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要强化生活中的数学

2017-04-20 13:16吕海波
魅力中国 2016年34期
关键词:情境思维数学

吕海波

数学本来就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字是一门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学科,数字常常使孩子们昏昏欲睡。怎样使刚入学儿童愿学、乐学、会学数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时能否与学习生活相结合,真正让实际生活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数学与实际生活越来越密切,应用性越来越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成为我们在数学中应重视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体验成功快乐,激发学习热情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他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的追求。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为使学生获得成功,我们应以创设成功机会为核心组织教学,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的方法,将教学目标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由不同类型的学生来回答,努力使所有学生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每个目标层次上做到快速反馈,评价激励,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的氛围。对于差生,我们更应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口算题做得好或是书写认真,都要及时予以表扬、肯定。

三、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系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比如说在进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物分发的实际操作,运用一些实际的机会。比如说在课间餐点的分发时,让学生自己去分发并在分发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询问,这样在分发的物品不断减少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减法运算,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連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同时又让学生比较5-1与5-1-1这样两个算式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了连减算式的计算方法,这样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还可以把它运用于生活。

四、鼓励学生质疑,培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意识。

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发现和特别的做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例如在各年纪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提倡学生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在练习题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纯数学型的封闭式习题,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限制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小学课堂教学中的习题,则可设计答案不唯一,不确定的题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动手实践,激发思维

思维来源于实践,只有思维得到发展,能力才能提高。“让学生在做中学”,就是要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自立参与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这样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才能协同参与学习的过程。对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喜欢、乐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活泼,而且能激活大脑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

六、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做”数学,真切感受“数学是来自生活”的。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满足,让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焕发了师生的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情境思维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