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陶瑾
专题 Focus
苏州丝绸里的几多风情往事
记者 陶瑾
曾记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有人称苏州有四大“名旦”和一个“门面”,那一个“门面”指的是苏州丝绸。虽然没有去考证这个说法是否贴切,但丝绸确实称得上苏州的“门面”。
苏州自古丝织业发达,“丝绸之府”的美名享誉中外。苏州丝绸产品中有被称为“东方艺术之花”的织锦缎,有获得过国家金奖的塔夫绸,有图案典雅富丽的真丝被面,还有近年来苏州丝绸企业开发的诸多新品……江南、苏州、丝绸,三者似乎是天生相连的意境组合,水乡因丝绸更显端庄气质。
今天,苏州丝绸已走进“世界记忆”,苏州丝绸档案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翻开档案,一幕幕关于丝绸的往事回忆开始重现。
没有档案的城市无法想象,档案是一个时代的文化与脉络,可以带我们“发现”真正的历史。明清以来的丝绸重镇苏州,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丝绸档案。
2016年5月,苏州丝绸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填补苏州在“世界文献遗产”领域的空白。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馆藏的苏州丝绸档案,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苏州众多丝绸企业、单位,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对外交流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由纸质文字、图案、图表和丝绸样本实物等不同形式组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共29592卷。
“这批档案既有丰富、翔实的文字记录,又附有超乎想象的实物样本。时间跨度长达100多年,内容涵盖了绫、罗、绸、缎、绉、纺、绢、葛、纱、绡、绒、锦、呢等14大类织花和印花样本,而且这些样本、工艺和产品实物,大多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广西等国内重点丝绸产地,如此全面和丰富,全国找不到第二个。”苏州市档案局副局长、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主任卜鉴民表示。
来到收藏这批珍贵文献档案的特藏室,记者看到共有26排密集架,一本本案卷排列成行,按单位、年度及档案类别排序存放。小心翼翼地翻阅其中一些档案,足以让人大开眼界。既有民国时期的古香缎、织锦缎,又有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宋锦、缂丝,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苏绣,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纱罗、四经绞罗、漳缎,以及用于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订婚礼服的真丝塔夫绸面料及订单等。这既是苏州丝绸产业工艺技术和百年历史的珍贵记录,又见证了中国现代工业成长和一个多世纪的东西方商贸交流。
丝绸在苏州的足迹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候,苏州就出现了纺织物的原始生产。草鞋山文化遗址中就曾出土过世界上最早的纺织品葛织罗实物,距今有6000年以上。而到秦汉时期,苏州成为江南蚕织基地之一。三国时孙吴造船业的发达、水军的积极发展,也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讲起绫罗绸缎,一下子就联想到《红楼梦》
宋元时期,苏州丝绸可以用“精妙美艳”来形容。宋代苏州的官府织造逐步发展,丝织品有著名的宋锦、缂丝、罗、绮、纻丝(缎)、绢、绫、纱等品种,并出现了一大批缂丝名家。宋高宗南渡后,早在春秋吴国时就已兴起的苏州织锦开始盛行,尤其到了明清时期,无论在组织结构、纹样风格,还是工艺技术上均有了创新,色彩富丽,图案多样,工艺复杂。明清时,皇家的高级丝绸织品主要出自苏州织工之手。解放后,在虎丘塔和瑞光塔出土的五代及宋元的丝绸文物,拿到现在来看也是工艺精湛、堪为上乘之作。
苏州丝绸里藏着几多风情往事,历史在苏州的绫罗绸缎里娓娓道来。
讲起绫罗绸缎,一下子就联想到《红楼梦》。《红楼梦》一书在前八十回中频繁提及与丝绸相关的服装、饰物、面料及陈设用品等。之所以有如此丰富之描述,得益于作者曹雪芹出身于曾在康熙、雍正两朝其祖孙三代四人共做了58年江宁织造的世袭织造之家。自幼耳濡目染的丝绸文化在曹雪芹的这部作品里得到充分体现。
其中对“绫”的描述: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丫环走来”,宝玉的家常穿着是,“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第二十一回中,又出现“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的情节。
