青贮29.3%、豆粕5.1%、食盐0.3%,另加复合添加剂1%。
3.牛群的饲养管理。分群饲养是提高肉牛养殖综合效益的有效措施,控制适度规模是取得肉牛养殖综合效益的根本原则。
(1)繁殖母牛群的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减少外来疫病的干扰。定时饲喂,少喂玉米等能量精料,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体形;少喂酒糟及生长添加剂,保留生态养殖法;多喂蛋白营养的精料及青饲料,增强精神状态及泌乳能力,提高配种受胎率。
(2)初产犊牛的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是获得好犊牛的重要环节。初产犊牛的肠胃消化功能还不健全,因此,初产犊牛的饲料主要以青饲料为主,适当添加精料,逐步饲喂配合饲料,并坚持3月龄断奶,既可提高母牛的生产能力,又可提高饲料报酬;可以节省饲料15—25%。
(3)育肥牛的饲养管理。 适时调整育肥牛的生长配方,保证充足的配合饲料,减少育肥牛的存栏时间。注重育肥牛的适时出栏,育肥牛体重在100—400kg时,日增重直线上升,育肥耗料少,体重达到600kg以上则生长速度减缓,日增重逐步下降。因此,育肥牛以养到体重500kg,年龄在2周岁左右出栏为宜,可以节省饲料20%以上。
(4)控制适度规模。肉牛养殖生产的规模经营,有利降低饲养过程中劳动力和物质的消耗,加快资金周转,提高投入产出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营要以适度为宜,一般应视自身人力、财力、物力条件而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实践证明,山区肉牛养殖规模应以20—120头为宜,基础繁殖母牛固定在10—40头为宜,育肥牛保持在20—80头之间。这样,既能较好地解决牛舍、资金、劳力和饲料问题,又能做到精心饲养管理,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4.做好牛群的动物防疫及驱虫工作是取得肉牛养殖综合效益的根本保证。
肉牛养殖规模户一定要与当地畜牧兽医站签订防治合同,及时做好肉牛疫病预防和常见疾病的治疗工作。必须完善免疫程序和管理制度,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定期和不定期的动物防疫和驱虫工作,提高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动物防疫和驱虫工作搞好了,能有效降低肉牛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确保牛群数量稳步增长。
5.参观学习及技术培训是取得肉牛养殖综合效益的技术保证。
(1)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参观学习就是为技术培训做样子。通过参观,极大刺激了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肉牛养殖规模户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求知欲望,这时候开展技术培训要比平时开展技术培训的效果好三倍。
(2)只有每年组织1-2次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和肉牛养殖规模户到外地大型养牛场参观学习,才有可能使得新的养牛技术得以普及和提升。另外,肉牛养殖规模户要做好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工作,多组织一些参观学习的时间,加强横向联系,多借鉴和应用一些先进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提高自身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6.规模化养牛场的选址建设是避免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1)选址。最好选择交通方便,距离水库、村庄、矿山或工业园区5km以上的平缓山地或箐地建盖养牛场。
(2)规模化养牛场建设应注意的三个原则。实行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离的原则;实行育肥生产区与肉牛待售区相分离的原则;梯次建立核心母牛繁殖生产区和后备母牛选育区、商品牛生产育肥区、商品牛待售区和工人生活区。
(3)规模化养牛场的建设。 规模化养牛场的建设,重点在于因地制宜,选择好风向,做好通风设施,依据标准化养牛场建设的相关要求及设计图纸选择适合的牛舍建筑式样:单列式或双列式。在牛舍建设中还要注意好温湿度的调控、空气消毒设施的安装等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