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看拱墅

2017-04-26 09:52张军
杭州 2017年4期
关键词:拱墅区运河文创

文|张军

运河文化看拱墅

文|张军

拱墅区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运河在境内蜿蜒12公里,给两岸留下了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和名胜古迹,孕育出极富运河特色的地域文化。近年来,拱墅区致力于打造运河沿岸名区,努力建设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新运河,运河拱墅段成为文化保护最完整的核心区段之一。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富义仓、桥西历史街区、拱宸桥入选遗产名单,洋关、通益公纱厂、大河造船厂等项目旧址被划入运河遗产区。2014年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亲临运河拱宸桥段考察,对运河保护开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运河是人类智慧的创造,今天的大运河,则是我们对历史遗产的再创造。”G20杭州峰会期间,“运河风情采访线”成为接待媒体批次最多的采访线路,向世界展示了拱墅运河之美。

延续运河文脉,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坚持应保尽保,有序推进运河沿线桥、塔、寺、码头的保护修复,修缮富义仓、高家花园、桑庐等一大批文保点,恢复重建御码头、香积寺、青莎古镇等历史文化遗迹,再现半道春红、夹城夜月等“湖墅八景”,建设江墅铁路遗址展示馆、大运河诗词园等等。梳理确定了水田畈新石器时代遗址、半山战国墓、卖鱼桥、皋亭坝等23处文化遗址。建成中国京杭大运河、刀剪剑、扇、伞、工艺美术等五大博物馆以及手工艺活态展示馆,形成以运河景观、历史建筑、工业遗产为特色的国家级博物馆群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张小泉剪刀、朱养心膏药传统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施金水等4人被确立为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组织文化专家开展运河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出版了《运河南端草根谭》《运河南端说码头》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运河文化系列丛书。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水清岸绿景美新运河。运河处于杭州主城区河网水系末端,运河水质反映全市治水成效。拱墅区积极开展运河水系综合治理,在全省首倡建设“零直排区”。结合半山和北大桥环境综合整治,对高污染、低小散、产能落后企业坚决整治、淘汰、调整,相继关停搬迁了杭钢半山生产基地,杭州协联热电公司、杭玻等各类企业500多家,从源头减少污染。建立“河长制”工作网络,实行一河一长,一河一策,深化截污纳管、河道整治、清淤疏浚、生态治理等工作,全面完善污水管线等地下管网,改造提升农居点生化池,44条黑臭河道全部实现摘帽。2015年底,拱墅区全面实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零直排”,荣获全省治水工作“大禹鼎”。目前,运河拱墅段水质已基本消除劣V类。坚持水岸共治,同步实施河面水体生态治理与河岸景观综合整治,未来5年,将全面建成62条、117公里沿河生态健康廊道,使区域内绿化景观网络连线成网扩面,把运河水系河网建成城市绿色廊道和生态轴线。

拱宸古韵(杨志坚/摄)

发展绿色产业,打造运河文化产业带。利用工业企业搬迁的机遇,盘活老厂房资源,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成为浙江省文创产业的发源地,涌现出LOFT49、唐尚433、丝联166、元谷等特色文创园区集群,发展形成以运河文化为依托、以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为特色的文创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运河文化旅游,将运河沿岸“一寺、二场、三线、四馆、五街、六址、七区、八景、九园、十桥”精品景点连珠成链,自武林门至拱宸桥串起一条璀璨的旅游景观带,开通运河夜游,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运河财富小镇成功入选省级特色小镇,上塘电商小镇成功入选市级特色小镇,以远洋国际中心、绿地运河商务中心为核心的运河中央商务区在运河之畔展露新颜。

实现还河于民,创造人文宜居美好生活。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坚持修旧如旧,先后修复了小河直街、桥西和大兜路等三大历史街区,保留修复了1000余幢富有江南水乡特色运河古居,小河直街、桥西400多户原住民保留了“枕河而居”的传统居住方式,昔日棚户区成为展示老杭州市民生活的原汁原味的“老街”,代表运河人居典范的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被住建部授予“中国人居范例奖”,留下记忆和乡愁。两岸所有遗址、公园、博物馆全部面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运河健走”成为深受杭州百姓喜爱的休闲体育品牌。挖掘当地民俗文化特色,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培育了运河元宵灯会、半山立夏节、大运河文化节、运河庙会等活动品牌,形成了春走大运、夏逛民俗、秋游庙会、冬赏花灯等系列特色,运河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

猜你喜欢
拱墅区运河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银河哪比运河乡——《诗咏运河》读后感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拱墅区食堂片组
运河博物馆:讲述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拱墅区签下全国首份“电梯养老保险”保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