“缎”类在书内提到的丝绸织物中当属首位。前八十回所涉及缎类的品种有云缎、倭缎、蟒缎、妆缎、羽缎、宫缎和普通缎7种。比如妆缎和云缎,第三回中“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袄”,第二十二回中“妆蟒堆洒”中的妆缎,第五十二回中“大红猩猩毡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等,共有8处提及。
清代的丝绸品种林林总总,多达数百种。《红楼梦》中所描述的这些丝绸种类,基本上能够反映清代当时丝绸业发展的状况与水平。
1923年与工艺记录一起保存的漳缎祖本
1960年像锦织物产品样品说明
在观前街南边,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巷子,它有个颇为任性的名字——太监弄。太监弄最早叫“宫巷南西巷”,后来更名为“金玉如意弄”。“金玉”“如意”是两个太监的名字。按理说,太监应该在皇宫内待着,可金玉、如意这两位太监怎么会出现在江南苏州呢?这就要说到苏州的丝织业了。
据史料记载,自元代起,为了满足宫廷对丝绸的需求,在苏州设立了织造局,专门为皇宫采办丝织品。由此开始,历朝都设立管理织造的官府。到了明代,由太监兼理织造,朝廷在苏州设立的织造局就在北局,与太监弄衔接甚是紧密。苏州织造局建成后,承担着大量的差派任务。明天顺四年(1460),苏、松、杭、嘉、湖五府,增造彩缎7000匹;弘治十六年(1503),苏、杭两局增织上贡锦绮24000匹……如此繁重的任务,常常比额定数量高出几十倍。当时,负责管理苏州织造事务的人,正是皇帝特派的亲信太监,他们就在北局附近留驻。
时过境迁,穿梭在太监弄,眼前看到的是美食一条街,可背后却承载着你所不知道的与苏州丝绸的深切情缘。
民国早期的丝绸纹样基本沿袭清代,以吉祥寓意为主题的龙凤、福禄寿最为常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伴随着新技术、新思潮的涌入,外来纹样带来一定冲击,国内传统纹样渐渐发生改变,呈现出西方艺术风格。
后来,民国丝绸中大量出现几何纹,特别是简化条格纹样开始盛行。那段时期使用的条格纹大大超过清代纺织品,条格纹样也成为民国中后期服饰纹样中最重要的纹样之一。
历史在苏州的绫罗绸缎里娓娓道来
而受到西方极简主义的影响,丝绸纹样中具象的花卉造型日趋减少,题材上除了牡丹、兰花、菊花等中国传统吉祥寓意的植物纹样,西方的玫瑰、郁金香、百合等元素的引入,丰富了传统的纹样形式。不常见于丝绸服饰的玫瑰纹样,在民国时期被广泛运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丝绸与当时人们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黄包车、汽车、网球等新兴图样开始出现于丝绸纹样中,在织锦缎上的黄包车图案通常搭配着亭台、山树及繁花,车夫拉着载有客人的黄包车穿行其中,风景写实,人物抽象。
在这短短40年左右的时间里,民国丝绸纹样面貌焕然一新,在融入西方外来纹样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这是打破中国丝绸纹样固有继承模式的重要转折点。
提起大名鼎鼎的苏州振亚织物公司,就会想到陆季皋,其实振亚织物公司的大股东是娄凤韶。祖籍绍兴的娄凤韶在少年时踏入苏州丝绸行业,青年时到上海发展,合股创办了振亚织物公司,独资开设同章绸缎庄、云林丝织公司,在沪苏丝绸界声名鹊起。
1897年,娄凤韶来到苏州,拜师学艺,谋生出路。纱缎业是苏州传统的支柱产业,当时李宏兴福禄纱缎庄是大庄号,娄凤韶打算拜庄主为师,却因其新丧,就拜其子李伯英、李灿若为师。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16岁的娄凤韶在一旁认真观察各个业务流程,完成师傅交办的每件事。三年实习期满,他便留在李宏兴工作。1904年,他被派往上海李宏兴(以下称李宏兴申庄),负责销售。
1906年,娄凤韶、陶荣堂、陆季皋、谢云斋在苏州迎将桥创设华纶福纱缎庄,陆季皋任经理,娄凤韶依然负责销售。
到了1917年,他合伙当老板也有10个年头,经历了商海的沉浮,体会到了创业的艰难与成功的喜悦。这一年,他与合伙人决定增资改组,设立工厂,华纶福纱缎庄一跃成为振亚织物公司。
他们开始改变传统的丝绸织品,进行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振亚织物很快成为沪苏一带有影响力、实力的丝绸厂家。之后,娄凤韶又独资成立同章苏杭绸缎庄。
明清以来的丝绸重镇苏州,保存了一大批珍贵的丝绸档案
事实上,当年娄凤韶在做学徒时,就对丝绸织物图案的结构要素有所关注,弄清了蚕丝变成织物的全过程。而李宏兴申庄的销售经历更使他明白产品花样花色的重要性。为此,他专门成立凤韶织物图画馆,专司设计。
1927年,苏州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丝织工人大罢工。振亚织物公司也元气大伤,幸而有驻扎上海的娄凤韶可以垫资,使其度过险境。
这次丝织行业的全面崩溃反而给娄凤韶带来了新的商机。同章苏杭绸缎庄建立包机承揽制度,赢得市场。1942年夏天,一群日本宪兵将娄凤韶抓去,指控他“资敌”,严刑拷打,关了一夜,家人拿钱消灾才获释。面对外敌,娄凤韶铁骨铮铮,不愿附逆。
1949年上海解放,娄凤韶欣慰地对儿孙们说:“余毕生努力于事业,从未怠忽。今局面大变,然余将一如往日,尽此残生,力图企业之生存发展。”之后,同章、承昌及振亚等企业都实行公私合营。娄凤韶的一生奋斗过、辉煌过,从无到有,从私到公,或许这就是最好的归宿。
参考书目:卜鉴民.档案中的丝绸文化[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
特别鸣谢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提供的丝绸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