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之后,中央企业接连出大动作。先是中国神华巨额分红,590亿元现金分红(特别派息)中将有约430亿元被大股东神华集团收入囊中,这将成为神华集团牵头煤炭行业整合的资金储备。接着,中国海诚宣布,其大股东中国轻工集团的整体产权将无偿划转并入中国保利集团公司。还有中核建与中核集团宣布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对于目前国资委所监管的102家央企来说,在两份上市公司公告新披露的事项完成后,央企数量将有望降至100家内。
2017年的央企重组,重要推手是供给侧改革,重点将发生在钢铁、煤炭、重型装备、火电4个行业,这些行业多是去产能的重点领域,产业集中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今年央企重组可以用“123456”来概括,即一个目标,两大推手,三种形式,四大行业,五个不搞,六个融合。
一个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转型升级
2015年9月出台的《关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清理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创新发展一批国有企业”,至此,重组整合一批被明确写进文件。
2016年2月国资委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中,“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也被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在国企改革的进程中,中央企业的兼并重组已经成为推进国企深改的重要抓手。
从实践情况来看,近三年来中央企业的重组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从方向上看,央企重组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地完成了央企所承担的使命责任;从布局上看,坚决落实了化解产能过剩等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从效果上看,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转型升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现在,思路是越来越清晰了。中央企业重组意义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内耗,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同时不断地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宝钢和武钢重组之后,可以从更广的范围统筹考虑产能布局,大大地减少了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宝武集团成立后,通过整合规划原宝钢湛江基地和原武钢防城港基地,可以减少投资约400亿元,减少1000万吨新建钢铁产能。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重组前,2013到2015年两个企业平均每年利润之和是57亿元,重组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2016年就实现了160亿元利润,这种利润是在2016年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创新低的情况下取得的,达到了重组之后“1+1大于2”的效果。
2017年国企改革有望在规范中进行一定规模的并购重组,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与分类改革结合,将会出现在央企与地方国企,或央企与民企之间。
两大推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走出去”战略
之前,“一带一路”战略是央企重组的主要推手,2015年12月开始的密集重组则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央企重组的主要推手。这样看来,2017年央企重组,除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推手外,“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仍然是一大推手,这主要集中在重型装备与火电领域。
从去产能角度看,2016年数据显示火电产能过剩逾20%,严控新增并淘汰过剩产能将有效提升煤电行业整体的利用效率。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指出,煤电行业今年采取多种方式去产能,包括淘汰、重组、改造等方式。现在,102家央企中拥有发电业务的能源类企业共有12家,相对于5家钢铁、2家煤炭和1家水泥的央企数量,电力行业央企数量更多,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较大。
从“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看,中国核电、中国核建的战略重组将打造具备核电站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国际核电巨头,对于我国核电规模化和“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目前中核集团和中国核建集团的主要上市平台,中国核电及中国核建大概率将承担主要的融资任务,两大集团目前仍有较多优质资产未注入,包括铀矿、核元件供应等产业,如果重组将增强联合体一体化上市的预期。显然,核电的重组,将成为我国继中国中车后又一块品牌,而二者之间合并,也符合同行业做大做强、减少无效竞争以及“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大方针。
在世界500强中,我国央企占据了工程建筑、金属产品与银行业的第一位,原油开采、船务、炼油与贸易领域的第二位,但在其他45个产业领域中,我国央企排名靠后,甚至像国家核电这样的企业都没能进入世界500强名单。央企在全球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还有央企之间恶性竞争的原因,特别是在关键战略性领域的央企强强合并,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反制跨国公司的恶意并购,更好维护我国产业安全。下一步很多央企所面对的不是在国内的竞争,而是面对国际市场上更加强劲的对手,在分类改革完成的基础上央企加快重组,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种主要方式:横向合并、纵向互补、整体并入
聚焦重点领域搞重组,推动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要探索有效重组方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来推进中央企业的重组。目前重组有三大方式:横向合并、纵向互补、整体并入。
横向合并。本轮兼并重组,将以合并同类项为基础,也就是同质化重组,代表案例则是“南北车”合并。首先集中在商业类国企领域,特别是完全竞争性行业,资源要素将会进一步向大企业大公司集中,防止类似南北车那样在参与全球项目时出现同业恶性竞争等情况,目前很多央企在此思维下有所动作。
纵向互补。单以中核建与中核集团拟进行合并而言,所存在的模式是一方成为另一方上下游业务模块,即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合并的“国电投”模式。中核建和中核集团之间的业务存在互补性,合并后也将形成产业链,从而更好地增强了我国核电产业的竞争力。
整體并入。2016年11月,中国恒天整体产权将无偿划转进入国机集团,中国恒天成为国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不排除类似的资产规模比较小、业务重合性比较强的企业合并,可是现在这类合并还不多。中国恒天拥有机械、纺织、地产投资等三大类业务,2016年上半年,中国恒天实现营业总收入188.79亿元,利润总额9.12亿元。总体来看,受主业市场低迷影响,中国恒天部分经营指标完成质量下降。相比于中国恒天,国机集团的体量要大很多。国机集团是一家多元化、国际化的综合性装备工业集团,主营业务包括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金融与投资四大主业,2015年国机集团以2227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蝉联“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榜首。中国恒天的营业收入在央企中是小块头,尤其纺织、服装、丝绸等都是萎缩的行业,从90年代开始已经市场化了,在当前央企集中发展的环境下已经有很大局限性,属于国资逐渐退出的领域。国机集团作为机械工业类企业,其2000多亿元的年营业额在央企中也不大。目前已有的央企重组在合并以后的总收入规模很多都是5000亿元左右。因此,恒天与国机的整合,还是沿着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研究能力的路径实施的。未来不排除中国恒天的纺织等部分产业再进一步分化合并到其他行业央企的可能。
