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山的女儿:蓝绍会

2017-04-20 06:28翁辩福
女性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家园村民儿童

翁辩福

把贫困赶出大石山深处

在地处广西忻城县北更乡大石山区深处的小村庄塘太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有女莫嫁塘太村,塘太生活像火坑。一天三餐喝稀粥,缺衣缺钱伴一生。”直白地唱出了塘太村环境恶劣、生活艰辛。这座村地处大石山区深处,地无三尺平,贫困曾经是当地无奈的注脚。

25年前,壮族姑娘蓝绍会嫁到了唐太村,当时这里的人均纯收入仅为200多元。从新婚的喜悦走出来,不甘忍受贫穷煎熬的蓝绍会实在是坐不住了:“既然石头地里打不出粮食,种树总能长叶子吧?”当时,在村里已经有一些村民开始种植桑树养蚕,蓝绍会也投入其中。但是苦于缺乏启动资金,她找到了北更乡信用社的领导,费尽周折获得了2000元的创业资金,贷款期限仅为一年。

由于当时大家对于种桑养蚕还没什么经验,多是摸着石头过河,蓝绍会也只能进行多方尝试,但最终还是失败了。眼看着还款的日期逼近,村民们对她说:“这笔款能拖就先拖着吧,等你养好了蚕再还也不迟!”但是蓝绍会一直认为做人要讲究诚信,贷款也要讲究诚信,贷的款就要按时还。于是在经过艰难的考虑之后,她把家中的耕牛卖了,按时还了贷款。

第二年,因为蓝绍会良好的信用状况,信用社继续给她发放2000元贷款。这一次蓝绍会吸取了经验教训,积极学习桑蚕养殖技术,获得了成功。2000元的贷款不到一年时间就还上了,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人”,买回了耕牛,拆掉瓦房建起了楼房,还当选妇代会主任。但当看到村里的姐妹还生活在贫困当中,蓝绍会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在日记里写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村妇代会主任,心里应该时刻装着村民的利益,尽己所能为村民谋利益。”蓝绍会无私地将学到的技术教给了身边的姐妹,带动她们一同致富。在她的引导和带动下,塘太村村民掀起养蚕高潮,全村种桑2275亩,纯收入近1500万元,人均养蚕纯收入4600元。2011年3月,蓝绍会组织村民修通了1.5公里水泥路,彻底改善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出村道路。塘太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让爱留在五保老人之家

2005年9月,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的塘太村新建成了“五保村”,8位孤寡老人高高兴兴地搬了进去,可村委会却发现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照顾他们。正在大家犯难的时候,时任村妇代会主任的蓝绍会毫不犹豫地丢下家中年收入1.5万元的“挣钱活”,揽下了这件每月只有150元补助的“麻烦事”。当时“五保村”的设施不够完善,蓝绍会为了让老人们住得更加舒适一些,自己掏腰包给“五保村”添置了沙发、彩电。很多别人看不见的活儿,她都默默地做好:天气冷了,她从家里拉来两车柴火给老人们烧火取暖;水压不足,送不上位于高地的“五保村”,她就到100米开外的地方挑水,每次都要挑10担以上才能解决老人们的用水所需。

2006年5月,石玉新老人被确诊为胃癌晚期。为了更好地照顾她,蓝绍会住进了“五保村”,和石玉新老人同睡在一张床上。夜里,她怕自己太累睡得太沉,特意买了个闹钟定时,每隔两个小时便起来给老人喂水。当老人因肠胃反应要吐时,她便把老人的头搬到自已的身上,让她吐到床外。老人的个子比蓝绍会高大,每天搬来搬去,蓝绍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有一天,老人突然用手指着喉咙,脸色变黑,蓝绍会知道老人是被痰堵着了。看到老人难受,蓝绍会心疼极了。情急之下,她俯下身子用嘴巴对着老人的嘴猛吸,浓痰终于吸了出来。呼吸顺畅后的石玉新老人眼里充满了激动的泪花,她用干瘦的双手抚摸着蓝绍会的脸说:“你真是我的亲闺女。”蓝绍会就这样守着老人,直到老人病故。

