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赵本夫在2017年伊始推出了他潜心创作多年的长篇力作《天漏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这部31万字长篇小说的悄然问世,充分显示了赵本夫桀骜的创作风格、倔强的人生态度。他不需要任何装饰和说明,挺着山东后裔的刚硬腰板,用实实在在、结结实实的文字,让读者不受任何干扰地阅读,从而得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感受。
【关 键 词】叙事;《天漏邑》;文学人物
【作者单位】武歆,天津作家协会文学院。
没有序言,没有后记,没有创作谈,甚至没有当下异常风靡的腰封,耿直、率真的赵本夫在2017年伊始推出了他潜心创作多年的长篇力作《天漏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这部31万字长篇小说的悄然问世,充分显示了赵本夫桀骜的创作风格、倔强的人生态度,他不需要任何装饰和说明,挺着山东后裔的刚硬腰板,用实实在在、结结实实的文字,让读者不受任何干扰地阅读,从而得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感受。
坦诚地讲,这是一部阅读起来令人万分紧张的小说,让读者总想不停读下去,一刻都不想放下,总是感觉后面埋伏着巨大的爆破点。应该承认,作家没有辜負阅读者,从开篇到结束,这本书始终在松弛有度中严谨有序地推进。
一
《天漏邑》的叙事谋略并不复杂,由两大主线穿插而成。一条是由一女两男——宋源、千张子、檀黛云所构架的“抗日”“文革”叙事;另一条是由搞气象的裴专家、来自国民政府的柳先生,还有后来祢五常所率领的专家团队对大山深处的天漏村进行的生命探究与历史追溯的叙事。
笔者是从读者与写作者双重角度来阅读《天漏邑》的。该书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人物。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性格。
首先,宋源和千张子的出场亮相极为干净利落。“俩人都是天漏村人,千张子小宋源两岁。千张子虽也屡立战功,却不具有宋源那样的领袖气质。”随后该书的笔触聚焦到他们奋战的抗日游击队,“宋源和他的游击队,有好多次吃亏,都是因为中国人自己的出卖,其中有特务、汉奸、叛徒和伪军,也有普通老百姓”。这样的落笔一下子就区别了某些庸常的抗战小说,作者的笔尖没有向外扎,而是扎向人物自身,扎向人物的命运。
其次,该书关于人物性格的描写,同样也是寥寥几笔,人物立刻就活灵活现。比如,关于宋源的性格描写,“上级说,要争取那些人,共同抗敌,这叫统一战线。但宋源说,屁!要争取你们去争取,那不是老子干的事”;比如,关于千张子的性格描写,“千张子和宋源不同,他是个十分谨慎的人,打仗前侦察摸底,敌人的兵力、装备、布置、厕所、食堂、作息时间、环境、天气、风向……甚至一群鸟飞过头顶,他也得弄清这群鸟从哪里来,为什么朝这边飞,而不是朝那边飞……自从加入游击队,千张子身经百战,居然一次伤都没受过。一天下河洗澡,战士们从林子里偷窥,见他一身洁白光滑,如同女辈,皆叹为奇迹”。 比如,关于檀黛云的描写,“她是个年轻的女性,据说是留洋回来的,很有学问,人长得也秀美,只是皮肤有点黑,像一朵黑玫瑰。檀黛云告诉宋源,自己并不是共产党员,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自己还准备回美国读书,完成自己的学业”。
该书关于人物出场时如此极简式的勾勒、速写,极富中国古典小说的气韵,人物描写很到位。作者对三个人物的描写没有平均使用笔墨,重点还是放在宋源身上,不仅让他出场亮闪,性格鲜明,还让他拥有独特的身世背景。
