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宏良
【摘 要】当前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不够理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快速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实效。本文就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问题;详细探究;提高能力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所占的分量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占的比重很大,从每一册教材目录就可以清楚看出来。从平时的素质测试卷中,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而当前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不够理想。作为数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计算,认真探究计算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状
(一)对计算教学不够重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运算与处理的方式已经走向了信息化和科技化,计算机和计算器广泛代替人脑,从事计算工作。这导致很多师生和家长认为,计算能力已经不是生活实践和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而只是辅助手段,对计算教学的重视程度急剧下降。
(二)对思维训练认识不足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指出,计算应该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充分表明,数学计算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计算教学与思维训练割裂开来,使学生成为运算工具,无法形成良好数感。
(三)对算理掌握不够牢固
算理是对数学概念、性质和定律进行概括与分析之后,形成的指导学生开展数学计算的基本原理,是计算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急于求成,在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算理的情况下,就盲目开展计算练习,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不同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潜在逻辑,无法实现知识迁移,不能做到触类旁通。
(四)对计算兴趣培养不够
浓厚的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计算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和运算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注重对于学生计算兴趣和计算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计算学习中兴致不高、错误频出,降低了学习兴趣。
二、提高计算能力方法
笔者针对以上削弱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对提高计算能力有如下之浅见。
(一)坚持常规训练,做实做细
计算是一种细活,需要细心和恒心,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课前口算天天练。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我们数学课坚持每天课前5分钟进行口算练习。口算训练分为听算和视算,听算学生可以不抄写题目,直接写结果。听算可以由科代表、或者数学小组长来听算,听算的题目以本册学习为重点,可以是课本上有代表性的内容。视算要提前做好口算题卡,题卡可以是口算题、竖式计算、脱式计算,也可以是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用卡片这样练习不仅节省了时间,加大了每位学生的练习题目的数量。
(二)坚持习惯培养,常抓不懈
大部分学生意识到做错计算题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认真审题,缺少验算的习惯,可是真正做计算题时往往只粗略地看一下题目,并没有真正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即使老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地强调要验算,可是真正能按老师要求做的少之又少,很大一部分学生只是把验算当成任务来完成,应付老师的检查。我们的孩子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尤其在数学计算方面情况更为严重。
1.良好的打草稿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不必要的失误,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从平时的做题过程中,学生使用草稿的习惯不容乐观,60%的学生虽然有草稿本,但草稿本上的字迹潦草、散乱,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的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些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因素。
2.培养学生良好审题、验算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验算习惯。审题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和保证,学生计算中很多错误是由于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在计算时养成看题、读题、想题的良好习惯,克服“提笔就算”的毛病。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学生的书写极易受教师的影响,因此,我们学校要求数学教师以身作则,平时板书、批改作业都要书写工整,规范美观。以此使学生得到耳闻目染的教育。其次,教师对学生的每次作业都提出明确的书写要求——正确、工整、清晰,对于不合格作业教师给予耐心指导纠正。
4.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要使学生勤于用脑,善于用脑—养成思考的习惯。经常要求学生思考简捷的计算方法寻找合理的解答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加强算理的教学
充分运用学具教具,加强直观教学。根据小学生不稳定性,对什么食物都新鲜好奇,但抽象能力差的特点,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调动各种感官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例如我在进行“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72÷6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很难理解6除7余1,再跟个位的2一起合成12,用12继续除以6,而将2作为余数。……于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操作小棒.拿出72根,每10根一捆,余两根.学生动手操作:7捆平均分成6份,每份1捆,余一捆,分好每份一捆相机提醒学生这一捆表示一个几?(一个十),那么这个1写在商的什么位上?(十位)然后再怎么分呢?在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把一捆拆开与零的2根合在一起变成12根,能继续再分了,趁机引导2写在商的个位上。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兴致很高,这时及时回到问题:在竖式上如何表示呢”刚才的问题迎刃而解。
(四)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由于它的抽象性、无形性,特别是计算教学,令人厌烦。如何使单调乏味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适应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使学生积极参与,彻底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如果老师讲课语言刻板,平淡,学生往往不感兴趣,常常开小差,搞小动作。就算老师讲得再清楚也听不入耳,作业照常错漏百出。但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风趣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氛围,让教学生动有趣,使学生听得有滋有味,喜闻乐见,将使每一位学生兴趣投入,听有其效。
例1.计算3x+2x,老师问:3个果加2个果是几个果呀?这样形象又有趣,学生很快就理解并说出答案是5x。
例2.计算87×(100+1),学生经常写成87×(100+1)=87×100+1,老师及时点拨:这个“1”哭得好伤心啊,你知道为什么码?她说你很不公平,不依据乘法分配律,欺负她小个子,不把87分配给她,现在怎么办呢?这时学生很快发现自己的错误,愉快地进行订正。
总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一项长期性的常规工作。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教师多花精力,用心培养,经过正确的引导,加强口算训练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常抓不懈。同时抓住学生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以及解決的策略,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充分展开。使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技能技巧,養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学生的计算能力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敏.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11:28-29
[2]郑嘉楼.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问题解决教学有效结合的研究[J].好家长,2015,24:93
[3]中小学数学.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