自2005年塘太村建成“五保村”以来,蓝绍会一家自愿承担照顾村里11位孤寡老人的重任。蓝绍会和她的家庭无怨无悔地用爱心温暖着村里11位步入耄耋之年的五保老人,并陪着其中5位度过了人生的最后时光。她被当地村民亲切地称为“孤寡老人的好女儿”。

将儿童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不仅老人被照顾得好,村里的40多名留守儿童同样也得到了蓝绍会的悉心照顾。2013年的6月,村里一个12岁的男孩独自跑河边玩耍,失足落水溺亡,在外打工的父母赶回来后哭得撕心裂肺。

蓝绍会也伤心了好久,同时她心里也萌生了一个念头:这些孩子没人看护,悲剧可能还会发生。她想到了屯里刚建成的文化综合楼,如果能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成立一个“儿童家园”,让他们有个学习娱乐的场所,就不会到处乱跑,家长也就放心了。

她把这个想法向乡领导、县妇联领导反映,很快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上级妇联及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很快,设施、场地都准备妥当,但谁来照看这些孩子呢?同样的问题又一次抛到了大家伙儿面前。

“还是我来吧,这些孩子没人管怎么行?”蓝绍会站了出来。丈夫谭桂明无奈地说:“原以为她可以闲下来帮我一起干点农活,哪知道又揽下这个当‘保姆的事。”但是蓝绍却觉得自己能行:“我们还年轻,帮他们照顾一下吧。”她说服丈夫,在带来“高收入”的两亩桑地上种了易生的玉米,这样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这些孩子。她不仅照顾孩子们的日常安全,还为家园了购置各种玩具,配备儿童图书和电子琴等,并邀请一些在职和退休的老师作为志愿者,定期为孩子们上课。到了周末,村里的“儿童家园”就像学校一样热闹,周围几个村的孩子们都跑来这里玩游戏、看书、下棋。蓝绍会和丈夫则一直忙个不停,孩子哭了,她要去哄一下;孩子吵架了,她要去劝架;孩子们的衣服裤子破了,她搬来家里的缝纫机缝补……

蓝绍会把“儿童家园”当做自己的另一份事业,倾注了所有心血,就连每个月200元的管理员补贴也用到了“儿童家园”的日常开支中。在蓝绍会的带领下,村里的群众自发组成“爱心服务队”,利用各自所长为留守儿童开展各类兴趣培训。村民蒙启兴说:“哪怕像我这种没有什么特长的也出一份力,帮忙打扫卫生,中午做饭给孩子们吃。”儿童家园建设得越来越美好,村里的留守儿童在这个大家庭中也得到了温暖与幸福。蓝绍会高兴得只说了一句:“其实,我就想为村里人多做点事。”

大石山的女儿

曾有记者得知蓝绍会的事迹,便与志愿者一道来到塘太村,采访慰问蓝绍会。那时,蓝绍会一边忙碌着,一边与记者志愿者们打招呼。这时,同行的一位志愿者对蓝绍会随身背着鼓囊囊的背包产生了兴趣:“蓝姐,包里面装的都是什么呀?”

蓝绍会笑嘻嘻地回答:“我这包包里可全是好东西噢。”她从包里掏出手机和一叠复印纸,都是各种各样的表格、申请书、担保书。记者不假思索地问道:“怎么,您还是村干?”

“早就不是了,超龄了,不过我就是闲不住,不当村干,给村民跑小额贷款啦、担保啦、帮助妇女脱贫致富啦,该管的我还是要管。”蓝绍会认真地回答道。

就是这么一位身高不足1.5米的壮族妇女,带领大家改变了塘太村的面貌,扛起了照顾五保老人、留守儿童的重担。提起蓝绍会家庭,当地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蓝绍会家庭真是个好人家,不愧是当代的活雷锋家庭。”蓝绍会本人先后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全国首届“孝老爱亲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家庭”、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自治区道德模范提名奖”“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来宾市“十佳”妇代会主任,来宾市首届“孝老爱亲人物”称号,并荣登“中国好人榜”。蓝绍会谦虚地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小事,没想到会有那么多的荣誉,我会一如既往地照顾和帮助有需要的人。”

猜你喜欢
家园村民儿童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梦中家园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温馨家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无忧家园”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