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宇
“这里的山绿、水清,来呼吸新鲜空气、吃地道农家菜,真好!”利用假期到江西省上饶县望仙乡灵山芳村游玩的上海游客陈先生兴奋不已。
望仙乡被誉为“中国石材之乡”,因当地优质花岗岩被大量开采,灵山山体伤痕累累,采石废水将县里的饶北河染成了“牛奶河”。上饶县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历时一年半关停了灵山周边100多家花岗岩开采加工企业,并对灵山区域进行全方位整治,饶北河的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水标准。
综合考评后,2016年上饶县获得流域生态补偿资金848万元,用于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森林质量提升等民生工程。鄱阳湖流域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平均每年向长江输送15.5%的水量。为确保“一湖清水”入长江,江西在全国率先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2016年筹集下拨流域生态补偿资金20.91亿元,对鄱阳湖和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流,以及九江长江段和东江流域等进行生态补偿,100个县市区被纳入生态补偿考核。
谁保护,谁受益。在流域生态补偿基础上,江西将建立健全耕地、森林、湿地、矿产资源等领域生态补偿制度,探索生态保护地区与生态受益地区补偿办法,构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干流全长6300公里。保护与建设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江水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带来的日益严重的资源压力,人类对长江的开发程度也日益加重,随之而来的是工农业的乱排滥放、人类的非法捕杀、过度捕捞与围网养殖等干扰活动,这些行为不仅造成长江水环境的严重破坏,也极大地影响了长江的生物多样性,许多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珍稀品种面临灭绝,水资源利用前景不容乐观。目前长江流域的水环境状况十分严峻,水质型缺水、饮用水源安全隐患、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破坏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长江水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压力与挑战。
长江流域水体污染总的情况是下游重于中游、中游重于上游,支流重于干流,湖泊水域重于江河水域,且湖泊总体的富营养化仍呈加重趋势。长江干流水质符合Ⅱ、Ⅲ类标准的个数占干流评价断面的比例一直远远高于支流,且从2015年2月迄今,干流所有评价断面的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太湖、滇池、巢湖三个污染最严重的淡水湖泊于“十五”期开始治理,目前三个湖泊均为中度富营养化,洞庭湖为中度-轻度富营养化,鄱阳湖为轻度富营养化。三峡库区自2003年蓄水以来,部分库湾和支流已出现“水华”现象。
国家环保部最新的环境统计年报显示:近年来,向长江排污现象十分突出,长江接纳的废水量年年位居全国七大流域首位。长江干流中游及以下已形成连绵一体的近岸水体污染带,并正在加快恶化。工业方面,重化工业围江格局基本形成,长江沿岸已集聚着约40余万家化工企业。农业方面,随着种植业、养殖业发展,化肥、农药施用强度加大,农业排放水质趋于恶化。城镇方面,人口的城镇化使得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远超过废水排放总量的增幅。
相关专家介绍说,长江水环境保护具有多种战略意义。首先,从水源地保护层面来看,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是南水北调东中西三条线路等中国水资源配置关键工程的源头,目前中国饮用长江水的人口约为4亿,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建成后,饮用长江水的人口将达到8亿,长江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战略性水源地;其次,从物种保护层面来看,长江具有丰富的水生生物,是我国重要的水生生物保护区;同时,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长江水力资源丰富,可开放水电资源占全国的1/2,是当前和未来我国水电开发的主要基地,由九省二市的43个地市共同组成的长江经济带,其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一条黄金般的经济带。因此,实施长江水环境保护战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不仅具有现实和理论研究意义,同时也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政治问题。
长江水质保卫战
在离长江入海口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湿地公园——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这里绿草如茵、树木环绕,水鸟不时驻足停留,市民三三两两结伴游玩其中;站在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江边,向西北方向眺望,能清楚地看到不远处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内不时有巨大的邮轮停靠,白色的轮廓在蓝天下鲜明夺目……
绿色的湿地、白色的邮轮,这“一绿一白”是上海市宝山区积极践行“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宝山区近年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老工业区转型、大力发展邮轮经济的成效。上海市宝山区紧邻长江入海口,一江碧水奔腾几千公里,行至此处即将汇入大海,如何在这关键的“最后一公里”,既保证长江水的干净安全又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保证一江碧水顺利汇入大海,未来五年,宝山区将着重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水源地保护,全面关停清拆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污染源;加快推进河网水系综合治理,改善区内河道水质,提升河道生态功能;至2020年,地表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实施骨干河道综合整治10公里,骨干河道疏浚55公里,完成生态修复与景观河道建设25公里;全面消除重污染河道,主要镇级以上河道水质明显改善,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主要镇级以上河道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力争达60%……
从宜昌一进入荆州地界,就进了平原水网地带。荆州,古称江陵,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滨江攬湖、水网密布。长江在境内横贯483公里,占湖北省长江干流近一半;各类水域面积35.4万公顷、占市域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水乡”。
