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小溪 专家支持┃薛烨(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教育心理学与研究系副教授) 编辑┃柳佳
幽默大师0岁养成记
文┃李小溪 专家支持┃薛烨(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大学教育心理学与研究系副教授) 编辑┃柳佳
幽默一词最初指体液,即动植物中起润滑作用的汁液。事实上,幽默在人际关系中,就有润滑剂的作用。日常,父母观察启发孩子时,帮助孩子借用幽默化解窘境,对付难题,不仅可以为孩子排除人际关系的紧张和困扰,还可使孩子受用一生。
在你身边,什么样的人最受欢迎?很多人一定会回答:有幽默感的人。
有幽默感的人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反对意见也不让人反感;有幽默感的人会在聚会中穿梭自如,人人都愿意和他聊上几句;有幽默感的人尴尬时刻会用幽默话语机智解脱,在正式场合一个趔趄,有失体面,但有幽默感相助,也能一笑化解……
幽默不仅带来欢乐、消除敌意,也能维持身心健康,因为幽默感常体现了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幽默如此重要,父母不禁会问,小朋友们对幽默的理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随着年龄不同,孩子的幽默能力会有怎样的发展和表现,需要给予怎样的培养?
人的幽默感在成长中起步比较晚。婴儿的微笑是天真的,流露出的是友善、开心、快乐、舒服,而没有太多的诙谐成分。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大肌肉发育刚开始,渐渐学爬行和跌跌撞撞练走路,此时,一两岁的宝宝,虽还说不上幽默感,但已会逗弄、开玩笑,并从中体验轻松愉快的感觉。对于感知上的新发现,他更多的是对一些新鲜事的好奇反应。
例如,一位妈妈怕宝宝嘬手指成习惯,就把孩子最喜欢嘬的右手拇指用布包起来,孩子见右手拇指包好后,马上把左手拇指也伸给妈妈。两人都笑了。妈妈觉得宝宝特幽默,而孩子可能只觉得新鲜好玩。但笑是要有听众的,这也是幽默的基本要素。父母喜欢笑,和宝宝一起寻笑料、找乐趣,以此可以慢慢开启宝宝的幽默按钮。
培养方案:
丰富宝宝感知,提升趣味感 幼儿感知周围可乐的事情,多是通过肢体活动和感官。比如,很多婴儿看到撕报纸的情景会大笑不止,这对孩子来说会牵扯视听觉、身体动作,是亲子互动的新鲜事,又是他自己也能做并且还能反复做的事情。父母可以在生活中努力发掘让孩子发笑的话语、动作或共同活动,从而让宝宝发现、扩展其中的趣味。
借亲子互动发现趣事 宝宝3个月后,身体各项机能有了更多的发展,此时,妈妈可以适当和宝宝做一些有趣的动作,让宝宝感受趣味。比如,经常和宝宝举高高,给宝宝小脚丫套上好几双颜色各异的小袜子,形成“长鼻子袜”,之后举起宝宝小脚丫让他看看,宝宝会因为感觉有趣而笑声不断。也可以将宝宝抱到镜子前,依样给宝宝戴上数顶小帽子,之后示意宝宝摇头,将小帽子一一甩下,宝宝也会觉得非常有趣呢!
