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继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郑州 450052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朱继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郑州 450052
目的 探讨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74例HICH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7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统计2组干预后相关恢复指标(意识恢复、肢体功能恢复及留院观察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并对比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失(NIHSS)、抑郁(SDS)、焦虑(SAS)程度及生活质量(GQLI /74)评分。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意识恢复、肢体功能恢复及留院观察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NIHSS、SDS、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SDS、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各领域GQLI /74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领域GQLI /74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9%(35/37),高于常规组的72.97%(2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ICH患者予以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缓解或消除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护理干预;高血压脑出血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种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同时也是临床常见神经内科危急重症,是由于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或活动时,血压急剧增高,引起已病变脑血管破裂造成,多发于50~60岁中老年群体,且男性发病率相对较高[1]。HICH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生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危重疾病,且近年来,随着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逐渐转变的膳食结构、生活习惯,高血压发病率呈稳步增长趋势,而HICH患病人数随之增多,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命健康[2]。目前,临床治疗HICH效果颇佳,但其预后及转归中,需予以相关护理措施巩固治疗效果。因此,选取何种护理措施对提高HICH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以往护理措施多重视HICH治疗方案执行及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往往忽略患者需求,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巩固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74例HICH患者,探讨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1 临床资料 取我院2014-03—2016-03我院收治的74例HICH患者,依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各37例。观察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50~80(65.23±8.32)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4(3.38±0.45)h;高血压病程3~10(5.96±2.09)a;出血部位:额叶6例,顶叶5例,左基底节区11例,右基底节区12例,丘脑区3例。常规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51~80(65.75±8.56)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3.58±0.52)h;高血压病程3~10(6.12±2.10)a;出血部位:额叶7例,顶叶4例,左基底节区11例,右基底节区13例,丘脑区2例。2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符合第7版《神经病学》中HICH相关诊断标准[3];高血压病史明确;患者或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肾肝心等重要脏器病变者;病情已发展至合并脑疝;并发脑干、小脑出血、颅脑外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无法配合本研究者。
1.3 方法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维持病房安静、清洁干燥,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健康知识及治疗方案等。观察组行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1)生理需要:为避免患者再次出血,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卧床时间必须维持2~4周,避免情绪过激,并遵循医嘱予以脱水剂、镇静剂、止痛剂、吸氧等;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更换体位,按摩皮肤,帮助患者保持患侧功能位,避免关节强直,保持大小便畅通,避免便秘发生;维持病房环境光线柔和、空气清新、被褥舒适、温湿度适宜,保持患者治疗环境良好;指导患者进食高维生素、优质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2)安全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其内心活动,详细讲述疾病健康知识,使其充分认识自身病情,消除不安,做好探视人员及家属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良好情绪,通过安抚性语言、动作鼓励患者,指导患者维持心态平稳;必要时予以镇静剂,致使患者身、心安全;加强基础护理,应用床栏保护昏迷患者,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及时发现再出血预兆;(3)爱与归属需要:患者长期住院,需远离亲属及熟悉环境,加之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易产情绪障碍,孤独感及无助感强烈,护理人员需积极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合理安排家属探视及陪护,致使患者身心舒适、从而增加康复信心,积极与患者沟通,维持良好护患关系,嘱患者朋友及亲属探视、陪护,使患者感受朋友及家庭温暖;(4)自尊需要:由于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再者肢体功能及语言功能障碍,需依赖他人进行日常生活,多担心成为负担、累赘,自信心丧失,故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该问题,以和蔼态度对待,称呼患者应用尊重语句,尊重患者隐私、个人习惯及宗教信仰等,并充分调动其参与性与主动性,使其明确认知自身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从而感受重视感;(5)自我实现需要:随着治疗进行,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部分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护理人员尽量让患者发挥自身能力,积极表达自身感受,并鼓励、肯定患者在康复训练中进步,使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从而战胜疾病为自我实现重要内容。
1.4 观察指标统计 2组干预后相关恢复指标(意识恢复、肢体功能恢复及留院观察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并对比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失、抑郁、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