水对荆州的意义,几乎随处可见。伫立观音矶头,俯瞰悠悠长江,脚下一处明显的历史水位标志,那就是“九八”抗洪的凶险水势留下的纪念。纵观长江流域抗洪史,荆州始终是长江上最重要的防洪屏障之一。
近年来,随着三峡工程的竣工并发挥效用,长久以来困扰荆州发展的水患逐渐成为历史,但水与荆州仍然有着不解之缘。
引江济汉工程是一条全长约67.23公里的人工水道,构成了长江与汉江之间的水循环系统。这个工程是南水北调特别是为北京供水的配套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取水。为了弥补因丹江口调水导致汉江在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影响灌溉、供水、航运等功能,开挖了这条人工运河。引江济汉,对保护汉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
“三峡库区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关系到三峡水库战略性淡水资源的水环境安全,关系到三峡工程长期可持续安全运行,我们对三峡库区的保护可谓不遗余力。”湖北省宜昌市领导的这番话,道出了宜昌生态保护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他说,保护好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不仅对宜昌而且对长江中下游生态都极其重要,这是宜昌市必须担负的责任。
有了这样的认识,宜昌保护库区、守护长江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发力点。一系列有效措施付诸实施:下决心取缔禁绝江、河、湖水面网箱养殖,规范渔业和水面养殖业,恢复水系生态健康;大力恢复库区植被,种植多层次保护林带,推进小流域治理,重建沿江生态屏障;组建长江清漂队伍,及时打捞和处理上游和沿江进入长江的漂浮物,保持江面清、库岸洁;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障水土不流失。
尽管有了长江沿线省市的大力治污,目前长江水环境状态依然堪忧。相关专家给出了长江水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沿岸工农业污染严重,废水排放量与日俱增。长江流域是我国人口密集区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污染物排放压力大。今后,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中上游人口、产业可能加快向长江沿岸汇聚,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将更具重要性和迫
切性。
船舶污染严重,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水运具有量大价廉的特点,然而水运船舶运输中的运营排放和事故污染却是水资源环境遭破坏的隐患。数据显示,长江沿江地区85%以上的煤炭、铁矿石以及70%以上的原油和80%以上的外贸物资,都通过水运完成。
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长江流域跨省市跨区域的客观条件,使水资源管理存在突出的行政分割与职能交叉问题。地方政府“分割管理,各自为政”,往往不够重视沿江整体的水环境生态的保护。有些地区特意将化工、造纸等污染严重的行业布局在地区边界,存在上游排污、下游取水的情况。此外,各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水利部门负责水量水能管理,环保部门负责水质和水污染防治管理,市政部门负责城市给排水管理等等,在工作中缺少有效协调,甚至还存在着明显冲突。
针对这些状况,专家给出了解决的方案。首先,要明确责任部门,切实强化管理效能。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制定工作应由国家发改牵头负责。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水环境国控监测网络,建立长效保障机制。为了保障长江流域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科学、有效、公正的监测体系,对国控监测断面和点位进行统一规划布局。第三,要统一规划长江流域水环境生态功能区,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系统保护机制,实施科学生态修复。
只有大保护,才有大发展。只有保证这一江清水不被污染,长江经济带才能发挥出真正的龙头带动作用,造福两岸百姓。
绿色发展凝聚未来
实现绿色发展、生态致富,才能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长江的生态大保护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三斗坪镇委书记望华感叹道,“以前只看重GDP,现在更看重全域旅游、产业扶贫、全民创业和居民素质提升这些综合效益”。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夷陵区,地处西陵峡境内,是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重点打造的项目。这里既浓缩三峡特有的文化积淀,也展现出近年来生态保护给三峡人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青山绿水的生态红利不再是“雾里看花”。
景区三斗坪镇石牌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村,有老话讲,“有钱不往石牌望,有女不嫁石牌郎”。如今,一个旅游项目将整个石牌村盘活了,石牌村一下子成为富裕村,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成功范例。
目前,夷陵区拥有2个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建成了20多个生态旅游专业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从业人数约4.5万人,带动农户3.2万户,年创产值5亿多元。
长江生态大保护促进了宜昌产业转型,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串接的新型产业链已经形成。官庄村,“宜昌城郊休闲第一村”。在静谧翠绿的山水之间孕育着一个直接惠及村民的庞大产业链——柑橘种植和加工。这里的村民以柑橘为产业,建立了各类农业合作社。夷陵区委统筹办主任赵华介绍说,去年,官庄村全面启动7000亩高效橘园改造项目,试验改良品种200亩,发展采摘观光橘园2000亩,修建柑橘卖场,并筹建柑橘加工仓储物流中心。同时,引资发展苗木、花卉、小水果、无公害蔬菜等,形成了“山上有林、山中有花、山下有果”的立体生态格局。
到东滩观鸟、用风能发电、举办环岛国际自行车赛事……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生态岛”的上海崇明已经成为上海的“天然氧吧”、长三角的宜居城市。
崇明,位于长江口,面向太平洋,拥有优越生態环境和丰富自然资源。上世纪九十年代,崇明就已经开始逐步探索生态发展的路径。2006年11月,上海市政府批准的《崇明三岛总体规划(2005—2020)》,为崇明绘就了一幅世界级生态岛的美好蓝图。10年来,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意义、贡献和成效已经在公众中逐步形成共识,也为中国在生态文明领域赢得了国际声誉。如今,崇明正式提出“生态+”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
