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高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2017-04-25 18:48常坤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错题习惯

常坤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養良好的习惯。”在这个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尽早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才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利用时间。高一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甚至整个人生的自主学习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小学、初中已经形成一些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去帮助学生改掉不好的学习习惯而培养起适合高中数学学习的好习惯呢?下面就我个人的做法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我学习、思考、探究、质疑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新知识初步理解学习的一个过程,课前预习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因为高中数学课堂容量很大,学生课前预习显的十分必要。要求学生对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应该特别标记,这些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应及时的补上,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听课效率,坚持下去还可以提高自己思维水平和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

课堂上我要求学生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积极和老师配合,跟上老师的思路和节奏,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分组讨论的问题要积极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养成记录课堂笔记的习惯,学生要记录学习的要点、典型例题以及老师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以便逐步加深和更正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可以通过课前的情境创设,运用游戏、故事及评价等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很多学生上课时只是习惯于被动接受,并不喜欢主动思考。只对这种思维惰性,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其次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再次,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学习的延续,是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独立作业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要合理的设计作业,数量要少,质量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积极性就高,更有助于学生认真完成。

5.培养学生建立错题本的习惯

在学习时,一定要重视错题,要将平时考试检测的错题记录到错题本中,只要是犯过的错误都要认认真真记载下来,以备总结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要深入、透彻地分析你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同时严密的分析问题并解决它,错误原因就一直记在心中,永不会忘。也只有这样,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避免犯同一种错误。

当然,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系统小结,切磋交流,及时复习等等。总而言之,高中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学生“会学”的体现。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它不仅能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更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错题习惯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