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导向的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研究

2017-04-21 10:29邵忍丽
东方教育 2017年2期

邵忍丽

摘要: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必然选择。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高校资源共享意识淡薄,资源共享机智的缺乏、资源共享领域窄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也有高校的原因。为此,高校要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建立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提高师资水平及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构建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资源,为高效实现资源共享提供服务。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机制;信息网络平台;师资水平;优质课程资源

大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服务学生为导向,以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手段,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目的。 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的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彰显突出,其自身的有限性与对其需求的无限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如何缓解课程资源短缺,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是各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难以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探求各种途径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已成为高校当前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从高校资源共享源现状、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资源共享的建议。

一、对高校教育资源、资源共享的读解

教育资源是指服务教育的一切可动用的積极因素,主要包括为教育提供的人力、物 力、财力资源和无形资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是有形资源,它是高校教育活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力资源具体包括学生资源、教师资源,物力资源主要包括高校的 基础设施、先进的教学设备、高端实验室、图是资料、网络资源等等。而财力资源主要指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支持、高校的创收机制。其中人力资源是高校发展的灵魂,是评价一所高校的标准,也是高校软实力的最好表现。物力资源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财力资源是保障[1]。无形资源主要指教育管理模式、大学发展理念、大学精神、管理制度、校园文化和学校知名度等,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相对于有形资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积累的财富,在教育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资源共享是指各高校内部、各高校之间或一定区域之内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它不仅包括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实验设备、运动设备等物力资源的享,还包括师资共享等多种形式。实施教育资源共享可以在少增加或者不增加教育投入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高校办学的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简单讲就是通过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从而实现共同使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高校为了更好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淡化专业,特别是增加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其课程资源的共享显得尤为重要[2]。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也可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宏观上的高校课程资源共享是指国内外不同高校间的课程资源共享;微观上的高校课程资源共享是指高校内部不同院系、专业间的课程资源共享。其中,课程资源共享是指同一所高校不同院系间及同一学院不同专业间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的共享。

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存在问题及原因

1.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意识较为淡薄

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状况不甚合理,其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内缺乏促进资源共享的动力,资源共享的意识较为淡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以公办教育为主体制原因,政府拨付经费是高校资源的主要来源,由于每年拨付的经费有限,各个大学对其拥有的资源不仅实际占有且较为珍惜。更有甚者以此来树立自己学校的形象。这就必然会出现有些高校的教育资源闲置甚至浪费,也不愿与其他高校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意识较差(即使同一所大学,各院系之间资源共享亦存在此类问题)。这就无形中造成资源浪费和流失以及增加资源成本。即使各高校都清楚资源共享的动因及目的,但在资源共享的实践中还是顾虑重重,缺少动力,甚至有的高校将自己一些优质的、重要的资源保留校内不参与共享。这必然样就会造成共享资源的效果要比预期低好多,不便于从整体利益出发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来改进自身机制。加之人们利益意识的倾向性,会担心因资源共享削弱自身的利益,又缺乏统观全局的意识观念。

2. 高校之间缺少资源共享的协调机制

我国高以公办院校为主,教育资源由政府的主管部门问同意调配,不同层次的高校之间分别隶属不同的职级部门管辖,这中固有管理模式会加大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困难。随着政府对高校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期,但不同高校在教育资源分配、使用方面明显倾向层次高的高校,资金分配缺少合理的标准。例如,我国教育部每年会给“985”、“211”这样的院校大量拨款,却不论这些高校是否真正需要大量资金,而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地方院校院校和高职得到资金却常常捉襟见肘。这种资金支持的差异化必然造成了教育资源分布的极大不平衡,也难以管理和统一协调,给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有效构建加大了难度,因而会出现各高校间相同资源重复投资和建立的情况。虽然政府也意识到高校存在这种问题,也在提倡和促成高校间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共享,但没有真正落实起来困难重重。再说了政府重往往只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高校往往重视争取资金却忽视了资金的在各院系间的合理利用,必然会造成了教育资源共享呼声高实际效果差的结果。而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资源共享只停留在服务设施和学生交流层面上,真正在硬件设备和软件方面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究其原因还是由于高校之间的管理差异化,这也是实现高校资源共享的难点。

3.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领域比较单一

教育资源共享的状况由高校教育资源内容和层次的丰富情况所决定。当前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还处于资源共享模式的探索和发展初期,其共享领域还较为单一。我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只仅在院校教务处能力范围内,主要表现在选修科目和图书资源方面的共享,停留层次较低,共享内容有限[3]。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充分挖掘自身的优质资源与同类别的地方院校实现共享,如名家讲座、图书馆以及师资合作活动和政策性等,这些问题有待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也需要个案的试点、改进直至形成完善的模式,以便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