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思乐
抽文:
这一天,伦敦有雾,这场雾浓重而陰沉。
有生命的伦敦眼睛刺痛,肺部郁闷,
有生命的伦敦是一个浑身煤炱的幽灵,
上帝故意使它拿不定主意,
到底是让人看见好,还是不让人看见好,
结果是整个儿都模模糊糊,既看得见也看不见。
——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
导语:
如今的中国人被雾霾折磨得怨声载道,盘踞中国大地上空的黑灰色烟霾让人们的每一次呼吸都变成了会呼吸的痛。如今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大发展的时期,接下了“世界工厂”的班,雾霾恐怕正是这发展的阵痛,一时之间难以缓解。时钟拨回到19世纪,那个工业革命正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年代,“世界工厂”这个名字是属于英国的,正因为如此,英国也深受空气污染的困扰,雾霾之浓重可怖在狄更斯的小说里可见一斑。
尽管“雾都”伦敦是帝国的心脏,引诱着无数追逐名利的人聚拢到它身边,但是也有很多人志不在此。事实上,在他们的心目中,真正的英国在乡间。
逃离雾都,去乡村里寻找真爱
英国的桂冠诗人阿尔弗雷德·奥斯丁曾经说过,“古老的英格兰或如它所留存下来的样子......我承认我渴望了解过去的城市特点.....渴望了解洗涤日、家制果酱、薰衣草袋,吟诵葛雷的《墓畔哀歌》,聆听晨祷和晚祷。但你实际领略到的不是这些东西,而是粗俗慌乱而令人焦虑的、没完没了的邮差敲门声、断断续续送来的大量电报。”家制果酱、薰衣草袋、晨祷和晚祷,勾勒出英国乡村的宁静一幕。事实上,精英们乐于生活在乡间,并以此作为高贵身份的象征。甚至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期间,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梅伦除了在伦敦招待,还邀请习主席前往位于英国乡间的首相专属别墅契克斯别墅进行会谈。因为在英国人的心目中,乡村才是他们的故乡,他们灵魂的所在。就连二战中英国号令年轻人参军的海报里,绘出的也不是大城市伦敦的风景,而是英国的乡野,这才是用以感召大家守护的家园。
在英国电视剧《南方与北方》中,男女主角是城市与乡村对立的一个缩影。男主角作为冷酷的工场主所代表的是城市与工业文化,而纤细温柔的女主角则是乡村生活的美好与纯洁的象征。如果将这部电视剧与《傲慢与偏见》相对应,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特点:乡绅更容易获得认可和尊敬,乌漆墨黑的工厂和阳光灿烂的乡野放在一起,普通人很容易会选择后者。《南方与北方》的男女主角之间方能真正称得上是“傲慢与偏见”的关系,他们需要克服的是几乎无可调和的一种矛盾,女主角对于男主角的误解和怨念之深也并非《傲慢与偏见》可以比较的。而伊丽莎白与达西先生,一个是乡绅的女儿,一个是乡绅,正如伊丽莎白所言“我是一位绅士的女儿,达西先生是一位绅士,我们之间为何不能在一起?”二人之间如果说阶级的鸿沟,其实不算很深的。乡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生活方式,无怪乎伊丽莎白看到达西先生的彭伯利庄园会产生浓浓的向往之情,后悔之前拒绝了他的求婚。
毫无疑问,英国的乡村生活在那个年代是人们的心灵寄托。在英国的文学作品当中,伦敦总是充满着浓黑的迷雾,而在乡村,却是一幅静谧宜人的风光。作家们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铺陈其事。英国的湖区是最为典型的地方,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空气清新,环境恬淡宜人,丝毫没有雾霾之虞,湖畔派诗人们在这里创作出了无数歌咏湖光山色鲜花绿草的动人诗篇。波特小姐在这里生活,用她的画笔描绘出了属于可爱的小兔子们的世界,穿着马甲的彼得兔在英国的田园中惬意地生活,寄托了波特小姐对于自然的热爱,也让无数年后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凭借彼得兔来怀想那个弥漫着花草芬芳,空气澄澈,生活安详的所在。而在奥斯丁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等女作家的作品中,英国乡村是非常重要的故事发生背景,无论是奥斯丁在二村象牙上的细细雕琢,还是马普尔小姐兜兜转转破案寻踪,无疑以田园风光作为重要的陪衬,纵使时光流转,也永不会磨灭人们对纯净安宁的生活的向往。
英国王室的有机农场
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乡间,有一座海格洛夫庄园,这座庄园里绿树成荫,花木丛生,绿篱上结满了累累硕果,池水中游弋着肥大的鱼儿,牛羊悠闲地在绿茸茸的草地上散步吃草,看似一切都野生自在,却又透露出一种有人默默在照顾打理它们的健康有序,充满着一种浑然天成的秀美。这座庄园的主人就是英国王储查尔斯王子。早在八十年代,查尔斯王子就把这座庄园买了下来,作为自己的皇家庄园。
虽然这是一座皇家庄园,但是并不富丽堂皇,反而朴素自然。查尔斯王子作为这里的主人,并不是在里面坐享其成,而是踏踏实实当起了一位农夫,在海格洛夫庄园里实践着他的园艺和农艺理念。
庄园里的草地是靠放养牛、羊、鸡、鸭来实现“自然剪草机”的效果,利用它们吃草来代替人工的修剪,喂养鸡群来解决蜗牛祸害植物的问题,使用天然芦苇作为排水系统,使用小石子来铺路,避免使用水泥,采用太阳能来供电供暖,收集雨水作为冲厕所和灌溉用水,并且将污水进行循环净化后再次使用。一切都直指两个字:环保。