现在,中国轻工并入中国保利,几乎是中国恒天并入国机集团的翻版。
以铁塔公司为代表的共享竞合也是一种模式。不同央企之间的交叉持股也是国企重组的模式。在央企交叉持股方面,宝钢集团和中石油集团,国投公司与中国海运集团,武钢集团和中远集团,中船集团和中远集团等。相关企业在公告中均称,划转的目的均为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协同,深化双方战略合作,促进生产经营长期稳定发展。央企之间的交叉持股与股权划转可以进一步稀释过于集中的股权结构,进而削弱单一国资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影响。此外,交叉持股可以加深相关企业间的业务协作和整合,也能进一步促进公司的股权多样化,加速推进去产能和国企改革进程。
加上混合所有制,起码有六种模式,然而现在主要是三种模式。
四大行业:钢铁、煤炭、重型装备、火电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记者会上,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在钢铁、煤炭、重型装备、火电等方面,不重组肯定是不行的。从目前央企动作来看,围绕四大行业的央企重组似在紧锣密鼓的开展中。
煤炭:今年煤炭行业央企重组势在必行,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工作。2016年的煤炭行业可谓“一扫阴霾”。随着去产能的推进,煤企迎来了利润整体反弹。煤炭央企巨头神华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并购活动,并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整合重组。煤炭行业神华一家独大,整合基本就是神华牵头来做行业整合。根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每年要淘汰落后产能8亿吨,通过减量置换与优化布局置换先进产能5亿吨。这意味着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专业化煤企,将是煤炭行业的重要主题。在2016年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的基础上,近期,产煤大省陆续推出煤炭行业去产能、兼并重组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动作。
钢铁:2016年6月,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宣布启动重组,3个月后,双方正式公布合并方案。宝武兼并重组后,重组对象首推鞍钢和本钢,首钢与河北钢铁肯定是要参与整合的,但是需要准备条件。
重型装备:涉及核电、工程机械、船舶方面。中核建和中核(集团)是同宗同源,是从原来的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拆分出来的。业务分别所处核电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国电投”式的合并将成大概率事件。船舶行业,中船集团作为第一批混改试点单位,已初步提出混改实施原则,优先选择在纯民品、竞争性强的业务领域进行积极混改。在去产能大背景下,南北船作为国内船舶行业龙头,合并预期不断升温。
火电:电力系七大混改领域之首,其中煤电领域因产能过剩,企业集中度低等因素,有望迎来央企重组的变革。两会期间,发改委、国资委官员频提煤电央企兼并重组为解决煤电产能过剩的手段之一。认为电力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行业重组有望加速推進。重组合并将产生在大唐发电,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国电电力、国电投等五大发电集团下的火电类上市公司。五大电力的合并,可有效减少重复建设和无效投资,成为巨无霸型的电力集团,有利于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走出去与国际一流电力集团相抗衡。
五个不搞: 防止为重组而重组的倾向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推动实施专业化重组,支持央企以优势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为平台,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等方式整合同质化业务。显然,围绕突出主业为核心进行重组整合,将是主要方式。中央企业重组的路径主要是加法和减法。在链条中处于中高端的,做加法的多,中低端的做减法。就是该加的加上,该减的减掉,该强壮的壮起来,该瘦的瘦掉,让央企强身瘦体,提质增效升级。
目前央企重组已不是简单地减少户数,也不是单纯地做大规模,而是为了内强企业素质、外优市场,为了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对中央企业的重组,今后仍然要坚持成熟一户、重组一户的原则,不是搞行政的“拉郎配”,也不是搞简单的“归大堆”,更不是搞新的垄断,也不会出现一哄而起、大规模的“重组潮”,当然也不是简单捏合。今年央企兼并重组将延续去年的势头和特点,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的基本原则,形成一批能够同国际巨头竞争的企业,减少央企数量和层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六个融合:规避重组后“貌合心不合”
企业重组不是两个企业资产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产生提高效率的效果。因此,重组将分两块进行,首先是已经重组的消化融合工作,其次开展的重组工作,解决貌合心不合的问题。国资委张喜武副主任认为有效的重组要做到“六合”,央企重组不仅要资本合、资源合、组织合,更要做到理念合、战略合、管理合。防止貌合心不合,同床异梦,也就是在物理变化的基础上加快化学反应,切实激发企业内生活力,不断地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真正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集团。其中,最高境界是理念合,也就是文化观念合,企业精神合,而做到这一步,没有十年八年是不行的。
从南北车重组整合后首份年报披露情况来看,中国中车净利增长。2015年,南北车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者、探路者,基本完成重组整合工作。分业务来看,2015年,公司铁路装备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9%,保持平稳增长,但产品结构有所变化,动车组销量增长,客车、货车销量下降;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31%,主要是本期城轨地铁车辆的交付增加所致;新产业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98%,主要是市场开拓有效,发电设备和汽车装备收入同比有所提高;现代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45%,主要是物流、贸易类收入减少所致。当然,南北车重组仅仅是初步的,还没有做到六合,甚至差距很大。在中车集团下面,貌合心不合的现象还是存在的。
今年央企重组面临的最大难点,是如何通过重组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如何将重组与深化改革相结合,以及如何产生机制转换与资源配置的协同效应。企业重组不是两个企业资产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产生提高效率的效果,收到1+1大于2的效果。可以预见的是,围绕提升国有资本运行效率这一核心,中央企业重组有望持续全面发力,加快塑造经济新格局。央企重组工作正按照此前的工作部署稳步推进。当然,具体情况,有待于实际情况的进展,而实际情况常常受多种因素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