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野
短腿、大脚、长尾巴云豹:善杂技、会跑酷的夜猫子
◎萧野
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有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猫”,身披云彩般的花纹,四肢粗短,却是爬树天才;牙尖嘴利,是令人心惊胆颤的“丛林杀手”,它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入濒危等级的云豹。
云豹学名“Neofelis nebulosa”,是在1821年,由英国博物学者爱德华·格里菲斯(Edward Griffith)首次记录在科学文献上的。其属名Neofelis是希腊语与拉丁语的结合,意为“新的猫”,种名nebulosa意为“云”,用来形容它身上的花纹。
云豹属猫科豹亚科,是大型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小巧玲珑”的一种,雄豹体长90~120厘米,雌豹体长70~100厘米,尾巴长度与体长相近,最大体重不超过40公斤,比同亚科的金钱豹和雪豹都小。不过,它那华丽的皮毛、矫健的身体和隐秘的生活习性,却有效弥补了个头的不足,显示出豹族成员共有的威武勇猛风范。
云豹生活在海拔约2000米以下的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有时也会在红树林沼泽和草地出现,主要分布于尼泊尔、不丹、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和热带林区,北以秦岭为限,西抵西藏察隅等地,南止于海南,东至浙江、福建及台湾。武夷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内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发达,大树、老树散布其间,加上地形地貌复杂,能提供较好的隐蔽环境,是云豹的良好栖身之所。此外,这里的“野味儿”种类丰、数量多,能给云豹提供充足的伙食。
云豹因独特的皮毛而拥有众多别名,如乌云豹、龟纹豹、荷叶豹、樟豹、云虎等。它后背呈褐黄色,体侧由数个狭长的黑斑连成云块状的大斑,宛如云朵。它的头脸也覆盖着黑色斑点,还有两条黑色粗纹横穿颊部,两条狭长黑纹纵贯泪槽。一双收缩时呈纺锤形的瞳孔在这些斑点和黑纹中显得尤其锐利凶猛。深色的云纹和斑点是云豹天然的伪装,当它们安静地蜷伏在树枝上时,与树干树枝融为一体,无论是树下经过的走兽,还是从树上掠过的飞鸟,甚至是经验丰富的猎人,都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
从样貌上看,云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温驯可爱的“大猫”,而一旦它露出嘴里的尖牙利齿,捕食者的原形就展现出来了。
成年云豹头骨一般在16~19厘米之间,眼眶间距窄。在狭长的脸上,两根长达7厘米的犬齿是它们的王牌武器,其犬齿与体型的比例是猫科动物中最大的(编者注:花豹的犬齿虽有8.5厘米,但体型比云豹大得多。),而且唇舌面还有明显的血槽。此外,云豹的犬齿与前臼齿之间的缝隙较大,有助于咬杀较大猎物。这些特点与史前已灭绝的剑齿虎相似,因此云豹又有“小剑齿虎”之称。
短粗的四肢和发达的尾巴,使云豹在地面上和敏捷、灵动这些形容猎豹的词汇极不相称。而一旦到了树上,这些缺陷就完全转化为优势,使它们成为林间树梢的“跑酷达人”“杂技高手”:四肢粗短,降低了重心;长长的利爪能帮助它们在树间跳跃时牢牢抓住树枝;几乎与身体等长的尾巴助它们保持平衡。它们的后腿脚关节非常灵活,能极大增加脚的旋转幅度。倒挂在树枝下、采取头下尾上的方式下树、用头朝下的姿势从树上突袭猎物等动作,对云豹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云豹以树为家,白天休息,夜间活动,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它们的捕食方法多为偷袭,既能上树猎食长臂猿、猕猴、麝猫,又能下地捕捉鼠、野兔、小鹿等小哺乳动物,有时还偷吃鸡鸭等家禽,轻易不会攻击人。凭借异常发达的犬齿和高明的体色伪装,云豹高居食物链的顶端,是湿热丛林里隐秘的树栖猎手。
云豹一年四季都能交配,大约1岁半左右达到性成熟。雌云豹一年只产一胎,在怀孕85~93天后,通常在树丛中或树洞里产下2~4只幼崽。小云豹出生时体重140~280克,过10~12天才睁开眼睛,约20天后才能开始走动。70天左右时,小云豹就能吃固体食物了,长到3~5个月时则完全断奶。半岁后,云豹身上的皮毛逐渐长齐,不到1岁就能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了。野外云豹的寿命大约是11岁,人工饲养的则能活到17岁。
云豹隐匿的习性,使人们对其野外的行为知之甚少,因此没有可靠的数量统计。2009年,我国保有资源量估算云豹种群数量2600只左右。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估计,全球的云豹总数不到10000只,并且还在不断下降中,已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入“易危”等级。
大量的森林砍伐导致栖息地缩减以及用云豹的骨、肉制作中药,是导致云豹数量减少的主因。觊觎它们华丽毛皮的偷猎者自然也不在少数。云豹是森林动物,采矿、修路、经济林种植、开山造田等经济活动,将森林割裂成条块状,严重干扰了云豹的生存。此外,林区狩猎使云豹赖以生存的食物相应减少,同样影响云豹种群的增长。本栏目责编/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
小云豹出生时体重140~280克,过10~12天才睁开眼睛。
人为活动严重干扰了云豹的生存
云豹的犬牙长度比例是“猫”中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