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飞
【摘 要】当今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本文结合小学生具体的数学学习情况,在积极探索、突破改进的基础上,找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正确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科目,小学数学是其中的基础与核心,学好数学不仅可以增强整体的学习成绩,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对思维力的纵深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教学的过程具有清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的任务,还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学的过程还能体现出社会价值以及个体价值。现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发表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活泼、敏捷的性格特点是小学生的典型特征.因此,在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任职的小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2点:
1.定期接受培训,认真研究数学教材
對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懂得怎样很好地利用自己的课堂所学,举一反三那就更为不易,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定期接受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积累更多的授课方法,引导学生活学活用,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另外,课本是数学学习的依据,教师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课本的基础概念、定理等进行适度的延伸,教师应熟练掌握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制订适当的教学方法.例如,讲好“两位数的四则运算”才能为日后“三位数的混合运算”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切记不能脱离教材,泛泛而谈.
2.重视学生基础,灵活运用多样学习方法
打好基础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的课本基础知识,加强对课本课后习题的练习,让小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有的地区与学校过分强调让小学生学习奥数知识,奥数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开拓智力的效果,但奥数知识相对较难,不可对学生统一教授,应该具体学生具体对待.
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有限,不能总结出系统有效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掌握多种学习方法,更要学会掌握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基本单位换算”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掌握程度,安排课后习题练习,对于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进行知识的强化,而对于掌握较差的学生,则应重点放在基础练习上.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发展阶段,无论是意志力、创造力还是自我的约束力都不太成熟,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处在6~13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正是各项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小学生极易对逻辑思维能力强、计算难度高、排列顺序复杂的学科产生厌学的心理。这时,只有通过建立起基础的兴趣模型,让兴趣教学贯穿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始终,成为连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线,才能通过某个有效的刺激,刺激小学生的學习兴趣。
在新型化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不再单纯地追求教师的硬性灌输,而更加注重学生切实参与课堂的实践及将课堂所学与自我知识完美融合,将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授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可以增设多种多样的趣味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例如,当解释“基本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用几根火柴棒或木条摆出基本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梯形,通过具体的模型与教学道具加强小学生的具象思维能力,引入现实的生活情境,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的活跃课堂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地思考,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有效性教学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创设数学学习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经验。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时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根据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而设计。对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四、有效性教学要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要高度重视探究学习,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个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我们要严格遵从新课标的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不断的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效果。唯有我们不断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可以充分提升教学质量,进而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卓越的运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努力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学习氛围,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身兴趣,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从而有效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李艳艳.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24):74-75
[2]蒙一彪.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