二
该书用宋源、千张子和檀黛云这三个奇特之人构筑的抗日故事,已经具备了“稳定中的纠缠,纠缠中的前行”这样良好的传统故事框架。作者总是让自己的叙事谋略有别于他人;同时他深知,不论故事怎样精彩,一定要有现实与历史的纵深感。
就像当下我们经常倡导的那样,文学作品、文学人物应该具有陌生化的效果,必须让人眼前一亮。赵本夫意识到这一点,他在宋源、千张子和檀黛云的背后,竖立起了天漏村这个陌生的叙事背板,让人物来自天漏村或与天漏村有某种神奇关系。
这个被当作陌生叙事背板的天漏村,到底有着怎样的稀奇事?作者告诉我们,天漏村自古以来就有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叫断袖,女同性恋者叫分桃;天漏村里发生过的大事,都有专人记录下来,像村史、村志,但叫乍册;天漏村还有女闾,女闾就是妓女,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男孩子成亲前会由母亲送到女闾那里过夜,还要牵去一头羊敬献女闾;天漏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间被雷劈死过一万八千多人,是由一个原始部落发展成现在七千多人的大山寨……当然,作者没有老老实实地铺排、搭建这些陌生的背板,而是用点射方式讲述天漏村的奇异。为此,作者设计了三个专家,分别是带了一群学生的姓裴的腿部残疾的气象专家,抗战结束的时候,以及来自国民政府中央历史研究所的人称柳先生的专家,这两个专家似乎又都是前期铺垫,真正要揭开天漏村迷雾的人是另外一位专家祢五常。祢五常认定传说中的天漏邑就是天漏村,并且引用女娲补天补而存隙的历史传说,认为缝隙就在天漏村上空,所以天漏村经常出现风雨雷电,经常死人。为了让揭示天漏村种种奇特的祢五常更加奇特,作者不吝笔墨,为祢五常塑造了奇特的外貌:五短身材,圆脸小眼睛,下巴长着乱糟糟的胡须;走路很快,像一只球在地上滚动;而且有农民的睡眠质量、搬运工的胃口和力气、流浪汉的衣着,帕瓦罗蒂的歌喉、电脑一样的记忆力及拳击手的敏捷反应能力。
赵本夫通过神奇的祢五常将天漏村的种种怪异尽情展现,奇特的事由奇特的专家引发出来。于是这个陌生的叙事背板也就奇特地竖立在了宋源、千张子和檀黛云的背后。在这个神奇背板前面,无论发生怎样的传奇,似乎都是合情合理的。
三
作者在《天漏邑》中精心塑造了宋源、千张子和檀黛云三个崭新的文学人物,除了描写表层特征,还深挖人物的内心深处。赵本夫的叙述具有极大耐心,他一点都不着急,在故事进程中不断埋伏线索。比如,日本人最想捉拿或打死的人就是檀黛云,因为她是十三支游击队的灵魂。最后檀黛云被人出卖,受尽酷刑被杀,头颅被悬挂城头,后被人偷偷取走。谁取走的人头,她被谁出卖的?还比如,宋源送一个重要人物去延安,三年才回来,其间没有消息,传言他途中强奸了一个寡妇,但他回来后对谁都不讲三年没有音信的缘由。这是为什么?还比如,千张子从小与宋源在一起并且追随他,但散布宋源强奸寡妇之事的人就是千张子,千张子为何这样?这样的伏笔被作者不断往深处埋,而且还是交叉向下掩埋。设置伏笔需要过渡,需要舒缓,所以作者在紧张的讲述中,有时故意停下来,来一段闲笔,插一段古趣。比如,在说到白云洞时,作者从北宋名著《太平寰宇记》中讲述白云洞的历史,讲了苏东坡在宋熙宁十年任彭城太守时对白云洞的描述。这样的“闲笔”在紧张的叙事中频繁出现。曾有评论家认为,叙述进程是不可打断的,所有的描写都不能打断叙述进程,应在不影响叙述进程中展开描写。但赵本夫不断地用“闲笔”阻碍叙述进程。奇怪的是,读者在阅读中却没有感觉突兀。细细琢磨,作者所有的漫不经心的描述都是表面现象,实则显示了作者精准的叙述功力。其实《天漏邑》中不仅有大量“闲笔”,还会经常“跑偏”,在一些所谓次要人物身上花费笔墨。