1.5 判定标准 (1)神经功能缺失、抑郁、焦虑程度分别通过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抑郁评分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评分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分值越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抑郁、焦虑程度程度越轻[4]。(2)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LI /74)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评估,共72条目,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3)护理满意度通过我院自制问卷评价,共20项,每项1~5分,其中非常满意为85分以上;一般满意为60分以上,但不足85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2.1 2组干预后相关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意识恢复、肢体功能恢复及留院观察时间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后相关恢复指标比较 (±s,d)
2.2 2组干预前后NIHSS、SDS、SAS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NIHSS、SDS、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SDS、S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2组干预前后NIHSS、SDS、SAS评分 (±s,分)
2.3 2组干预前后GQLI /74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各领域GQLI /74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领域GQLI /74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GQLI /74评分比较 (±s,分)
2.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94.59%)高于常规组(7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 [n(%)]
注:与常规组比较,χ2=6.366,△P<0.05
脑血管疾病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常见及多发病,属于人类三大致死疾病之一,其中HICH为神经内科常见脑血管疾病,是由高血压引发的脑实质内出血性疾病,具有极高致残率及病死率,且病死率位居脑血管疾病首位[6]。HICH作为高血压晚期最常见严重并发症,多数患者治疗后仍存在不同程度后遗症,如智力、语言及肢体障碍等,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一定负担。有学者指出,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除与治疗方案及时间有关外,还与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采取护理措施是否恰当联系密切[7]。由于HICH治疗、康复过程漫长,护理人员与HICH患者接触最为密切,其行为及语言均可影响患者心理,故护理人员在患者治疗积极性与康复依从性树立中起决定性作用。
近年来,随着不断提高的社会生活水平,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本研究对HICH患者予以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取得效果较为显著。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属于行为科学理论,是于194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在《人类激励理论》中首次提出,其将人类基本需要由低至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8]。近年来,随着快速发展的临床护理学,临床上对患者护理干预已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康复的重视,在对患者自尊及人格等方面关注逐渐提升,目前,临床护理理念多为以人为本、以患者为核心的个体化护理理念。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通过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充分掌握患者不同层次需求,在护理实践中尽量满足患者各层次需求,并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从而致使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意识恢复、肢体功能恢复及留院观察时间均较短(P<0.05)。有力佐证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HICH患者中,可促进患者康复。
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有效辅助临床治疗方案实施、巩固治疗效果同时,还需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了解患者抑郁及自卑等不良情绪转变,致使患者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感受到被重视、尊重、关心,从而唤醒其对疾病康复的渴望,逐步接受现状,并积极配合治疗,以乐观心态面对可能存在躯体功能障碍。干预后,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NIHSS、SDS、SAS评分均较低(P<0.05)。充分说明对HICH患者予以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缓解或消除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干预后,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各领域GQLI /74评分均较高(P<0.05)。提示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应可显著提高HICH患者生活质量。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9%,高于常规组的72.97%(P<0.05)。说明对HICH患者予以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以人文本,在对患者予以充分尊重基础上,掌握其心理需求,进而正确引导患者康复过程中自身情绪状态,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最终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HICH患者予以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模式,可显著缓解或消除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1] 姜子荣,赵诚.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继续出血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2):6 498-6 499.
[2] 张正平,李坤正,杨生龙.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4):7 116-7 118.
[3]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9-192.
[4] 崔翱,林容旭,张宝月,等.结合需要层次理论的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3):506-508.
[5] 吴运春.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青年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4):318-319.
[6] 杨军,聂晓枫.早期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10):1 635-1 638.
[7] 余春欢,韩莲英,谢倩,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城市搬迁期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3):69-71.
[8] 王艳,王丹.马斯洛理论在护理老年高血压鼻出血患者中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4,35(30):6 788-6 789.
(收稿2016-10-16)
R473.74
B
1673-5110(2017)08-0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