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庆伟
摘要: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燕山期成矿带之奥尤特—古利库金铜成矿带。处于古亚洲成矿域北部、古生代蒙古弧形构造带的东段,呈北东向展布。该成矿带明显受地层、岩浆、构造“三位一体”综合控矿。通过与南戈壁、东乌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本区地层、岩浆及构造具有相似成矿地质背景,因此研究区具有一定找矿前景。
关键词:内蒙古;成矿;地层;侵入岩;构造
研究区位于內蒙古中东部地区,行政区划隶属于锡林浩特盟。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貌上属内蒙古高原(图1),矿产资源调查程度低。通过本次研究初步认识,发现该区与南戈壁[1]、东乌旗地区具有相似或一致的成矿地质背景,有助于下一步矿产资源的调查。
0
1. 成矿地质背景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中东段[2],主体属额济纳旗-大兴安岭元古代、华力西、燕山期成矿区(Ⅱ级)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燕山期成矿带(Ⅲ级)之奥尤特—古利库金铜成矿带(Ⅳ级),本区共包括两个Ⅴ级成矿带,从北向南依次为奥尤特铜成矿带(Ⅴ44-3)、古利库金成矿带(Ⅴ44-1)(图2)。从区域上看,在二连—贺根山蛇绿构造杂岩带以北的晚华力西-燕山期构造岩浆带中,目前已发现有钨钼铅锌及多金属等30多个矿床点,地层、构造、岩浆控矿明显,成矿与晚古生代及中生代花岗岩直接相关,成因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岩浆期后热液型和矽卡岩型,成矿带呈显著的北东向展布,分布规律性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1.1 地层
研究区出露的地层[3]主要为志留系卧都河组,为浅海相正常沉积碎屑岩建造,北东向展布。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结晶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组成。上、下被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侵入,未见顶底。泥盆系中下统泥鳅河组,为浅海相碎屑岩夹灰岩组合建造。岩性为灰绿色粗粒长石砂岩、灰黄绿色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石英岩、细粒长石砂岩、泥质粉砂岩夹钙质砂岩或生物灰岩透镜体。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底部岩性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变泥岩沉积建造,岩性以黄绿色、灰色长石石英细砂岩、长石砂岩夹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堇青石角岩夹砾岩透镜体。上部岩性岩性为一套深灰色、灰黑色、灰褐色粉砂岩、凝灰岩及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沉凝灰岩,夹变泥岩和灰岩透镜体。晚石炭—早二叠世宝力高庙组,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为陆相安山质熔结凝灰岩、英安质凝灰岩、安山岩及流纹质角砾凝灰岩夹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组成。侏罗系万宝组为一套河流—淡水湖泊相沉积组合。上部以中细粒硬砂岩为主,夹泥岩、泥灰岩、砾岩、长石硬砂岩、铁质砂岩薄层夹煤线;下部以砂砾岩、长石砂岩、砾岩为主,夹泥岩、粉砂岩、碳质页岩及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底部为巨砾花岗质底砾岩。为红旗组之上的一套含煤岩系。红旗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上部以泥岩为主夹砂岩、碳质页岩及煤层;中下部以砂岩为主夹泥岩,碳质页岩、煤层及砾岩、砂砾岩薄层(图1、表1)。
1.2 侵入岩
研究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晚古生代末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拼合对接,造就了本区石炭—二叠纪剧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大量的中酸性岩浆侵入(图1、表2)。石炭纪侵入岩出露于研究区西北部查干楚鲁廷戈壁和查干德勒呼都格一带,呈北东向带状展布,出露面积较大。主要岩石有白色、黄白色电气石化、(强)云英岩化细粒二长花岗岩;灰色、浅肉红色中细粒、斑状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灰色-浅肉红色中细粒石英二长闪长岩。岩体内部北东向的石英脉、花岗岩脉,北西向的闪长玢岩脉发育。
二叠纪侵入岩为研究区出露面积较大的侵入体,集中分布在乌兰德勒—伊合查干敖包,霍洛尔听呼都格—塔萨尔亥、查干德勒—和日门扎木,京格斯台—嘎布其勒布一带,呈北东向带状展布。岩石类型主要有中细粒碱性花岗岩,斑状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斑状中粒(下转114页)(上接94页)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含斑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正长花岗岩、中粒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岩体内脉岩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北西向的石英脉、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花岗细晶岩脉、闪长玢岩脉等,北西向岩脉有错断北东向岩脉现象等。
研究区侏罗纪的岩浆侵入活动相对较弱,常呈岩株、岩滴及岩脉产出,分布于研究区北部的巴彦门德敖包、萨拉黑塔等地,岩性为花岗斑岩、钾长花岗岩、钾长花岗斑岩。沿东乌旗[4]复背斜轴部呈北东向—北北东向展布,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1.3 构造
研究区地处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地台之间的中亚-蒙古造山区中东段的兴蒙褶皱带中[5],属于二连-贺根山基性-超基性岩带(即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和中蒙古-得尔布干深断裂之间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晚古生代安第斯型陆缘增生带。依构造传统划分属天山-内蒙地槽褶皱系,华力西早期褶皱带之二连-东乌旗复背斜北翼;依板块构造观点,属西伯利亚板块南缘大陆边缘(Ⅱ级)。
受华力西、燕山期以及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内褶皱和断裂发育,依断裂发育方向可分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四组,其中以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较为发育,北东向断裂主要为压扭性断裂,规模一般较大,出露长9km~53km,构造面多呈舒缓波状,往往伴随有数十米至百余米宽的挤压破碎带。北西向断裂主要为张扭性,规模大小不等,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垂直切割北东向、北北东向压性、压扭性断层,并使之发生相对位移。断裂交汇部位形成构造薄弱带,为矿液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极好的空间通道。
2. 结论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燕山期成矿带之奥尤特—古利库金铜成矿带。处于古亚洲成矿域北部、古生代蒙古弧形构造带的东段,呈北东向展布;与南戈壁地区欧玉陶勒盖、察干苏布尔加、那林呼都格以及奥尤特、沙麦、莫顿、朝布楞等矿点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因此研究区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和找矿前景。本人也将跟进项目进一步加强本区矿产资源的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对该成矿带矿产资源的寻找、缓解铜矿资源紧缺局面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守光,黄占起,苏新旭等.一条值得重视的跨国境成矿带—南戈壁-东乌旗铜多金属成矿带[J].地学前缘,2004,11(1):249-255.
[2] 内蒙古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3]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出版社,1996.
[4] 金岩,刘玉堂,谢玉玲等.内蒙东乌旗地区岩浆活动与多金属成矿的关系[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5,1:8-12
[5] 李述靖,张维杰,耿明山等.蒙古弧地质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6] 弓贵斌, 王全旗. 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地区上石炭统至下二叠统宝力高庙组火山岩特征与环境研究[J]. 西部资源, 2011(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