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大幅度攀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输电线路建设将保持持续的高增长。在架空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涉及到解口、改接、升高改造、被跨越等情况时,有时需要进行临时转供电。文章针对临时转供电的一种新系统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压输电线路;临时转供电系统;杆塔;基础
近年来,随着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电力供应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电力供应也因此日趋紧张,而输电线路在电力的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架空输电线路涉及到解口、改接、升高改造、被跨越等情况时,由于线路负荷重或仅此电源线路等原因,不能长时间停电,或多回同塔架空线路不能同时停电,为保障电网的完全运行及减小经济损失,需要开辟一条新线路走廊进行转供电过渡,包含架设一基乃至更多的永久性杆塔和基础。
1 目前架空输电线路转供电的做法
以目前的做法,转供电过程中所设置的杆塔为角钢或者钢管等结构,采用螺栓进行连接,无法快速组装,且为永久性设施,无法重复利用;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埋设于土壤中,需要进行大开挖,无法快速施工,且为永久性设施,无法重复利用。图1以具有代表性的常规直线塔、大板基础、人工挖孔桩基础为例。
2 可拆卸并重复利用临时转供电系统
2.1 可拆卸并重复利用临时转供电系统的具体参数
本系统技术是我们提出的独创性专利技术,110kV电压等级部分共分为三个型号,现以其中一个ZGD-J1型号为代表进行详细介绍如下:
(1)ZGD-J1杆塔部分共拆分成12段(包含4个第9段),每段采用钢管和角钢组合结构,段与段之间用螺栓连接,每段宽度在1.8米以内,长度在4.5米以内,方便每段进行整段运输至现场。
(2)ZGD-J1杆塔设计针对底端进行了优化,扩大了底端和基础相接的尺寸,有利于优化基础受力,减小基础重量。
(3)ZGD-J1基础型式为重力式基础,立于地面上,一基ZGD-J1共四个基础,每个基础长宽高为2×2×1.5米,单个重约49吨,采用18块钢块组合而成,每个钢块重约2.4吨。
2.2 本系统优劣势
本系统相比常规杆塔及基础,优势如下:
(1)本系统可在一天内快速完成施工(包含杆塔和基础),且本系统能整体(包含杆塔和基础)快速拆卸和重复利用。
(2)本系统基础主要按重力式设计,通过利用钢板、混凝土块或者其它质量较重的材料单个或者多个结构组合而成,立于地面上,无需大面积开挖土方,仅需将地面平整即可,转供电过渡结束后可拆卸运走;而常规基础位于地面以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进行大开挖,为永久性建筑,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且永久占用土地资源。
(3)本系统杆塔采用分段設计,现场施工仅需将每段进行组合即可,用时短;而常规杆塔需将零散角钢或钢管等进行组装,组装费时长。
本系统相比常规杆塔及基础,劣势如下:
本系统相较常规杆塔单基造价高,但重复利用一次以后,经济效益便能体现。
3 本系统具体使用情况介绍
本系统可适用于各种临时转供电情况,例如现有线路跨越高铁等重要交叉跨越需要进行升高改造的情况;现有线路被解口或T接等需要转接的情况;现有线路被别的高压线路跨越,不能停电且无法搭设跨越架的情况。下面简单讲解下在110kV双回线路进行升高改造时,由于此线路为变电站的电源线路,甲、乙线不能同停的情况下,本系统的应用,具体如下:
首先在需要被升高改造的铁塔旁,偏离原线行快速组立本系统的基础和杆塔。组立完后将乙线停电,把乙线的导线改经本系统,然后将乙线供电,甲线停电。在原线行原塔位的前侧或后侧施工新杆塔,待新杆塔施工完成后,将甲线复电,并将乙线停电,再将乙线的导线转移到新杆塔上,再将乙线通电。最后将本系统的杆塔和基础拆卸并运走。
4 结束语
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与千家万户的用电安全息息相关。本文对于现有的临时转供电方案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一种新的临时转供电方案,此方案具有节约用地、减少停电时间、可拆卸并重复利用、更加安全可靠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殿生.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Z].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