没错,上山下乡生活的查尔斯王子是一个坚定的环保主义者,他曾在在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上呼吁所有英国人联合起来抵制转基因食品,让英伦三岛免受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而且身体力行地推动不施化肥、不喷洒农药的有机农作物。作为“农夫”的查尔斯王子在自家庄园里所进行的就是这样的有机种植,在他的庄园菜地里,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不但使用一物降一物的生物方法来克制病虫害,而且使用了从海藻和紫草中提取出来的混合有机肥料来给农作物施肥,坚持每一颗种出来的蔬果都是纯天然的有机产品。从自己的实战经验出发,查尔斯王子还写了一本书:《有机庄园要素》,在这本书里,他叙述了自己的环保理念和有机生活的方式,分享了关于如何种植有机蔬果,在四季食用哪些蔬果比较合适的要诀。
不仅如此,查尔斯王子的这1100英亩的农场上生长出来的农作物还给皇室创造了收入1990年,查尔斯创办了自己的有机农场和食品公司,名为:“公爵原创”,专门生产和销售查尔斯王子的农场上生产出来的有机农产品,比如番茄、胡萝卜、土豆、草莓、大麦、小麦、燕麦,以及养殖的猪牛羊鸡鸭等产生的肉蛋奶制品,还有饼干、巧克力、水果派。目前这家公司以及有200多种产品,包括食品、饮料、园艺工具及家居用品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有机产业链,产品线非常丰富,并且打入了英国大型连锁超市,进入了各家百货商店生态食品部。有趣的是,因为有机,“公爵原创”的土豆的形状跟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土豆相比看起来并不规则,还曾经被超市嫌弃长得太难看而拒绝上架。不过目前,“公爵原创”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战绩,每年的纯收入也达到了一百多万英镑,尽管对于英国王室来说这不过是毛毛雨而已,但是也成为英国王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英国王室对外的一件重要纪念品。
“如果有下辈子,我想查尔斯会当一个农夫。”查尔斯农场的经理人评价道。在他写的书或者是农场的海报、个人的照片中,有很多都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田园中愉快劳作的模样,可见这位王子的乐趣是在乎山水之间也,对乡间生活和农家乐的喜爱之深令人感叹。
城市精英的乡村生活
也许对于一位养尊处优的贵族而言,有钱买田置地,逃离大城市去农村生活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对于普通人来说,离开伦敦,抛弃自己熟悉的一切或许更难。但是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超大的生活压力和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让这些现代的伦敦人也像他们的先辈那样充满对乡村的向往,并且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从伦敦奔向乡村。
罗斯和大卫是一对生活生活在伦敦的夫妻,他们在伦敦生活了十年,并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之后,经过一番思考,决定离开喧嚣并且充满污浊空气的大城市,来到乡间生活,寻找自我的本真,改编过去陈旧的生活轨迹。因此他们卖掉了伦敦的房产——因为伦敦高昂的房价,他们的小房子卖掉后足够在德文郡买下一座古老的大石头房子,并经过为孩子安排学校、重新找工作的种种麻烦之后,他们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尽管过程比较波折,但好在结果顺利,他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就不用挤在狭小的城市公寓里,而可以有自己的花园,可以和宠物在草坪上玩耍,享受更健康的环境。
从部队退役的奈特夫妇在经历过伊拉克战争的洗礼之后,决定退隐山林,在自然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于是他们卖掉了房子,在威尔士买下了一个农庄,在这里养殖牛羊鸡鸭,种植蔬菜水果。夫妻二人成为专职的农民之后,甚至还生产出了自己的独门秘方的羊奶冰激凌准备上市,保证纯天然无添加。
作家尼古拉和身为程序员的男友也同样来到了威尔士的乡间生活。他们在这里有一间非常大的工作室,一间可以看到山丘和海岸线的小木屋,在这里他们的生活花销只有伦敦的一半,两个人生活得非常满足。尼古拉表示,她经常会在自己的小屋里举办读书会,大家可以非常轻松自在地享用咖啡、奶酪和饼干,这是伦敦局促的公寓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已经和周围的邻居交上了朋友,他们还教我们做木工,这是非常有趣的体验。我现在可以随时去山坡上散步,在湖里面游泳,或者去海边吹吹风,这些都是伦敦所享受不到的,我现在一点都不想回到大城市里去,反倒是伦敦的朋友经常过来找我们玩。”
不過,离开熟悉的都市生活回归乡村当地主也是需要适应和学习的。所以有人甚至开了专门的培训公司负责传授经营小型农场的技巧。一家名为“新地主”的培训公司,就设置了这样的课程:如何饲养牛羊,如何开垦农场,如何在乡村顺利开始生活。参与培训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从想要逃离大城市去返璞归真的白领到想感受种菜乐趣的有钱人,他们都不是准备靠农场为生的专业人士,而只是想要获得一种愉悦的生活体验。
近年来,中国大城市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北上广深等超级城市因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房价物价高,也让在这些地方生活的人开始产生逃离的思想。而在此之前,也有不少白领在市郊的农村玩“偷菜”、“种菜”,如此看来倒是与曾经深受雾霾困扰的伦敦人非常相似,伦敦白领们开启了逃离大城市的风潮,也算是回归其国民精神的母体和本源,那么中国的城市精英们又会如何进行选择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