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瑾 马士成* 黄丽蕴 龙志荣 于翠平* 曹中环 郑新强
(1.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 梧州 543003;2.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梧州 543003;3.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 310058 )
六堡茶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邱瑞瑾1,2马士成1,2*黄丽蕴1,2龙志荣1,2于翠平1,2*曹中环1,2郑新强3
(1.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广西 梧州 543003;2.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梧州 543003;3.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杭州 310058 )
通过对六堡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发现六堡茶品种资源在苍梧全县、藤县金鸡镇、岑溪市南渡镇等地均有分布,以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为主要分布地。这些茶原料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6.6%~56.4%,茶多酚含量为32.2%~49.7%,氨基酸含量为2.7%~5.2%,咖啡碱含量为2.7%~6.6%,儿茶素含量为17.5%~24.6%,适制六堡茶和红茶。
六堡茶;种质资源;调查
六堡茶是我国历史名茶,是梧州特色优势农业产品,属黑茶类;因其原产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近年来,六堡茶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截至2015年底,六堡茶产区茶园总面积近7.5万亩,生产企业45家,年产量超1.12万吨,产值逾11亿元,从业人员达4500余人。2016年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发布的《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1],六堡茶的品牌价值达到15.79亿元。六堡茶产业发展已达一定规模,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缺乏适制六堡茶的当家良种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而对种质资源的了解和掌握又是茶树育种的基础。为做好六堡茶适制良种的选育工作,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对梧州主要栽培的茶树品种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目前梧州市主要栽培的茶树品种除六堡茶群体种外,还有以桂青种为代表的广西大中叶种和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福云六号、清心大冇等品种,主要分布在苍梧县、蒙山县、岑溪市、藤县以及万秀区等地(表1)[2]。
表1 梧州市茶树品种分布情况
据文献记载,六堡茶为有性系地方品种,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原产苍梧县六堡乡,主要分布在广西苍梧,芽叶淡绿色,少量紫色,少茸毛。制六堡茶,汤色红亮,滋味醇和爽口,香气纯正,耐久藏[3]。
调查发现,六堡茶的种植面积占全市茶园面积的80%以上,在苍梧全县、藤县金鸡镇、岑溪市南渡镇等地均有分布,其中尤以苍梧县六堡镇、狮寨镇为主要分布地。该品种以灌木型和小乔木型中、小叶种为主,少有乔木型大叶种;树姿多开展,分枝较密;叶片多为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少数近圆形,稀见披针形;叶色绿或深绿,常见紫色芽叶,茸毛少或无;叶身平或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状;叶齿浅;叶质较厚;花白色,少数粉红色,花冠中等大小,花瓣6~8瓣,花柱3裂,子房多茸毛,结实性强[2]。
本次调查,共收集到具有不同性状特征的六堡茶种质资源102份,其中藤县30份,苍梧县72份。按照其性状特征分,大叶种8份,中叶种30份,小叶种64份,紫芽型21份,黄绿或黄色芽叶的11份,早芽型10份,变异株2份。六堡茶种质资源以中小叶种为主,部分大叶种。种子繁殖的有性系群体品种中,绿色芽叶的占65%以上,芽和嫩叶呈紫色的达20%以上(表2和表3)。
经过对六堡茶鲜叶中内含物质及含量的分析发现,六堡茶中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6.6%-56.4%,茶多酚含量为32.2%-49.7%,氨基酸含量为2.7%-5.2%,咖啡碱含量为2.7%-6.6%,儿茶素含量为17.5%-24.6%。丰富的内含物质和高茶多酚含量,体现出该地方品种适制六堡茶的特征。用该品种加工六堡茶毛茶,干茶色泽黑褐油润,茶汤橙黄明亮,香气纯正,滋味浓厚鲜爽、回甘明显;制六堡茶,干茶深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陈香明显,滋味醇和爽口,“红、浓、陈、醇”四绝俱佳;制红茶,干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亮,甜香高长,滋味鲜爽浓厚。
目前六堡茶种质资源的利用主要是生产直接利用、苗木繁育和推广以及作为育种材料开展茶树良种选育等工作。
3.1 直接利用
作为茶叶加工的原料将鲜叶制成六堡茶毛茶和六堡茶,是六堡茶种质资源利用的主要途径。毛茶的加工方式是鲜叶按照标准采摘后适度摊放,高温杀青后进行初揉使茶条紧结、茶汁溢出,揉捻适度的茶叶堆闷10~15 h,促使内含物质转化、苦涩味减轻、滋味转向醇和,继而进行复揉,使回散的条索紧结,最后将茶叶烘干,得到毛茶。六堡茶的加工过程主要是经过筛分、拼配、初蒸渥堆、复蒸包装、凉置陈化等步骤,其中初蒸渥堆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工序,毛茶在湿热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迅速转变,茶叶颜色进一步加深、汤色变红、滋味趋于浓厚、出现明显的陈香[4]。
3.2 苗木繁育与推广
茶苗繁育主要通过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个体茶农自繁自育自植的一般采用茶籽春播繁殖[5],当年采摘成熟的茶籽,用湿沙保存,第二年春播繁殖。种子繁殖的一大弊端是后代变异系数大,性状分离现象极为严重,非常不利于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和品质管理。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等机构一般采取扦插繁殖,短穗扦插和长枝扦插都各有应用。但由于品种特性等原因,扦插的成活率较低。邱卫华等[6]采用ABT浸泡处理插条,使扦插成活率提高到74.73%。当前,梧州市茶园面积有7.5万亩,但六堡茶的年产量超过1.12万吨,原料基地的建设远远滞后于六堡茶产业的发展,茶苗繁育与推广还有很大的空间。