近几年,崇明为保护生态环境将几十亿投资项目拒之门外。与此同时,崇明近年来还相继关停了近200家不符合生态岛产业定位的企业。另一方面,崇明以发展生态农业技术为基础,建成了适于崇明农田环境的土壤修复、病虫害防治,稻田养虾、稻田养蟹等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技术体系;并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建立了低碳、低成本、低养护、高效益的生态林产业发展的模式。
上海、湖北等省市加快产业转型,推进生态建设的做法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的一个缩影。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在改革创新和发展新动能上做“加法”,在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上做“减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学者认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将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放到第一位,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有利于以长江经济带为发力点推动中国生态转型。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全球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在我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当前和未来,长江经济带都是我国迎接经济全球化的首要地区,在经济全球化的各个时代中都首当其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在第二届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上说。
受访学者认为,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带,其沿线各省市拥有较为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政府也非常重视长江流域的环境管理,企业与公众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步提高,这些为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长江流域的生态隐患逐渐浮出水面,长江经济带建设面临着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承载力有限、区域发展与全流域共同利益、短期利润与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必须摒弃“以用为主”的错误观念,在保护生态的条件下推进发展。生态和绿色已成为继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的基本原则。要积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打造绿色示范企业与产业、循环经济园区等,推进产业结构的生态化重组和低碳产业体系建设。
专家建议,国家应建立长江经济带统筹协调、规划引领、市场运作的机制。着眼全局、切合实际,发挥规划引领约束功能。应重视出台长江经济带关键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成渝城市群、长江岸线带等)发展与保护规划、以及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等专项规划,形成各项规划相互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更好地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在环境管理体制上,应建立一体化的流域管理与生态合作协调机制,即在长江生态大保护方向上从中央到地方各省市始终保持一致;在长江生态大保护对策的实施上各相关职能部门综合协调,整合管理职能,形成长江生态大保护的合力。应创新发展模式,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全方位规划流域生态经济,制定全流域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策略,构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联盟。
在产业结构优化上,专家建议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长江经济带的环境分区管治,严格产业转移中的空间管控和环境准入。执行基于不同功能分区的不同产业项目准入标准。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促进中上游地区产业布局与区域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防止出现污染转移和环境风险聚集。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逐步调整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慎重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鼓励和扶植绿色、低碳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改革创新,形成长江经济带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对于可能产生较大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建设、产业发展,要保障科学、充分的论证过程。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提供了我国36.5%的水资源、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我國水资源配置重要的战略水源地。长江是连接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依托长江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新时期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影响范围最广、最具活力的流域经济带。这里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水能资源的主要聚集区、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区、珍稀动植物的天然宝库,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衷心祝愿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指导下,建成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长江绿色生态廊道,这正是长江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