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间,上海崇明岛,有位外乡陈家老人在这里开设了一家当铺,需要雇请一位帮工,便写了招聘启事,张贴在门口。
不久,有位30岁左右的年轻人前来应聘。这人不是别人,就是故事的主人公詹谷。
詹谷也曾做过商人,精通典当行业,因家境贫寒,出来谋生。陈家老人见詹谷一表人才,一副忠厚老实相,问起典当常识,对答如流,当即决定将他留下试用。
詹谷十分勤勉,也非常能干,接待顾客诚恳耐心,颇得顾客的好评,因此上门典当的顾客日渐增多,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但凡詹谷经手的钱财物品,来龙去脉一清二楚。半年下来,陈家当铺获利丰厚,陈家老人十分高兴,庆幸自己找了个好帮手。以后,当铺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陈家老人都放手让詹谷去做,待他如同亲人。
有一天,陈家老人忽然收到老家来信,说他老婆病重,要他接信后立即赶回老家去。老人接信后,心里惦记老婆的病,急着赶回家去,便将当铺中所有大小事情都托付给詹谷。詹谷心里有些顾虑,嗫嚅道:“老伯,这当铺里的事情,全由我一人经管料理,恐怕……”
陈家老人说:“詹谷,我懂你的意思。如果你是新来乍到,我可能不了解你,可你已经来了半年多,我观察你好久了,你是个实诚君子,万事拜托你了,你可不要推辞了。我迟则一年,快则几个月也就回来了。只怪这里离我的家乡太远了,没办法,得辛苦你啦!”
詹谷见陈家老人以诚相待,这么相信自己,也就不好再推辞了。他激动地说道:“感谢老伯对我的信任,当铺的生意,我一定尽力维持,您放心吧!只是请您尽可能快去快回。”
陈家老人的家在四川万县,他先乘船到汉口,再转船沿江而上,一路重山阻隔,道路堵塞,辗转日久,才到家中。此时,老婆的病已痊愈,只是陈家老人本来就年老体衰,再加上一路舟车劳顿,回到家里便一病不起,很快就命赴黄泉了。
上海崇明与四川万县千里迢迢,峰峦重重,信息不通。老人走后,詹谷独自挑起经营当铺的重担,不敢有些许松懈,因而当铺经营得很好,生意越来越红火,只是听不到陈家老人的消息,他很是着急。然而陈家老人走后,就像石沉大海,一个月,二个月,一年,两年……还是没有老人的消息。
离家的时间久了,詹谷也想家了,这些年他也一直想回家,看看父母妻儿,可他时刻记着老人的重托,一个人守着店子,怎么也没法离开。
一晃十年过去了,一天,当铺里突然来了个年轻人,与陈家老人面相有些相似,詹谷一问才知道他是老人的儿子。
詹谷不禁大喜,忙问:“老伯他老人家还好吗?他什么时候回来啊?”年轻人说:“家父从这里回去以后,染上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当时我年幼,无法前来。这些年实在是有劳您了!”
詹谷闻听陈家老人已经过世多年,想起他的知遇之恩,不觉一阵难受,顿时泪流满面。
过了一会儿,詹谷平静下来,从柜子里拿出十年的賬簿,请年轻人过目。陈家老人的儿子看着账簿,只见账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然后詹谷又领着年轻人清理实物,一一交接清楚。
陈家老人的儿子甚为感动,立即算清詹谷的十年薪水,并另赠给他八百两银子。
詹谷收下十年薪水,但坚决拒收所赠之银。他说:“受人之恩,理当相报;受人之托,理当守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只是我十年来都没有回过家,想回去看看父母妻儿,请您准许。”
詹谷临行前还再三交代当铺的业务,然后背着自己的小行李卷,告辞而去。老人的儿子看着詹谷离去的背影,喃喃地念叨:“真是个诚信君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