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曦
在饱受战争之苦的国家中,阿富汗的文物古迹被摧毁的情况可能最严重。有阿富汗历史学家曾说:“过去阿富汗人只埋葬自己的儿女,后来他们不得不埋葬自己的文化和历史。”除了深受内战之苦,阿富汗文物还被IS极端组织盯上,“得不到就摧毁”的行为一再上演。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中的诸多珍贵馆藏在颠沛中毁于一旦。近日在故宫午门展出的,正是被拼死保护下来的一批阿富汗国宝。
此次名为“浴火重生”的阿富汗珍宝展,起止时间为3月17日至6月17日。其中的231件(套)阿富汗国宝,来自于世界闻名的“巴克特里亚宝藏”。阿富汗驻华大使贾楠·莫萨扎伊日前接受了《环球时报》的独家采访。据莫萨扎伊介绍,这次展览以考古学意义上的发现地点为主线,将231件(套)阿富汗国宝按出处地分为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四大部分,这些地点代表了1937年至1978年阿富汗北部的4个考古发掘地。据了解,“巴克特里亚宝藏”的年代可远溯到公元前327年建立的中亚古国——巴克特里亚王朝,中国古书中称之为“大夏国”。1978年,苏联考古学家萨瑞阿尼迪在当地的古墓和遗址中发现了近两万件黄金制品。这批“巴克特里亚宝藏”数量之多,文化元素之丰富,震惊了整个考古界,至今仍是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
莫萨扎伊告诉记者,阿富汗过去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中间站,与当年的中亚诸国、中国、印度及波斯都有密切往来。也因此,阿富汗的文化遗产体现了多文明交融。据了解,此次展品中有一尊黄金阿弗洛狄忒雕像。阿弗洛狄忒是希腊女神,但这尊出自阿富汗的雕塑前额上,就有印度女性的额部装饰。还有一件名为“君主与龙”的饰品,其龙的造型来自中国,但龙身上的翅膀则透着阿富汗本地特色。
“只要文化活着,国家就活着”,这是阿富汗人一直以来的信念。谈及对“巴克特里亚宝藏”的保护,还有一段惊险的经历。1996年,“巴克特里亚宝藏”成为塔利班分子的首要寻找目标,但该国国家博物馆的员工对文物的下落守口如瓶。这一过程中,很多人遭到毒打、阉割,甚至失去生命,其中就包括83岁的叙利亚著名考古学家哈立德·阿萨德。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当年的宝藏保护者下落不明。莫萨扎伊感叹说:“在过去的十五六年中,追踪和取回遗失的文物一直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令人欣慰的是,在保护和鉴定散落各地的文物方面,我们取得了重大进展!”莫萨扎伊举例说,就在3个月前,一位日本友人刚刚向阿富汗归还了300件文物,这些文物是他个人搜集并保护了多年的成果。“这些文物现在已经回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他们真正的归属地。只有在阿富汗,它们才能展现最美丽的面貌”。
谈到珍宝展的首次中国之行,莫萨扎伊表示,“希望在6月份结束北京的展出之后,这些珍宝能够走进更多的中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