虽然我们认为,最上乘的幽默不是调皮捣蛋,它展现的是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不过,孩子对幽默的理解确实是从滑稽等诸种不和谐事物的感知开始的。这是因为宝宝在这个时期已开始玩假装游戏了,如把尿不湿当帽子,把爸爸的皮鞋当汽车推。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社会性逐步发展,他会模仿父母,好奇心爆棚。由于动作和语言发育迅速,他们开始能从动作和语言中找乐子,一点点小意外,比如,杯子倒了、玩具掉了、饼干洒了一地、面条挂在鼻子或耳朵上,他都会感觉很新鲜。父母要注意拓展孩子的兴趣、增添幽默的情境。
2岁时,宝宝的幽默能力还很稚嫩。当他看到不一致、不协调的事物时,如发现今天的午餐是几只奇形怪状的小怪物包子,或者看到路上一个阿姨背着一只红色蜥蜴背包,他会表现得很兴奋,很开心。再如,看到了一个人手指头上戴着奇怪的装饰品时,他会感觉很好笑,同时还会感觉很困惑。有时候,大人突然打一个喷嚏,由于少见又常常突如其来,而且有不同声调,再加点戏剧性动作,就会惹得孩子乐翻天。
2岁半,孩子幽默感萌生,会有更多的培养契机。此时,他会对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如在衣橱里睡觉,倒骑玩具马,把衣服反过来穿等都特别感兴趣。对于小意外,比如故意从椅子上出溜下来,把自己困在椅子里,骑儿童车翻倒,只要他感觉不疼痛,他就会乐此不疲。但最突出的是假装游戏。比如,一个2岁半的小女孩,吃炸酱面时,一口咬住很多根面,挂在嘴上,装作老爷爷的样子,她的脸上会露出一丝得意的微笑。
培养方案:
在动作中发现趣味 通过对自己宝宝细心观察,记住那些孩子喜欢的自娱自乐的事。比如宝宝喜欢用玩具话筒唱歌,话筒可以改变声音,父母可以和宝宝一起,轮流用话筒唱歌,有意不断加入戏剧性的声调使孩子大笑。
幽默感是从平常事件中看到笑料和笑点,和孩子在他喜欢做的事情中找乐子,是幽默感的起点之一。比如,妈妈趴在地上,背上放一个枕头,慢慢爬行,一起玩乌龟赛跑,让宝宝有样学样,看谁的枕头先从身上掉下来。妈妈可以一边扭动身体,一边爬一边说:“小乌龟累趴了。”
和宝宝一起玩布偶戏 父母可以用袜子、水果、蔬菜、或边角布料做人、动物或怪物,和宝宝一起自编自导来演戏。不妨跟宝宝一起编故事,大人一句,孩子一句,添加可笑情节、动作或故事。比如,拿着布偶小兔子的宝宝和拿着布偶小熊的妈妈一起玩布偶戏。妈妈说:“快看,小兔子,这里有蜜蜂!”宝宝说:“小熊,快飞过去堵住它们。”妈妈:“哎哟!有炮弹飞过来了!哎哟,我中炮弹啦。”宝宝正惊讶地看着妈妈,妈妈突然说:“哎哟,炮弹好甜!”随即,妈妈砸吧砸吧嘴:“是蜂蜜炮弹,是蜂蜜炮弹。”宝宝愣了一会儿,哈哈大笑。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语言能力和词汇量都比以前增长得快。此时,他很爱说些大人觉得不着边际、自己逗乐的话或是顺口溜,比如他会说:“豆花,花大头,头什么头,头大王。”要是你也学他的语气说,他更会笑个不停。有时他会故意把两个字反着说,像把“吃饭”说成“饭吃”。他还会自己编一些滑稽的小故事,与小伙伴分享笑话。
培养方案:
多和宝宝讲笑话 宝宝此时可以听出一些浅显笑话背后的含意。平日里,妈妈可以多给宝宝读一些有趣的笑话,并认真地讲一讲这个笑话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从而方便宝宝更好理解,提升幽默感。有个4岁的男孩,偶尔听到爸爸妈妈谈论运动员胳膊上的肌肉如何如何,孩子抗议道:“那不是鸡肉,是人肉!”父母大笑起来,弄得孩子也笑不停。这种机会将孩子带入同音词的游戏中,如果父母经常用字词调换表达些不同意思,孩子会逐渐掌握一个最常用的幽默小招。
鼓励宝宝编笑话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编起笑话毫不含糊。宝宝还可能时不时地冒出一些冷笑话,比如听到妈妈说:“这一夜我都没睡着,光做梦了。”宝宝便随口应道:“没睡着还做梦,明明睡得很香。”听到的人肯定忍俊不禁。给孩子讲适合年龄的近音字词的笑话,比如:螃蟹出门散步不小心撞到了泥鳅,泥鳅很生气:“你是不是瞎啊?”螃蟹很委屈:“不是啊,我是螃蟹!” 讲完了,乐完了,你可请孩子自己编来讲,用笔记下来,有机会就互相讲各自听来的和自己编的笑话,久而久之幽默用不着笔墨,也能油然而生。
丰富宝宝的幽默表达法 孩子需要有合适的表达法来帮助自己表达幽默的想法。丰富的词汇可使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想幽默一下时,得心应手。有意思的表达法,可帮助孩子,想到做到。比如,三四岁的孩子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型特别感兴趣。因此,父母平时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幽默故事,机智故事,脑筋急转弯,等等,让孩子思维敏捷得能飞起来。比如,在给女儿讲咕噜牛的故事时故意夸张地说:“咕噜牛就是咕噜牛嘛,怎么,你连咕噜牛也不知道吗?”女儿学会这个句式后,有次,爸爸想考考她:“工程车是干什么用的?”女儿反问:“工程车就是工程车嘛,怎么,你连工程车都不知道吗?”
