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锐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口号成了很多家长的共识,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引导之下,许多家长不惜血本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早教中心”“儿童潜能开发中心”等也应运而生,在全国遍地开花。在早教机构大力宣传的攻势下,3岁以下幼儿背着书包去“上课”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但这些早教对孩子的成长有没有必要呢?
过度早教会造成孩子后劲不足 早期教育是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目标。有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学写字,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许多心理学家发现,接受早期教育时过于紧张的孩子,一般在小学四年级时学习成绩就开始下降,逐渐失去以前的优势。幼儿在接受早期教育时过于紧张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会阻碍孩子其他技能的发展。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切知道各种知识信息是怎样进入儿童大脑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儿童心情不愉快时,记忆的大门是不可能打开的。
过度早教会让孩子负重成长 由于许多妈妈忙于工作,在过去的10年里,世界范围内从很小就开始学习的孩子增加了4倍。一些年仅6个月大的婴儿被送到早教中心,更有超过35%的父母在孩子两岁后就把他们交给托儿所。父母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培养孩子,吃、穿、住、行等自不在话下,教育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投资。但专家提醒:“追求完美成了惯性,会使孩子在生命中负重前行。”
过度早教有碍孩子身心健康 现在一些早教机构专门在认知能力上下功夫,尤其是认字,因为“很小就能认很多字”非常容易打动中国的家长。有些地方甚至制定了一些孩子智力发展的参考指标,指导家长遵循这些指标来培养孩子。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占兰表示:“如果家长根据这种未必科学的‘指标观察孩子的发展情况,往往容易发现孩子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产生让孩子进行早教的需要。但实际上很可能变成超前教育。”据专家介绍,孩子的认知能力发展与脑部结构发育密切相关,过早的训练违反身心发展规律,会造成不良后果。有幼儿园老师发现,班里认字能力超前的小朋友表现出了“不合群”“口语交流能力滞后”等现象,专家认为这是对孩子大脑的某些部分过度刺激导致。专家警告说,早教要有尺度,一味强调教育而忽视了孩子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应遵循生长发育规律和知识本身的顺序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能超过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反会妨碍儿童智力的发展。
过度早教会让孩子情感冷漠 “0~3岁的早教重点是养育孩子。3岁以前,对孩子最重要的并不是教育,而是让孩子得到充分的爱和安全感。”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博导朱家雄表示,“0~3岁孩子需要和父母‘捆绑在一起,获得充分的安全感。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人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和早教比起来,让孩子与父母待在一起更为重要。”现在很多青少年表现出情感冷漠,其实和早年爱的缺乏有關。专家提醒:如果想让3岁以前孩子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迫切的需要。
许多小学老师在接受访谈时无不表示,家长完全没必要在学龄前给孩子太多的知识,会做多少算术题、能识多少个字或者能背多少首唐诗,这些都不重要。相反,家长要做的是能启蒙好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让他们把一个感兴趣的故事复述清楚。有的老师则强调,进入小学前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的是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善于与人沟通,并且要能养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的良好习惯,这些能力才是基础中的基础,远比单纯地学知识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