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明良
钱塘智慧城升起冉冉“巨星”
文|叶明良
低调、务实,这几乎是所有巨星人对仇建平的印象,出生于1962年的他有着那一代人独有的吃苦耐劳精神。感受过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教育方式,也接受了西方的多元思想,迈入社会后环境的变化又带来了精神冲击,这些都在仇建平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新鲜的血管里流着古老的血,继承了上一代人的社会责任感,也有下一代人的创新和活力,仇建平的风云人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1985年,仇建平从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以后,被分配回杭州工作,在浙江省机械进出口公司成为了一名业务员,主要负责把一些工具产品销售到美国去。那时候的进出口公司,虽是企业却跟机关差不多,每天按时上班,按时下班;多做也行,少做也行,节奏缓慢而又从容。
尽管如此,仇建平并没有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凭借着平日里的勤奋努力,很快他就成了工具科业务骨干。1991年年底,仇建平在众人的不解和惋惜中,毅然扔掉了令人羡慕的铁饭碗。他几乎是在外贸系统里头第一批辞职的人。
“当时创办公司还是自己的梦想,相比在国家公司里,自己出来闯荡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和所有企业一样,仇建平在创业时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在创业之前,仇建平每个月的工资是150块。这时,仇建平的一个美国客户为他送来了宝贵的创业启动资金,一共30万美金,每年15%的利息。对于那个时候的他来说,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在没有抵押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一个只有业务来往的美国朋友借出这笔巨款,在我们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那一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约在1:10,30万美金给了仇建平巨大的压力,他也有了一丝的犹豫。但是好在当时国家外贸蓬勃发展,在仇建平看来,只要勤奋踏实肯干便成功了一半。
1993年仇建平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巨星科技。
回忆起那些日子,仇建平还是感慨不断。他每天基本上班到晚上12点钟,有时集装箱来了,他就在办公室一起干活,经常和工人一起装集装箱到半夜。
“那时候觉得每天就是在创业在干活,还有想办法多拿一些订单和项目。争取公司不要破产,希望公司能继续发展,当时这是唯一的想法,没想到现在能做这么大。我觉得我们的团队非常优秀也很敬业,现在很多副总裁也都到很晚才回家,我相信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团队是有核心有凝聚力。”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巨星的全称是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以五金工具为主营的企业,为什么要为之冠上科技两个字呢?在展览室内,我们找到了答案。陈列在展览室的工具,与我们平时见到的用过的都有些不一样。
单从一把可折叠的钳子来说,钳口除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之外,既可以是钢丝剪,又可当电线剥皮钳,而钳柄上更是能变戏法似的变出扩孔器、小锯子、剪刀、开瓶器、起钉器、锉刀、十字镙批、开罐器、小刀……在钳子上,更是细心地设计了可以“长出”来的小手电筒。仅这一个产品,就包含了巨星的十多项专利科技。
这些工具产品中,销往美国和英国的也因手形和握锤的不同而做得有些差别。除此之外,工具里还有适合男人用的、女人用的、小孩子用的和老人用的区别。或者,这就是仇建平这个“细节控”对于细节追求的另一种体现。
来到杭州钱塘智慧城后,巨星科技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0年上市后,一直低调潜行的仇建平开始发力,控股老牌国企杭叉集团,公司迈上百亿级规模,涉及叉车、手工具、电动工具、机器人和激光等行业;仇建平本人先后当选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省政协常委,荣膺2012年度风云浙商,成为浙商群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现在巨星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旗下的巨星科技和杭叉集团已经是上市公司。近年来我国五金工具业已经跨入世界前列,作为一个较为成熟、传统的行业,仇建平清楚地看到,今后需要借助智能化、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才能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更为长远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考虑,去年下半年,巨星科技发布公告,拟与中国联通全资子公司小沃科技等共同设立有限公司,从事家用/商用服务机器人的研发、销售和运营。机器人正成为巨星科技的第二大业务板块,截至目前,巨星科技的版图已经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领域。
“我们是中国唯一一个具备成套产业类技术的公司。我想未来的五年时间,在全世界包括中国,机器人、自动汽车会开始慢慢普及到一些家庭,它可以帮助你解放双手。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基本上就不需要你手持驾驶……未来的发展前景将是非常良好的。”
仇建平始终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是把精力放在产品质量、产品创新、产品品牌上。做企业也是个克服困难的过程,要有强烈的愿望去开拓创新。“包括今天也是这样的,我们不断从开始的传统手工具,到后来的装备叉车,到后来的机器人、激光,再到我们现在的3D激光雷达,这都是一步一步技术在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专注与创新提升,才能在过程中赢得客户与市场,促进百年企业的形成、立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