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以“人民的名义”进一言
——请好好说话!
朱小海,伪文艺中年,生于江阴璜塘,常以江因、黄唐为马甲行走江湖。好读书,不求甚解。好电影,不分良莠,自恃定力深厚,欲于光怪陆离风月片悟禅意。
法国东方学家伯希和将日本学术蔑称为“三余堂”——文学窃中国之绪余,佛学窃印度之绪余,科学窃欧洲之绪余。
我看中国的娱乐业也是“三余堂”—— 网络直播窃日本AV之绪余,一言不合就脱个精光;电视窃韩国综艺之绪余,《歌手》《跑男》都是花了大价钱买回的版权;电影则窃美国好莱坞之绪余,连国师张艺谋也把《长城》拍成了打怪兽升级。
说到日本和韩国,不得不想到最近的“抵制”,日本是隔三岔五就要被我大汉民族“抵制”一下的。在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中看到过一段史料,说是“五四运动”爆发不久,日本报纸预言,中国即将开展一场抵制日货运动,不过它以讽刺的口吻写道:“这场示威是稻草上的火星,燃烧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韩国乐天一开始也是挺牛的,说只要降价促销就能瓦解“抵制”,没料到……孰是孰非,我不说,免得惹火烧身。我这点儿胆量,只敢挑挑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刺儿——吴晓波老师,《激荡三十年》《浩荡两千年》都是极好的,可是你也犯不着为了整齐划一,“荡”来“荡”去,怎么说都是用“跌宕”更合适啊。
说回中国电影和电视。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本不必做贼的么,李鸿章大人早就说了,中国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巨变”,现实比小说、戏剧等等任何艺术形式都更具有冲突性,拍身边的那些事儿就足够了。
这不,最近一部《人民的名义》火了,没有天马行空的魔幻,没有火光四起的爆破,没有风驰电掣的飙车,没有拳拳到肉的搏斗,没有明晃晃的大腿和胸脯,照样是火了,收视率居然比世界杯还高,原因很简单,理想照进了现实,戳中了当下的痛点。
我很少看电视剧,也每天追着看《人民的名义》,直看到第18集。不过“港真”,从第三集开始,我就有点烦躁,节奏实在是太—慢—了!不知道导演是不是为了抵消尺度太大的负面影响,逮到机会就见缝插针地进行道德宣讲,那厢讲得慷慨激昂,我则昏昏欲睡,恨不能给导演送一把“张小泉”剪刀,用枪抵着他的头,以“人民的名义”命令他“咔—咔—咔”,把56集剪到30集以内。但我也知道,我没有资格代表“人民”,多数时候我也不想被代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好到网上买了小说回来花半天时间翻完,就此告别这堆看起来很美的“注水肉”。
在《人民的名义》之前,我曾经很看好《我不是潘金莲》,冯小刚+刘震云,绝对是“黄金搭档”。不料“老炮儿”冯小刚竟拉来了范冰冰,竟让一贯艳压群芳的范爷扮丑、飙演技,真个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枉送了卿卿性命”,票房不佳也只能说是“自作孽,不可活”。但不管怎么说,刘震云老师的剧本是杠杠滴,人物刻画入木三分。
对于《我不是潘金莲》,大家议论的焦点集中在“为位子负责而不为事情负责”,其实这不是“中国特色”,在所有国家都一样。我关注的是语言系统的问题,在观影的过程中,官员们道貌岸然地满嘴仁义道德、理想信念,观众们都爆笑,认为那是恶搞或者夸张,可是作为体制内的一员,我很尴尬,笑不出来,那很接近真实。国共内战过后,败退台湾的国民党总结教训时发现,最重要的一条即宣传的失败,宣传的失败在于,国民党使用的是过时的士大夫的语言,共产党使用的是普罗大众都能接受的语言。
所以,我想以“人民的名义”进一言——请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