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共图书馆微服务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便捷性等特点,其在拓宽信息发布渠道、节约资源以及加强学术交流方面对图书馆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均已通过微服务平台进行资源的传播和共享。虽然微服务在技术、平台和服务方面均面临一些问题,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微服务仍然值得公众期待。
【关 键 词】公共图书馆;微服务;微平台;信息服务
【作者单位】张红艳,中共唐山市委党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资费不断下降,各类微服务平台也逐渐发展起来。一方面,资讯方提供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内容建设当中,这也是web2.0时代的主要特征[1]。微服务与传统的信息服务理念并未相差甚远,只是在这个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把握了先机,对传统的信息服务内容重新组装,以更容易接受的形式与更快捷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并不断向精细化服务的方向努力。在这一时代发展浪潮下,公共图书馆已经意识到开展微服务的重要意义,并努力通过微服务来弥补传统图书馆服务中的不足。微服务的开展不仅拓宽了公共图书馆信息的传播方式及途径,还促进了公共图书馆对其服务模式进行转变。
目前对于“图书馆微服务”这一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2],大致可以理解为图书馆在web2.0环境下从原来的较为宽泛的宏观服务方式慢慢向细微化服务发展,其最终的目的是要为每一个用户提供精准化的个性服务[3]。公共图书馆仍然坚持“一切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应用多样化的数字媒体技术,将高速移动化的互联网通信终端作为平台,为读者提供即时的、个性的、差异化的数字信息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在web2.0背景下,服务方式的转变并不会影响图书馆“从用户出发,为用户服务”的核心理念。
一、微服务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公共图书馆的意义
我国的图书馆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型图书馆三类。其中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最为常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通常为本校师生,因此其微服务也主要是针对在校人员。公共图书馆相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服务范围更加广泛,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多样性。在web2.0时代,公共图书馆微服务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全体社会公众开放的,因此其服务完全无门槛,任何人在需要时都可以向公共图书馆寻求帮助。由于服务范围非常广泛,因此从儿童到老年人都是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在之前网络通信欠发达时,有些用户由于自身的原因,或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无法及时从公共图书馆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而随着微服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尝试并适应微服务这种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2.服务内容的多样性
随着服务对象的不断增多,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图书馆逐渐丰富服务内容。最初的公共图书馆仅能提供以文字为主的纸质图书,而电子化的发展为音频、视频内容的提供创造了机会[4]。微服务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扩展,不断迎合读者的需求,同时也在创造更多有趣的内容培养和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
3.服务形式的便捷性
例如某些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微课程就是微服务的形式之一。微课程可以将一些不适合面向公众开放的信息内容,如保存在缩微胶卷中的珍贵资料以视频等方式展示给用户,从而使用户不在现场仍可以借阅到宝贵的文化资料。
4.服务模式的灵活性
公共图书馆通过微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多种服务模式,最常见的为两类:被动接受和主动获取。被动接受就是公共图书馆会定时或不定时地向用户推送一些诸如讲座、书籍或其他等信息,用户无须花费任何时间精力便可轻松获取。主动获取则是公共图书馆在其微服务平台中提供若干功能,用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类需求,用户通过自身的需要选择公共图书馆的某些服务,如查询书籍,预约书籍等。
基于以上几点特征可以看出,微服务对于公共图书馆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微服务拓宽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发布渠道,使用户不用局限在公共图书馆内获取资源。另外,官网的信息有时太过刻板且存在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不能满足用户对文献资源的获取需求,微服务可以跳过公共图书馆官网来进行信息的浏览。微服务的出现使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发布途径更加多元化和灵活,也让用户获取信息更加及时。其次,微服务可以节约公共图书馆与用户双方的资源[5]。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通过微服务平台进行信息发布相对于在门户网站发布或馆内实体发布来说要节约不少人力物力。而对于用户来说,通过微服务平台这样一个小程序就可以了解到最新资讯,而且无须主动关注,这无疑节约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微服务加强了学术交流,促进了资源的传播。微服务平台基于其服务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便捷性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推动信息的传播,使文化资源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利用。
二、当前公共图书馆主要的微服务应用实践
广义上的微服务平台类型有很多,包括短信、彩信、网站、APP客户端和微信微博等[6],当前发展较为迅猛的当属微信和微博。微信功能非常强大,它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于一体,完美地实现了文字与声音的相互转换,另外,微信朋友圈的功能也便于信息分享和传播,因此,微信是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个强大平台。当前也已经有不少的公共图书馆借助于微信开通了各自的公众号。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它开通了同名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具有“资讯” “资源”和“服务”三个模块。“资讯”中又包括了“少儿天地”“讲座预告”“文化培训”“文化播报”以及“常见问题”。打开 “少儿天地”,便可看到一条关于国图少儿馆在当月对故事会及影展安排的推送。通过“文化培训”可以跳转到“文化播报”栏目,里面林林总总地覆盖了讲座、展覽、演出、专题等各类资讯,使用户能够提前了解到相关安排,便于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做出计划。“资源”中则包括国图的公开课,国图特色资源文津经典诵读以及特色馆藏国家典籍博物馆。“服务”中可以方便地进行OPAC检索,也可以了解到国图当前所推荐的书刊。此外,在绑定国图读者卡后还可以实现当前在借书籍的查询功能。这些功能看似不平行,但却最符合用户获取信息需求的心理。国家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号通过提供这三个模块的服务,不但加强了对图书馆本身的宣传,也为更多用户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同时扩大了信息的流通面并加深了知识的共享程度。
