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医学编辑的工匠精神

2017-04-22 19:53徐瑛
出版广角 2017年4期
关键词:类图书社会效益工匠

【摘 要】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文化担当,编辑是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匠,编辑的文化担当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文章探讨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工匠精神的关系,以及“敬畏、奉献、知行合一”三大工匠精神内涵在编辑职业素养中的体现。笔者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探讨医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方法及其意义,即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不断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出版和盲目跟风;严把图书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图书,进而实现医学图书市场的再度繁荣和医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医学编辑;文化担当;工匠精神

【作者单位】徐瑛,青岛出版社。

一、编辑是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获得了丰富的精神、物质财富,但缺乏诚信、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等不良风气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要促进出版业良性发展,编辑人的文化担当尤为重要。

文化担当指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编辑的文化担当具体来说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律。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1]。编辑人应该自觉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担当起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责任,担当起提高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2]。对编辑人来说,所谓文化自律就是树立把关意识,把好政治关、内容关、文字关和图书质量关。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其后又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再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技艺不断改进,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的精神,其具有对产品的敬畏精神、甘于平凡的奉献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等方面内涵。工匠精神在当代社会具有重大价值,其意义和内涵涵盖各行各业。

编辑努力打造精品力作的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所倡导的精益求精不谋而合;同时,编辑的文化担当又需要编辑人发扬工匠精神来实现。出版是一项文化产业,编辑是文化的启蒙者、传播者、整理者和探索者,是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匠。在书籍产品的创造过程中,编辑担当的角色和作者不同。如果把作者比作盖房子的工匠,那么编辑就是专注于装修的工匠。作者往往着力于采风和写作,而编辑工作则是贯穿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及校对、版式及封面设计、营销宣传等众多环节。中国出版界有《辞海》百年成一书的美谈。这部极具学术权威性的大型综合性辞书是各学科专家从事科学研究的结晶,同时经编纂者、编辑者提炼、概括、精心审校而成。百年《辞海》的诞生和编辑人的努力和辛勤付出密不可分,他们是创造百年《辞海》的优秀工匠。

二、工匠精神:编辑职业素养的回归

目前我国出版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产品数量的不足,而是产品品质的下滑。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图书出版品种数从2000年的14.3万种迈入2009年的30万种大关,2013年又迅速增长到44.4万种。而图书平均品种印数2000年为4.38万册,2009年下降为2.33万册,2013年下降为1.87万册[3]。图书出版品种数的猛增对应的是图书平均品种印数的持续下降,这说明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力作数量在不断减少。出版业现状不容乐观,出版行业需要工匠精神的回归。工匠精神是编辑职业素养的最佳体现,编辑必备的职业素养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工匠对产品要有敬畏心。这意味着编辑对文字和书要时时刻刻心怀敬畏,这是编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敬畏文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敬惜字纸的习俗就是典范。大哲学家康德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对于注定要与文字和书打一辈子交道的编辑人来说,所谓敬畏,就是对文字和书,都用一颗严肃的心认真对待。图书质量是出版业生存发展的根本,编辑应当坚守出版的质量门槛,努力提高图书质量,在稿件付印之前消灭一切差错,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工匠对职业要有奉献心。奉献精神也是编辑重要的职业素养。我们看到蜿蜒雄奇的万里长城、气势恢宏的故宫,很少会想到创造这些建筑奇迹的工匠;当我们追捧某本畅销书的时候,很少会想到责任编辑的辛勤付出。邹韬奋先生把编辑比作花匠,编辑就像园丁,是为人作嫁衣,默默为作者和读者服务的职业,没有平常心和奉献精神、服务意识,就很难在岗位上坚守下去。

第三,工匠精神的外在表现是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编辑最优秀的职业素养。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认识为“知”,实践为“行”;对个体来说,不仅要认识,还要注重实践;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对编辑而言,知行合一体现为在敬畏、奉献等主观精神指导下去身体力行,践行工匠精神。编辑大家白以坦,长期从事毛泽东著作的编选、校对工作。经白以坦校对的《毛泽东选集》繁体字本、简化横排本、单行本,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党史资料、文献、丛书等上百种图书,至今未发现一字一点的成品错误。白以坦在校对工作中真正做到“百万无一失、万万无一失”,获得“校对王”荣誉称号,是编辑知行合一职业素养的典范。

