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个体书商打工的经历

2017-04-26 10:19文汤礼春
侨园 2017年4期
关键词:书商李登辉台海

文汤礼春

我给个体书商打工的经历

文汤礼春

(接上期)

初见舒宗其

从青岛回武汉的第二天 我来到武汉图书大世界 找到某书店 问舒宗其是否在这里办公。书店经理回答说 舒宗其不在这里办公。我正失望 他给了我舒宗其的电话号码 我当即打了过去 舒宗其得知我的意向后 让我第二天下午去他家谈。我喜出望外 感觉这事有眉目。

第二天 我如约来到舒宗其的家这是一个靠近长江边的花园小区 三室两厅新房。后来舒宗其跟我说 这是他花50万元连买带装修的。当时我想 在中国 只有大胆经商的人才会富裕 而像我们这些靠打工的人一辈子也富裕不起来。舒宗其近50岁 看上去很精明。寒喧后 我拿出自己的简历、作品目录及有关证件让他看。舒宗其只看了几眼就说 我相信你 英雄不问出路。

舒宗其给我介绍他目前正在编辑经营的一本刊物 即某省的《杜鹃花》杂志。因该刊经营不景气交给他们办 他每期付给该刊管理费。舒宗其随手将已编辑好的一期目录递给我 我看内容全是关于台海局势的 首篇重头文章叫《封锁台湾》。《杜鹃花》这本杂志我原来看过 纯粹是一本文艺故事刊物现在经舒宗其的手 完全变成了一本时政类刊物。舒宗其说 现在的人谁还看故事。要想卖出去 有经济效益就得编这种“社会热点”文章。舒宗其向我介绍了他所编的杂志基本情况后 说如果我答应做这本杂志的编辑 以后就在图书城周围租一间房作办公室 主要是方便经常到图书城查找资料。我对舒宗其的计划很感兴趣 有房住 还能经常逛书城 所以 满口答应了。

舒宗其见我愿意干 问我待遇有什么要求 我按汪烈九告诉我的 说每月800到1000元。

舒宗其说 “刚开始我们还有个磨合、相互适应的问题。开始给你600元 以后每年加100元 当然也有个限期 不可能永远加下去。如干得好 我另外给你奖金。我想了想 先干干再说吧。舒宗其让我马上上班。我告诉他。下个月我必须到上海去一趟 我老婆在上海一个台湾人家里打工 那家人的老先生是前国民党军官 关心政治 喜欢看书 他家里有许多海外寄来的中文报刊。舒宗其答应了 并说 你先去弄一些有关李登辉的资料寄给我。

打工前的序曲

9月初我到上海后 将老先生家里的一些有关台湾局势及李登辉的资料复印后寄给了舒宗其。舒收到后给我打来电话表示很满意。他要我再弄一点有关台湾竞选的资料 特别是有关李敖的资料 因为台新党将李敖推出来竞选总统。我立即去上海各大书店查阅有关资料 在五星级的“建国饭店” 我发现这里有售香港出版的《香港文汇报》、《大公报》 其中不乏有关李敖竞选的文章 便都买了下来 寄给了舒宗其。

9月下旬我回到武汉。即给舒宗其打电话 接电话的人姓阮 他说是舒宗其的合伙人。他告诉我 舒宗其去长沙出差今晚回 要我明天上午到图书城某书店会面。

第二天上午9点钟 我如约来到书店 舒宗其和阮先生还没来。书店经理将我带到附近不远的一个民房 说舒宗其暂时在这里办公 要我在这里等他。

在这间办公室里 有一个姓杨的年轻人 他给我泡了杯茶 说舒大概中午才能来。在和杨的谈话中 我了解到这间房并非舒租的 而是他老婆丁兰租的 500元1个月。丁兰是乡下姑娘 前几年应聘到舒宗其开的书店。舒后来和丁兰搞上了 丁兰怀了孕便要挟舒宗其和她结婚 否则跳楼。舒宗其无奈 和前妻离了婚 并买下江边的花园小区作为新房。丁兰结婚后 便将舒宗其的书店接手自己当老板经营 包下几本杂志的经销权。小杨还说自己是舒宗其请的。他父亲下岗后在舒宗其所住的小区当电工 认识舒后请他帮忙 这样小杨才来到这里帮舒打杂 1个月也就400元工资。我和杨谈到10点半阮才来 我又和阮聊起来。阮看上去和我年龄差不多 但他比较敦厚。他原来是武汉一家工厂的办公室主任。后来辞职下海了主要也是经营图书。现在和舒一起投资杂志。他们这次编的《封锁台湾》印了8万本都已发出去了。我从上海寄来的资料很好 但可能用不上了 因为前几天台湾大地震 台海紧张局势有可能冷下来 这打破了他们原来想出一本《李登辉及台湾竞选》的专辑计划。

中午12点了 舒宗其才和老婆丁兰来了。他先问小杨最后几件《封锁台湾》发货和回账的情况 然后才坐下来跟我谈 他说我这次在上海完全是按照他的意图和要求寄回的资料 证明我很有悟性 正是他们需要的人才 虽然寄来的资料暂时用不上 但还是要奖励我。说完 他叫人拿出1000元钱奖给我。