微博是2009年兴起的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它作为社交圈的佼佼者之一同样可以被公共图书馆当作微服务的平台来进行信息服务[7]。例如首都图书馆经常通过其同名微博来发布讲坛和同城活动的信息,还经常分享一些重要的小常识、小知识等。相对于微信来说,微博更侧重于信息的发布和共享,同时还允许用户与博主进行实时沟通,即时性更强。通常一些鲜为人知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很难寻找,而这些信息和知识往往存在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内部,也就是常说的隐性知识,它们很难被一一提取并分享给公众,当用户出现这类信息需求时则会迫切希望与微平台的运营者或微服务的提供者进行实时沟通,微博就具备了这样一个沟通功能。
三、公共图书馆微服务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1.物资方面
公共图书馆微服务的成功开展离不开丰富的物资支持,其在物资方面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技术资源、资金来源和人力资源。
在技术层面上,一方面由于各个公共图书馆所具有的数字文化资源不尽相同,有不少本馆特有的特色资源可能需要更好的技术才能展现给用户;另一方面,虽然现有的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通过微服务平台所呈现出的内容资源尤其是视频资源不能完完全全地还原实物或是当时的场景,这需要在技术方面做进一步的提高。
在资金层面上,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够平衡,受此影响,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有更多的资金支持,而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想要如愿地开展微服务则会面临一定程度的困难。如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微服务平台发展较好的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长江三角洲、山东半岛、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8],而更多的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或者还未开展微服务,或者虽然在微服务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仍未形成系统。
在人力层面上,无论是公共图书馆的传统运营,还是公共图书馆微服务的开展,保证充足的人力资源是基础。有些公共图书馆虽然已经认识到微服务对于本馆、用户及知识传播的重要意义,也愿意做出实践开展微服务,但迫于人力资源紧张,至今仍难以有下一步的行动。
2.平台方面
当前所有进行的微服务都要基于一定的平台,而发展最好的当属微信、微博等较新的网络交流平台。目前公共图书馆所进行的微服务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微信和微博平台,所以开通各种服务都要受限于平台提供的功能 [9]。然而公共图书馆资源丰富,当前平台所提供的功能并不一定能够完全满足公共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需求。
另外,由于公共图书馆微服务的开展很大程度是依赖于这两个平台的,其用户也多来源于这两个平台本身原有的用户。所以不难想象,当用户离开以上平台或者以上平台开始对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进行限制或做出其他规定时,公共图书馆的微服务发展就会遇到阻碍。因此,虽然当前公共图书馆微服务的发展欣欣向荣,但是图书馆本身也需要考虑到这一问题,尽快制定出更适宜的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自身开展微服务的需求,同时在开展微服务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3.服务方面
虽然当前公共图书馆微服务的内容已经非常丰富,但是每个用户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存在的信息需求也很难完全一致,这就涉及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如何将微服务与个性化服务更完美地结合起来是当前所有图书馆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对用户的行为和习惯进行深入挖掘,并不断发现用户的未知需求并对其进行引导。这也是当前机器挖掘领域在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之一。
四、提升公共图书馆微服务的策略
首先,在国家方面,要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完善。我国需要进一步强化对文化的宣传,在全社会塑造一种重视文化资源传播与服务的氛围,使公众更充分地认识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性,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并使用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微服务。同时,国家还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使技术的研发能够更好地适应公共图书馆微服务发展的需求。在加强技术研发的同时,国家对于欠发达地区要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尤其是经济支持,使这些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能够逐渐与发达地区缩小差距,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其次,在图书馆建设方面,需要加强移动数字化资源建设[10],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我國当前的移动数字化资源虽已进入发展时期,但质量仍然较低,整体的发展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例如建设更加智能的图书馆系统[11],完善支持移动阅读和移动资源获取的数据库系统等。
最后,在微服务拓展方面,从服务的形式到服务的内容都要完善[12],使服务内容丰富多彩,并且可以依据服务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服务形式。例如在微服务平台中开通数字参考咨询,使用户能够与图书馆工作人员更加方便快捷的交流,甚至借助微服务平台如微信等形成社交圈,从而促进对信息资源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广泛的传播。
五、结论
公共图书馆是我国经济、政治及文化发展的助推器,未来的公共图书馆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其资源优势,支持公众对知识的不断学习和创造。微服务为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强大的服务功能不但可以拓展资源,也加强了我国文化的传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前微服务的发展虽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相信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公共图书馆微服务会展示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华.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信息服务浅析[J]. 出版广角,2016(2).
[2]刘健,毕强,马卓. 数字图书馆微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6(2).
[3]刘丽萍,庞彩云. 图书馆微服务研究[J]. 图书馆建设,2013(4).
[4]靳艳华. 图书馆开展微服务工作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2).
[5]卜荣珍. 微信服务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 山西档案,2016(1).
[6]江波,覃燕梅. 我国移动图书馆五种主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J]. 图书馆论坛,2014(2).
[7]曹红玲. 图书馆微博信息生态链结构模型构建研究[J]. 山西档案,2015(5).
[8]史江蓉. 自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微服务体系的构建[J]. 图书馆论坛,2016(8).
[9]高兵董,素芹. “云”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研究[J]. 图书与情报,2014(1).
[10]徐士欣,谭静. 4G移动图书馆的构建形式和展望[J]. 出版广角,2014(Z1).
[11]赵一洁,李英,马艺峰.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微服务研究[J]. 现代情报,2016(5).
[12]龙叶,雷英杰. 微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微服务策略研究[J]. 现代情报,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