培养幽默感需注意的4句话
1. 耐心观察、以身作则。宝宝的思维、语言能力在发展,他们可能一时无法理解妈妈苦心安排的幽默情节,但是幼儿特有的幽默感也可能是大人不熟悉的。细心观察宝宝对事物的理解和联系是关键,宝宝的幽默感来自生活。父母是幼儿生活里的主要内容。父母的幽默话语和思路,能构成孩子幽默的灵感。父母对孩子幽默的观察和理解,会影响孩子幽默感的发挥。
2. 拓展生活内容。幽默感来自于人们生活的丰富性。见多识广,有助于创造性的联想和语言的灵活使用。帮助宝宝不断拓展生活经历,不仅能帮助他学会用自己的角度观察事物、加深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而且能让他知道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看法会得到父母的尊重。与此同时,宝宝的“幽默细胞”就会迅速增长。
3. 培养积极、轻松的态度。幽默是一种寻找快乐的能力,需要在快乐中体验。从窘境中脱身,在普通事中看到笑点,都首先要有心情的放松和积极的态度。给宝宝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让宝宝以快乐的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物,都会促进幽默感形成。
4. 培养幽默中的教养。上述培养宝宝语言幽默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底线:以不伤害他人情感为原则,有礼貌有尊重。动作方面的幽默表现,要避免危险动作,不可伤害他人身心。
从捧腹大笑到细微狡黠地眨眨眼,现在他能全方位地表达出他的幽默感来。孩子喜欢滑稽逗乐的傻话,喜欢荒诞离奇的夸张,喜欢天马行空的幻想。他尤其喜欢父母的幽默感,喜欢父母开的玩笑,常常自得其乐。比如,他有时会扮演一只宠物小狗,低着头,绕着妈妈转,不停地嗅来嗅去:“哦,这个味道,这个味道真熟悉!”他抬起头,笑嘻嘻:“哦。原来是妈妈呀!”其实他很清楚自己在搞怪,他正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瞧,我真有趣。
培养方案:
帮宝宝选择适龄的喜剧片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模仿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妈妈可以根据宝宝的喜好给他看一些适合的喜剧片,让宝宝发现其中的幽默元素,并鼓励他模仿其中令人捧腹的动作,生活中遇到相似的情节时,宝宝很可能会照搬运用,成为小团体中的开心果。
另一方面,父母多鼓励孩子在看幼儿影片的对话中,自己寻找幽默的成分,讲给父母听。例如,有个动画片里的主角对自己的好友说:“你和我好得就像抹在面包片上的果酱和蜂蜜,我们是分不开的。”5岁的妞妞听到后,转身就对妈妈说:“你和我就像抹在面包片上的果酱和蜂蜜。”随之,脸上露出欣喜。
为宝宝说笑话 平日里,父母有笑话可讲,一定把宝宝也当听众。孩子喜欢父母的幽默感,哪怕他还不明白父母开的玩笑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这是给孩子揣摩、领悟好笑之处的奥秘最好的机会。在父母和孩子一家人享受欢乐的逗乐时,孩子对幽默的领悟也会逐渐提高。
跟他说一个小笑话吧。他不但会乐得捧腹大笑,还会把你的笑话转述给每一个人听!你也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搞笑逗乐的第一能人。
和宝宝玩情景剧 每周固定时间,父母听宝宝讲故事,把他讲的故事记下来,读给他听,问问有没有要修改的。父母也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然后根据故事的内容邀请家里人或别的小朋友一起演。 妈妈也可以和宝宝合作共同创作剧本,商量着加进各种可笑的情节。写好台词,排演好后,请爸爸或别的小朋友来观赏。
注重幽默的高雅和趣味 父母应让孩子明白,幽默不可以用来伤人。比如,别人的种族、肤色、宗教信仰、生理残疾等是不能用来作为幽默材料的,这会伤害对方的情感。如果孩子在无意中开了这样的玩笑,父母千万不能鼓励,而是应该郑重地与孩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引导孩子尊重他人。同时,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来培养幽默感。有的孩子比较活泼,有的孩子比较内向,他们所表现出的幽默感的形式也会有不同,活泼的孩子比较外露,内向的孩子比较含蓄。不管是哪种幽默感,只要不伤害他人,不嘲讽他人,都是可以的。
幽默来自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轻松积极的态度。幼儿会有一个阶段对有关厕所的方方面面感兴趣,如排泄物和人体器官,但随着孩子的发展,经验阅历增加,这种听起来没有趣味的话题会隐退,举止谈吐自然会有所改变。父母们不用操之过急,细心和宝宝一起做活动,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把自己能看到的生活中幽默之处与孩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