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研究

2017-04-21 06:16赵静
魅力中国 2016年41期
关键词:大学生

摘 要:宪法意识是法律意识的核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文化、经济环境、政治因素等影响,我国大学生存在宪法概念认知模糊、宪法意识淡薄、宪法信仰缺失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宪法教育环境、加大宪法教育力度、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宪法素养等措施来加强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大学生;宪法教育;宪法信仰;宪法意识培养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治保证。宪法意识不仅是提高公民自身法律素质的根本,也是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基础,更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大学生宪法意识是指对宪法的认知、情感、评价、意志和信仰等方面的内心体会,既是对宪法在规范人们的各种行为和社会关系过程中的特殊作用的认识,也是宪法权威在大学生头脑中的直接体现。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

(一)认识到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自1986年起连续开展了四个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每次都有五年总体规划和每年年度计划,自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以来,我国普法宣传工作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我国的普法宣传工作使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宪法和法律知识,对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清楚的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闻媒体的不断宣传,使得大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对宪法的了解,更加注重对自身权利的维护。

我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至五十条对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平等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和批评、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普遍认为人身自由、平等权和言论自由最重要。自由和平等的意识被大学生普遍接受,他们对宪法的认知程度持续加深,能够意识到自己对权利的需求。

(二)对宪法事例兴趣浓厚

宪法事例推动着宪法的实施。通过典型宪法事例的评选,凝聚起学者、民间、媒体等的共识,使各界聚焦宪法和宪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通过个案推动制度的变革。宪法事例是中国社会内在的宪法诉求,是宪法理念的深刻体现,是宪法影响和作用于中国社会的深刻体现,是宪法核心价值的深刻体现。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宪法日的设立,极大的推动了大学生对宪法的关注,大学生对宪法的了解和关注绝大多数源于这些宪法案例。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宪法意识的过程中,要格外关注宪法热点事例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影响,发挥宪法热点事件的能动作用,推动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发展。

二、大学生宪法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宪法概念认知模糊

十八大以来,政府和舆论对宪法的谈论逐渐增多,四中全会宣布全面推动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宪法必将从以往人们所认为的“软法”变成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权威。然而,当代大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感受都还比较模糊,很多大学生将违法和违宪相混淆,认为违法就是违宪,或者把违宪的裁决误认为是其他犯罪。最典型的是2008年刘晓波等人搞“零八宪章”签名,该“宪章”与我国宪法严重抵触,是公然的违宪行为。刘因此被判刑,但一直有人认为他是“因言获罪”。

(二)宪法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时期,树立宪法权威,树立宪法至上意识,是推动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强大动力。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但是由于大学生对宪法概念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宪法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很少的大学生完整看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他们大都选择忍气吞声,很少会诉诸法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司法不公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有很多都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息息相关,这些不公平的现象挫伤了一些大学生对民主法律的信仰,加重了大学生的功利心,不利于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

(三)宪法信仰缺失

法律信仰是实现法治的内驱力,离开了信仰,法律永远只能是一个“工具”,一旦被人不当行使,就可能成为“人治”的孪生姐妹。因此,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全社会法律信仰的培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树立真正的法律信仰,就应当首先培植宪法信仰。宪法信仰在大学生的宪法意识中属于最高层次,是大学生对宪法表现出的强烈的尊重和依赖,是大学生把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作为一种生活信念,并将守宪护法作为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然而,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宪法信仰缺失,权大于法的错误观念仍没有改变,夸大了社會中存在的一些违宪或者违法行为,否认了宪法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因此,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只有大学生发自内心的树立起对宪法的信仰,才能自觉拥护、服从和遵守宪法。

三、大学生宪法意识培养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宪法教育环境

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创造良好的宪法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宪法教育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首先,大学生的宪法教育必须在良好的经济环境之下才能有序开展,如果没有有序的经济环境,公民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其经济行为必然缺乏理性的指导,宪法意识也会随之被削弱。因此,良好的经济环境能促进公民的经济活动良性发展,营造提高大学生宪法意识的良好氛围。其次,良好的政治环境对大学生的宪法意识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加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力度,保证大学生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最后,良好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环境,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加大宪法教育力度

首先,宪法教育要向多样化拓展。传统的宪法教育主要是开展宪法课程、在电视、广播中播出宪法专题节目或者在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刊载宪法资料。这种教育方式比较枯燥,起不到普法教育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新的媒体和信息平台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宪法教育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拓展教育视野,立足于新的信息传输媒介,拓展宪法教育的多样化。比如,加强普法网站的建设、开展宪法知识竞赛、利用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向大学生有针对性的推送宪法知识及宪法事例等。以此来普及宪法知识,加强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

其次,宪法教育要向创新方面拓展。宪法教育要摆脱传统教育方法的束缚,大胆创新,使宪法教育的形式紧跟时代的发展。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宪法日的设立,可以提高大学生对宪法的关注力度。在宪法日当天开展宪法普及、宪法学习,宪法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宪法的重要性,更能意识到宪法与自身的紧密联系,从而认识到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的重要作用,同时意识到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对促进社会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三)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宪法素养

营造良好的宪法教育环境、加大宪法教育力度等措施都是培养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外因,其效果决定于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引导的能力,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的宪法素养,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导作用。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宪法思维。宪法知识是宪法意识和宪法信仰形成的基础,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的学习宪法知识,形成对宪法的理性认识。在实际生活中,遇事要多从宪法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形成对宪法的意识和信仰,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利用所学到的宪法知识来规范、约束和保护自己,力争做一个知法、守法、护法的高素质人才。

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法律应用实践。大学生学习宪法,加强对宪法的认识,其根本目的是发挥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要加强对法律的实践,并在法律实践中检验学到的宪法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宪法知识的理解。将学到的宪法知识学以致用,从宪法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获得对宪法新的认识,加深对宪法精神的认同,增强对宪法的信任和依赖,并通过法律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学习宪法、运用宪法和遵守宪法的能力,增强自身的宪法意识。

结语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憲执政,宪法意识是法律意识的核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传统文化、经济环境、政治因素等影响,我国大学生存在宪法概念认知模糊、宪法意识淡薄、宪法信仰缺失等诸多问题。只有通过营造良好的宪法教育环境、加大宪法教育力度、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宪法素养等措施,才能让宪法精神植根心底,法治信仰蓬勃生长,化作每个公民尊法守法的自觉行动,汇成亿万人民依法治国的深沉动力,载着民族复兴梦想的“中国号”列车,必将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轨道驶向更加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J].中国法学.2014.06:5-19.

[2]李晓.论我国公民的宪法意识[D].河北大学.2012.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 2013:3.

[4]张千帆.宪法实施的概念与路径[J].清华法学.2012.06:19-25.

[5]李亚楠.当代大学生宪法意识培育研究[D].郑州大学,2012.

[6]姚建宗.中国语境中的法律实践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14,06:141-162.

基金项目:周口市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度调研课题:ZKSKDY-136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

作者简介:

赵静,周口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