三、医学图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方法及其意义

1. 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图书的社会效益,指图书这种包含精神内容的特殊商品对社会所产生的效果和利益方面的影响,也就是对社会产生的好的影响和帶来的益处[4],具有传播知识、推进文明、弘扬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等优良属性。对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有意义的图书,才是社会效益高的图书。医学图书与其他图书本质的不同,在于它的优劣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因此,医学图书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是否能为读者传递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并提升全民医学素养等方面。

“养生热”曾经催生了健康类图书市场的繁荣。在巨大利益驱使下,不少伪养生专家和伪医学科普畅销书应运而生。如刘太医的《刘太医养生》、林光常的《无毒一身轻》、李一道长的《世上是不是有神仙》和马悦凌的《不生病的智慧》等。这些伪医学图书不仅损害了出版社的形象,伤害了整个出版业,还严重危害了读者的身心健康。正是图书市场的乱象和图书社会效益的缺失导致了健康类图书经济效益大滑坡。

2010年,“張悟本事件”发生后,《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在各大书店悄然下架,随之而来的是健康类图书的骤然降温。2011年1月—11月健康类图书的整体销量与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明显。其中,2011年1月—6月,健康类图书市场的销量呈负增长态势;2011年5月的销量同比下降32.85% [5]。这印证了邹韬奋先生在《事业性和商业性问题》一文中的精辟论述:“如果因为顾到商业性而对于文化食粮的内容不加注意,那也是自杀政策,事业必然要一天天衰落,商业也将随之而衰落。”医学图书编辑应当大力发扬工匠精神,坚持将图书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如此才有望实现健康类图书市场的再度繁荣。

2. 不断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出版和盲目跟风

优秀的工匠需要在熟能生巧基础上不断突破,推陈出新。图书出版要紧跟时代步伐,注重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用新内容、新形式引领大众阅读潮流。以健康类图书为例,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细节决定健康”系列图书、凤凰联动推出的“求医不如求己”系列图书,以及读客倾力打造的“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系列图书都是引领出版潮流的创新典范。医学编辑人编辑上述图书时使用了新的语体。新的语体是一种新的形式,好比新体诗对旧体诗的变革,它给人们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引领新的阅读潮流。从“细节决定健康”到“求医不如求己”,再到“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小病一扫光”,每一次健康类图书质的飞跃都伴随着语体的创新。改变出版业的语体是编辑人的梦想,但创新语体并非易事,它需要工匠精神做保障,以长期扎实的知识经验为积淀,以悟性和灵感为驱动。与上述精品图书相比,不少健康类图书存在盲目跟风、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健康类图书内容多是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组稿过程侧重编而不是著,原创程度较低,体例单一,内容和形式都很容易被复制和仿造,这导致图书数量猛增的同时,选题重复、缺乏特色和新意等问题普遍存在,抄袭、跟风现象严重。

图书内容创新方面,青岛出版社2014年推出的《分清体质好养生》在学界首次提出三阴三阳体质分类法,将人之体质精确细分为18种类型,并结合张飞、关羽、刘备、林黛玉等小说人物,形象地归纳出各类体质人群的生理、病理特征。书中有严谨的医学理论,有生动的医学案例和故事,是一本名家原创的特色保健图书。此书编辑过程中,责任编辑结合当前 “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轻阅读”的时代特征,经作者同意,对书稿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将部分深奥的中医理论和古文内容删除,将最精华的内容呈现给读者,既节省了出版成本,也使书稿内容简单明了,便于读者轻松阅读。