我对舒的慷慨大方很惊讶 心想我没找错人。接下来 舒问我 你看现在热点问题是什么 我回答 虽因台湾大地震 出于人道 对台攻势宣传暂时冷了下来 但明年3月的大选又会热起来 目前可暂时出一本台湾内幕秘闻之类的。舒接我的话说 要搞就搞政坛内幕。然后 舒邀请我和阮去餐馆就餐舒点了三菜一汤 两瓶啤酒。说是为我接风。

吃饭间 当我谈到编刊题材时 阮叮嘱我小声 说周围桌上都是书城商人 都在竖着耳朵听。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书商之间也有竞争。吃过饭 我们三人就在书城周围租房子。看过几套终于看中了一个二室一厅 装修较好的房子。舒宗其当场叫人取出5500元交了1年房租。两房一厅中 小的一间房作为我办公和居住用 另一间稍大的房他和阮住。舒还叫我当天就搬过来。从这天起我正式走上了打工生涯。

题材是书商的生存根本

我们三人正式开始办公后。舒宗其向我们交待了下步的工作计划。他计划明年3月大选前 还用《杜鹃花》的书号出一期有关台湾问题的专辑 这由他和我负责找资料、编辑 另外编一本《浴血的老照片——共和国的战争》一书 主要由阮来编选照片 也用《杜鹃花》刊号出 112页 定价15元 全用100克铜版纸印刷。另外舒向我介绍了上期编的《封锁台湾》一书的情况。他说此次共印了8万册 全部销完了。要不是因台湾地震他们还加印。我在心里计算了一下 他们这本杂志定价9.8元 批发下去是5元 他们自己购纸 拿到印刷厂印刷 每本成本费两元 这一期下来 他们就赚了20多万元。

我暗下决心 一边跟他们打工 一边掌握他们操作发行的渠道和方法 以便以后自己当个体书商。在中国要想富 不冒险是不行的。

我后来了解到舒宗其已经下海干个体书商10年了 他的主要方式就是先确定一个比较好卖的题材 然后将一些可读性强的文章挑出来 出一本专辑。然后买一个书号自己出书 自己发行销售。10年下来 舒宗其已是百万富翁。为了编书 舒宗其买了大量书 一次他要我们到他家里的书柜挑资料。看到他一个房里堆满了书。舒宗其告诉我为什么要从书中找资料来编杂志、编书呢 是因为现在出版的书发行量都不大。从里面抄录些文章用在杂志上 一般都不会被原作者发觉。我曾问过他如有作者发现摘了他的文章怎么办 舒宗其说 付点稿费就摆平了。他说 他编了这多年的书 只遇到过一次来信要稿费的。只是最近才遇到一次麻烦 江苏出版社的社长打来电话 说他编的《人与动物的恩怨》一书 大量使用了该社所出书中的内容。舒宗其害怕打官司 但他又忙 决定暂时不理睬对方。其后在我和舒宗其交往的半年时间内再未听说江苏出版社找过他的麻烦 不知道是舒宗其用钱摆平了 还是对方不了了之。

就在我按舒的意图构思新书时 舒又决定变更题材 他决定在澳门回归前夕出一期《澳门专辑》 由我主编 另叫阮编一本《解密档案》。就在舒为下期编什么内容举棋不定时 国内知名军事专家张召忠到武汉图书城签售他的新书《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舒忙叫我去排队签名 并顺便问他 台海战事还会热起来吗 我排了1个小时的队 好容易轮到我时 我按照交待问了 张召忠教授却说“不会”。回来告诉舒 舒不死心 决定亲自问问。他怕张召忠忙不愿多搭理 便写了张纸条 张老师 我是《杜鹃花》杂志记者 向您请教几个问题 1. 今年底之前 国内的新闻热点是什么 是经济改革 澳门回归 还是台海战争 2. 明年3月左右 台湾选举总统会否成为国内热点 由于您忙 只请您用一个记号或是与不是作答。结果张召忠教授在台海战争上打了个勾。

在为下一期做什么题材上舒宗其一直举棋不定 在这种情况下 我建议舒到上海去一趟。因为上海那位前国民党军官也是个文学爱好者 和我是忘年交 他正邀请我去他家做客 我想叫舒、阮和我一起去 与那位老先生谈谈 也许对选题有帮助。舒接受了我的建议。我们三人一起来到了上海。

上火车前 我在车站广场上看见有一溜书摊 其中就有舒编的那本《封锁台湾》。上车后 我将此事告知了舒舒却说 那是盗版 我们出的早卖完了。我听了愕然 个体书商印的书也有盗版 可见图书市场的竞争激烈。

我们到了上海 恰逢老先生有急事出门了。舒便问我妻子 老先生对李登辉说的“两国论”是什么态度 妻子说 他们是从大陆撤退过去的军人 他们这批人恨不得派人暗杀李登辉。舒宗其听了兴奋起来 说我们如果写一篇《暗杀李登辉》的文章 做一期杂志肯定好卖。又转过头对我说 “这文章就由你写”。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书商李登辉台海
本期导读
新冠疫情下2021-2022年台海政经形势
书商的广告
关于某些书商的坏话
总统与书商
四次台海危机及其启示
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两难处境及其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