例如,关于侯本太的描写,“侯本太的队伍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芒砀山,有时队伍和官府隔着一条小河沟或者一条田埂对峙,一口唾沫都能吐到对方脸上,但官府就是不能过界去抓。因为有个山匪在芒砀山,各方都能以剿匪的名义向地方派捐,向上级要钱,大家都有好处。所以侯本太的日子很快活,打家劫舍,呼啸山林,队伍越来越大”。例如,关于宪兵队长松本的描写,“原指望轰轰烈烈死去,在万众瞩目中死去,在彭城百姓疯狂的喝彩、咒骂和哭声中死去,那样他会感到自己的分量、自己的价值,他会死得快意而潇洒。但是他完全被无视了,他的枪决完全没人当回事。刑场上没有人,只有一条很脏的狗碎步跑来,但也匆匆走了。松本绝望地收回目光,他看到行刑队的人都在打哈欠,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这些刽子手太不专业了。他本想死得像回事,但一切都落空了”。
作者不让每个次要人物白白出场,都要挖掘他们的价值,还要让这些次要人物有着峰回路转的结局。譬如,关于曾经的土匪、汉奸侯本太的描写,当众多百姓抬着棺材站在日军司令部门口,等着千张子射杀日军士兵,然后上前送死之时,侯本太带着十个警备队员站在前面,也要充当送死之人。作者在叙事进程中,不浪费每一个空隙,让每个空隙都能生发出令人叫绝的情节,从而让小说整体丰盈起来。
四
博尔赫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对琐屑事物不厌其烦地排列,把精准的数据不断插入虚构的故事中,以及真实地名、人名的反复出现。当所有真实的细节不断出现之时,虚构的情节已经不被读者注意了,读者进而会相信作家营造的那个虚幻的世界。
赵本夫深谙此道,他要让陌生的叙事背板真实可信,于是他让专家祢五常去挖掘天漏村的真实,并且铺排开来——天漏村里有不少稀有姓氏,如秃、死、马屎、狗、工室、拔里和个等。祢五常不仅发现惊奇,自己还要经历神奇的事情。有一次,祢五常被暴雨冲走,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一个山洞里,躺在神龛一样的石台子上,随后在谷底碎石中发现一个大殿,里面有一器物是用来写字的,祢五常认定是“诽谤木”。为了证实“诽谤木”的真实性,祢五常引经据典,原来从汉代《淮南子》记载中发现,帝尧时代在皇宫门口立一根“诽谤子木”,木桩上钉一块横版,专供百姓书写对天下政事、国计民生的意见,但天漏村的“诽谤木”是石头!如此,这个陌生的叙述背板越发真实可信。天漏村的种种神奇,注定也是真的!在神奇的背板前面,所有的故事,注定也会精彩。
在众多精彩中,最为精彩的一笔首推宋源和千张子关于疼的对话。千张子说:“我不怕死,怕疼。疼得实在受不了,当时我就明白了,很多像我一样的叛徒,都是因为疼得受不住才叛变的。活下来才能报仇。日本人给我的屈辱、折磨和痛苦,你是无法体会的,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仇恨日本人,也比所有游击队员更仇恨日本人。我不怕死,我从来不怕死,可我怕疼。”
这样的对话,其实不如说是千张子,一个从抗日英雄走向叛徒的人的内心独白。这样一个文学形象,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中是没有的,让人不仅肉疼,而且还心疼。
除此之外,作者还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文革”中宋源被殴打得遍体鳞伤。开始他愤怒,忽然有一天他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亲身体验对疼痛的承受力。千张子因疼痛而叛变,一个人究竟疼到什么程度就不能忍受了?以前宋源曾多次想象自己的受刑场景,但到底是空想。现在正是机遇。谁也不知道宋源为何一直这么强硬,没人想到宋源在做一个关于疼痛的测试。于是“几根折断的肋骨似乎在戳他的肺,一阵阵钻心。他想这有点意思了,但还是远远不够。宋源想要享受酷刑”,可是他却没有享受到,晚间被人劫走,劫走他的人就是当年那些监狱里的人,都是宋源关进去的,有纵火犯、强奸犯、抢劫犯和盗窃犯等。