3.3 良种选育
茶树作为种质资源的最大价值在于丰富茶树基因库,并被育种工作者利用,创造新的遗传资源,开发新的适应市场、适应时代发展的优良品种。但由于历史上对良种的认识不足,导致梧州市茶树良种选育工作较为滞后,截止到目前还没有适制六堡茶的当家茶树良种通过相关机构的审(认)定。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自2010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茶树品种的改良和选育等工作,目前已通过系统选育形成30个株系,其中包括紫芽种等特异性茶树资源。但茶树育种的过程漫长,六堡茶种质资源创新工作任重而道远。
表2 六堡茶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特征
表3 六堡茶种质资源主要性状特征分布表
尽管茶树育种工作任务艰巨,但选育适制六堡茶的茶树良种、进行六堡茶种质资源创新意义重大。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六堡茶良种选育工作取得突破后,制约六堡茶产业发展的品种问题和原料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4.1 提升产量
优良的茶树品种,高产稳产是重要性状。选育优良的六堡茶品种,有望提升茶园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茶园生产效益,提高茶农种茶的积极性,解决茶农不愿种茶、对茶园投入少等难题。
4.2 提高产品质量
只有产量而没有质量的品种不能作为良种,良种一定品质优良。选育六堡茶良种,关键是要适制六堡茶。六堡茶群体品种由于性状混杂、品质参差不齐,制茶品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选育适制六堡茶的茶树良种,有望改善六堡茶的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夯实六堡茶产业发展基础[7-10]。
4.3 增加产品多样性
六堡茶种质资源中不乏一些特异性的资源,如调查中发现,茶多酚含量高的可达49.7%、咖啡碱含量最高可达6.6%、氨基酸最高可达5.2%,紫色芽叶的资源也不在少数。利用这些特异性的资源,开发高氨基酸茶等特种茶、保健茶、深加工产品,丰富产品目录,提高六堡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4.4 促进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六堡茶除了制成毛茶、六堡茶(散茶、砖茶、饼茶)等,茶树花、茶果、果壳、茶籽等也被开发成六堡茶花、六堡茶果、茶籽油、老茶婆等产品,品类丰富,茶树的综合利用得到最大发挥。针对六堡茶不同产品的特性,根据产品开发的不同目的,选育不同用途的茶树良种,加大六堡茶综合开发利用,不仅提高生产效益,而且突出产业特色,提升品牌价值。
1 胡晓云,魏春丽,张琪菲. 2016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 中国茶叶,2016,(5):4-11.
2 马士成,龙志荣,杨麦,等. 六堡茶大观. 桂林:漓江出版社,2016.
3 中国茶树品种志编写委员会. 中国茶树品种志.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王登良,张均伟,龙志荣,等. 六堡茶加工工艺探讨. 广东茶业,2009,(6):36-38.
5 岑活芳,刘振业. 梧州市六堡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广西农学报,2011,26(1):78-81.
6 邱卫华,邱瑞瑾,关文世,等. ABT对六堡茶苗木快速繁育效果的影响. 广东茶叶,2010,(6):20-21.
7 吴平. 《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与《六堡茶》标准的比较. 茶叶,2015, 41:86-92.
8 段红星, 杨娜. 普洱熟茶与六堡茶的品质比较研究. 茶叶,2011, 37:150-151.
9 吴平. 六堡茶产品标签存在问题及对策. 茶叶,2015, 41: 154-158.
10 姚静健. 六堡茶工厂化生产的起源及其演变. 茶叶,2013, 39: 43-44.
Preliminary study on Liupao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QIU Ruijin1,2,MA Shicheng1,2*, HUANG Liyun1,2, LONG Zhirong1,2,YU Cuiping1,2*,CAO Zhonghuan1,2,ZHENG Xinqiang3
(1.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zhou 543003, China; 2.Liupao Tea Academy, Wuzhou 543003, China; 3.Zhejiang University Tea Research Institute, Hangzhou 310058)
An investigation on Liupao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was carried out and it showed that Liupao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were distributed in Cangwu County, Jinji Town of Tengxian County, Nandu Town of Cenxi City, among which Liubao Town and Shizhai Town were most important places. Tea leaves from these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contained 46.6%-56.4% water soluble substances, 32.2%-49.7% tea polyphenols, among which tea catechins are 17.5%-24.6%, 2.7%-5.2% amino acids and 2.7%-6.6% caffeine. The tea leaves are suitable for processing Liupao tea and black tea.
Liupao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2017-01-05
六堡茶种质资源创新平台建设(桂科AD16380056),梧州市茶树种质资源普查、保护与利用(编号:201302302),六堡茶优良品种集团选育(编号:201402215)。
邱瑞瑾(1982年-),女,山东武城人,农学硕士,主要从事茶树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zjumasc@vip.qq.com
S502
A
0577-8921(2017)01-02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