青岛出版社2015年推出的《漆浩教授教你玩转茶疗》,是国内第一本微信互动养生书,也是出版形式创新的有益尝试。该书作者在青岛出版社官方微信上进行专家手诊,读者只要将自己的手形照片上传官微,当天即可获得专家回馈的手诊结果和相应的个性茶疗方案。官微数据显示,一个月内有8000多人参与微信互动,这已成为养生专家与微信读者群创意互动的成功案例。同时,根据本书内容制作的6集电视养生节目《“掌”握茶奥秘》获得了极高的收视率,其“书—媒”互动形式也是本书的亮点。

3. 严把图书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图书

医学图书关系到人之性命安危,所以提倡由具备真才实学的医学专业人员进行严肃科学的创作,图书的责任编辑也应该由具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医学编辑担任。然而现状是,国内的医学图书质量参差不齐,作者素质有待提高。中医科普专家温长路对此有精辟的论述:“部分不是医的人写医、不懂医的人论医,使一些宣传内容出现了以偏概全、以讹传讹、以假乱真的倾向。”[6]另外,有的图书的幕后推手是没有医学图书出版经验的民营公司,组稿者是没有任何医学专业背景的写手;有的图书是由图书工作室攒稿,最后由医学专家挂名。这些潜在的问题最终导致该类图书内容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的观点过于片面,甚至自相矛盾,使读者产生了“健康知识到底我信谁”[6]的困惑。有鉴于此,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医学图书编辑,更应该严格执行选题论证制度、稿件“三审”责任制和“三校一读”制度,更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自觉开展行业自律,严把作者关和内容质量关,严格落实“三审三校”环节和专家审读环节。

医学图书编辑严把图书质量关至少要做到“两个关键”。第一个关键是审查作者,对作者的职业和履历认真核实。以《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为例,书中提到张悟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药系,其实责任编辑只要仔细核实就不难发现北京师范大学根本没有中药系。此外,还应严格核实作者有无医师资格证书(医学人文类图书除外)。对于没有医师资格证但有医学背景的作者,编辑可聘请专家对稿件进行严格审读。另外,作者署名必须实名制,以便文责自负。第二个关键是审查书稿内容,认真推敲作者观点是否科学正确、医疗方法是否安全有效、有无片面夸大疗效之嫌,还要看书稿逻辑是否严密、每句话是否适宜、是否会产生歧义而误导读者等。另外,若读者对书中的健康知识产生疑问,责任编辑应认真给予解答,同时对内容进行审查,认真进行勘误,并在重印时认真修正。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策划人贺雄飞在反思“张悟本现象”时指出,“作为媒体工作者,我们每一个链条上的人,在涉及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时,都不可不慎重,也不可不负责任胡吹乱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7]。医学图书编辑应当以此为鉴,严把图书质量关,用良知和工匠精神努力打造质量过硬的精品医学图书,为传递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和提升全民医学素养贡献绵薄之力。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医学图书是承载健康知识的重要载体,医学出版是传播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健康类图书市场的繁荣,以及由此掀起的“养生热”证明了医学图书市场“刚性需求”的客观存在,说明医学出版蕴藏着极大的市场原动力。工匠精神是医学图书编辑职业素养的最佳体现,是医学出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传递科学、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和提升全民医学素养是医学图书编辑的文化使命和责任,它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医学图书编辑必须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不断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出版和盲目跟风;严把图书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图书。如此,医学图书市场的再度繁荣和医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实现,这就是医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云山.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J]. 红旗文稿,2010(15).

[2]周蔚华. 转企改制后出版人的文化担当[J]. 编辑学刊,2016(6).

[3]蔡翔,陆颖. 我们出版的方向,深化出版体制改革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1-110.

[4]邓子平,杨惠龙. 图书社会效益的概念及标准探究[J]. 编辑之友,1997(4).

[5]阙岳,李翠. 大众健康类图书的市场历程与发展趋向[J]. 社科纵横,2013(9).

[6]温长路. 中医科普创作需要规范[A]. 2009年全国中医药科普高层论坛论文集[C]. 金华: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2009:23-24.

[7]贺雄飞. 关于“张悟本现象”的回眸和反思[J]. 现代出版,2010(9).

猜你喜欢
类图书社会效益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工匠神形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好刊社会效益高
工匠赞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