《天漏邑》的叙事走向永远都是出其不意的,且在庞大叙事进程中始终松弛有度。比如,宋源经常住在监狱,有时办完案了,懒得回办公室收拾床铺,就去监狱,让看守随便打开一间囚室,又让看守把囚室锁上,与囚犯住在一起。后来,众人得知,他和老婆、剧院刀马旦武玉婵分居多年,正在离婚阶段。但是“文革”中,宋源每一次游街,处在分居状态的武玉婵都会跟着跑,多次冲上去,想保护宋源。十几年的怨气,在宋源遭难之后,仿佛一下子全消失了。
还比如,千张子和很多人大闹彭城,最后受伤,伤得很厉害,不仅内伤严重,还伤了左眼,两腿粉碎性骨折,要保命只能截肢处理,还断了五根肋骨……最后成了半截人。读者最后却又发现,出卖檀黛云的就是千张子这个半截人。
作者不断在宋源、千张子和檀黛云之间“拧扣子”,拧得很紧,最后再一点点解开。直到最后,千张子要上刑场,宋源抱着他前往。小说中是这样描写的,千张子说:“把我尸体送回天漏村吧。”宋源说:“一定。”千张子说:“将来你会回天漏村吗?”宋源说:“会,我死后也回天漏村,和你的坟挨着。”两个人击了一掌,一言为定。宋源把无腿的千张子抱在怀里,一步步走向一片荒岗。人群传来抽泣声。千张子说:“我看着你开枪。”宋源说:“你别怕,不会疼的,一秒钟就结束了。”千张子说:“我不怕,我相信你的枪法。”宋源张开双臂,最后一次把千张子揽在怀里,拍拍他的背,说道:“咱们……来世见。”这段文字虽然是白描化描写,字数不多,也没有任何渲染,却非常震撼。读者以为故事到此结束了,可是事情又生变故,此刻法院来人说道:“枪下留人。”千张子又活了下来。活下来的千张子,命运又该怎样?
五
《天漏邑》的叙述特点表现在多方面,有大量的对话,有大量的讲述,有大量的内心独白,还有大量的议论。一般情况下,小说的作者都会规避议论,担心内容显得枯燥,但赵本夫却有意为之,大量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读者读来却不会感觉枯燥。比如,“宋源永远都和普通人有区别,他说日本人杀人、放火、抢劫和强奸,对中国平民百姓犯下那么多滔天罪行,他们从来不按国际公约行事。一纸投降书,就成了他们的护身符,他们就可以拿国际公约要求中国人,凭什么?国家审判的只能是几个大头目,那些杀人放火的日本兵呢?我要用我的刀审判他们,我是民间审判”。
《天漏邑》这本书,读者初看似乎没有什么技巧,其实,它只是没有小技巧,有的却是大手笔。比如,如何处理活下来的千张子,这时小说已经到了最后收尾阶段,这很考验作者最后的叙事能力。最后死刑犯千张子住在天漏村,等待宋源把他接走,但宋源始终没来,最后千张子又多活了二十多年,死在了当年女闾七女的怀里。在这个经常发生雷电劈死人的天漏村,雷电为何没有劈到叛徒千张子的头上?小说没有再做说明,而是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耐人尋味的谜团。
《天漏邑》一书大开大合,纵横起伏,浑然天成,作者冲破了所有的文章理法。特别是该书结尾,国民政府时期来到天漏村的专家柳先生死后,被狼撕咬而成一片碎骨,祢五常却不让学生收拾整理尸体而让其保留原状,他和学生面对惊雷闪电,张开双臂,迎着通天闪电,厉声叫嚷……
《天漏邑》的出版表明,中国文坛像赵本夫这样的“40后”作家,至今依然拥有强劲的叙事能力,拥有在鸿篇巨制中从宏观和微观上对人物、人物关系以及人的内心挖掘的布局掌控能力。这些饱经风霜、实力依在的老作家,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