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阳
【摘要】电子商务为精准扶贫嵌入新的视角和工具,促进贫困村内外资源有效对接、拓展利润空间、培育农村内生力量。但个别部门在推进中出现定位不准、缺乏统筹、数据分割、重建轻管等问题。因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作用,注意“三要素”合理流动,将更多收益留在农村。
【关键词】电子商务 精准扶贫 政府统筹 贫困村 贫困户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一些难点问题,如生产生活环境恶劣、承接扶贫资源不畅、思想观念意识保守,亟待提升脱贫能力,加上市场博弈能力、集体发声能力较弱,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形式单一等,迫切需电子商务与精准扶贫的紧密结合。
扶贫工作面临哪些制约因素
扶贫工作在经历制度性变革推动大规模缓解贫困阶段、以区域扶贫为主开发式扶贫阶段、以贫困村为单位瞄准阶段后,当前贫困人口虽然减少,但贫困户地理分布更为分散、贫困程度更深、致贫原因更为复杂、贫困异质性更为突出、乡村出现空心化等问题凸显。如何跳出狭隘的定项目、投资金的思路,从提升贫困户脱贫能力入手,增强其内生力量,推进稳定脱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关注以下制约因素。
一是生产生活环境恶劣,承接扶贫资源不畅。贫困村和贫困户多分布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扶贫开发成本高,脱贫难度较大。在历次帮扶工作中,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的农村较容易承接帮扶资源,而贫困村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加上政府扶贫政绩考核取向,在承接扶贫资源方面容易受到忽视。
二是思想观念较为保守,亟待提升脱贫能力。由于贫困户对教育重视不够,教育程度不一,与外界交往较少,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加以土地零碎化,在实行包产到户后农户之间联系更少,未能较好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循环过程中。
三是集体发声能力较弱,培育内生力量尤显必要。贫困户中高素质劳动者数量较少,外出务工人口持续增长造成农村精英流失,带动了人力、资金、技术等外流,贫困村出现“空心化”,妇女、儿童、老人等留守人员艰难支撑贫困村发展,集体发声能力弱。反贫困的根本措施在于提高贫困户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集体发声能力和贫困户参与能力是脱贫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当前扶贫工作中,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反贫困能力,才能在对接各项扶贫资源中维护自身利益。
四是脱离市场循环,增收内容形式单一。由于与外界交流较少,信息沟通有限,未能根据外界的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单一,农村在产供销方面脱离于市场循环,多为提供初级农产品,农产品价格与农资价格两头挤压种粮收入、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导致一方面贫困程度深,而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大面积抛荒,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电商扶贫为精准扶贫嵌入新的视角和工具
电商扶贫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中发挥重要作用,电子商务由边缘走向主流,越来越与“三农”等中心工作相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
一是顺应大数据时代,解决各方信息失衡。城乡信息不对称使精準扶贫瞄准性不高。借助互联网,在海量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可归纳出精准扶贫内在规律,实现扶贫方式、内容与扶贫对象有效匹配,较好解决各方信息失衡,提高扶贫资源配置效率。
二是借助电商扶贫,整合各类资源。电商扶贫在整合资源方面具有时空优势。首先是突破地域限制整合资源,可克服贫困村地处偏远带来的困难,引进、聚集、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其次是跨地域整合人力资源。借助电商系统,可以利用各类人力资源,克服贫困地区网销人才缺乏的不利因素。再次是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能解决城乡信息不对称,进行理性决策,促进产供销精准结合。最后是实现跨界合作。电商扶贫涉及多个行业部门,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借助扶贫云系统,实现线上信息共享,促进跨界合作。
三是突出个性定制,各方无缝对接。各方通过电商平台从分散到集中、从隔离到连接、从被动到积极参与,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同步化,促进产品个性定制,为基于互联网的订单农业奠定基础。
四是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利润空间。电商带来新基础设施、新要素、新组织分工的建立,可以扩大产业内容,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精细农业”形成,大幅提升农业利润。
五是提升脱贫能力。电子商务创业门槛低、风险小,通过熟人社会中“领头羊”示范效应,复制成功经验,借助各类扶贫人力资源或是合作社,贫困户在参与中提升脱贫能力。
电商扶贫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及如何破解
当前,电商扶贫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制约性问题有:
一是定位不准,效益难期。对于电商扶贫的终极目标缺乏深入研究,未能深入思考“服务谁”,电商甚至成为资本下乡的工具,“卖”农产品的作用没有凸显出来,一些贫困村电商平台被闲置。二是认识偏颇,宣传不力。电子商务的扶贫工具性淹没了扶贫宗旨。有的部门认为农民受知识文化水平限制,难以掌握电子商务,没有做好宣传工作。三是数据分割,缺乏统筹。目前大数据的理论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各类研究机构,能提供共享的并不多。四是重建轻管,人才缺乏。熟悉电脑和数据操作的人才较少,分散的农民难以有效维护管理,电子商务由于缺少规范化的管理而搁浅。
在推进电商扶贫中,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作用,注意“三要素”(即人力、资金、技术)合理流动,将更多收益留在农村。
一是政府主导,加强统筹。要突出政府主导。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是主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是统筹而非包办。政府可通过加强电商平台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等,促进相对贫困地区形成良性的市场生态。要完善电商支撑体系,推进建立完善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与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要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全力整合电商资源,力促生产商、网商、服务商“三商”联动。鼓励农村电商领域的社会组织进驻服务平台,为相对贫困地区提供各类专业服务。要多渠道开展宣传。通过报纸、广播、微媒体等全方位宣传电商扶贫,形成了人人都是宣传员、推销员的良好氛围。
二是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首先是整合载体。可将村党员电教室、活动室等整合为电商扶贫办公场所,在设备上借助于扶贫工作各项设备,节省电商扶贫启动成本。其次是整合地域资源。根据地理位置和各村实际,将地域位置邻近的村整合打造为跨区级电商服务平台,形成信息资源共享、产业条件互补的局面。再次是整合数据。将各行业、项目、部门以及贫困村、贫困户在以往扶贫工作中积累的海量数据整合起来,为扶贫提供数据支撑,有效匹配电商扶贫各项信息,构筑各方对称的信息渠道。
三是善用载体,提升反贫困能力。一方面提升发展能力。鼓励贫困户参与电商延长涉农产品价值链,使各项涉农收益更多留在贫困群体手中,在与市场对接的产供销实践中提高反贫困能力。另一方面,将电商扶贫植入合作组织。可参照东亚的综合农协模式,探索符合我国农村实际的合作组织,将农村部分与三农相关的涉农领域,由综合农协对各户、或是村的电子商务进行管理,促进三产结合,将更多收益留在农村并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
四是加强团队建设,组建电商扶贫队伍。在培养机制方面,应推进大中专院校、社会组织与电商企业合作,探索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可将农村接受能力较强的合作社管理人员或农村能人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并从外部引入高素质人才。在培训方面,应列出专项资金开展电子商务,加大对电子商务技术知识的培训,建立电商队伍核心团队。在借助社会力量方面,要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志愿者服务站,为培养农村后备人才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参考文献】
①汪向东、王昕天:《电子商务与信息扶贫:互联网时代扶贫工作的新特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②郑瑞强、曹国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