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钰
摘要:语言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活的各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汉语的同音现象十分普遍,所以本文从汉语的同音现象入手,从汉语同音词的来源与产生、 同音词的分类以及同音词的误用和解决方法帮忙对同音词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汉语;同音词;来源;分类;误用
同音词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共有现象,这是因为词是音义相结合的载体,世界上无论哪种语言,词的音节数目总是有限的,而需要通过词的形式来表达的意义却是无限的,这种音少义多的矛盾在语言现象中存在普遍性。不管是何种语言,其中必然都包含有同音词。同音词不仅广泛分布于各个词类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不同的词汇层中,名词同音词最多,动词、形容词次之。在汉语中,这种广泛存在的同音现象,无疑是词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一、汉语同音词的来源
听说读写是人类生活非常重要的部分。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离不开词汇。作为语言基础的词,在音义方面有诸多值得探究之处。
语言既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稳定性有利于人们简便有效地交际,可变性可以使人们适应新的交际需求。在我看来,同音词的产生和语言的这两个性质是分不开的。语音是人的发声器官在大脑支配下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人类的发声器官机能经历了由不发达到成熟、完善的过程。虽然语音是丰富多变的,但无论哪种语言,其最小表因单位都是有限的,所以即使语音很丰富,但也在有限范围内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我们需要表达的事物和意思越来越多,只增不减。需要体现的“义”随着文明的进程愈来愈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最后就形成了一种音少义多的不可协调的矛盾。这就是同音词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以有限的音来表达无限的义,就必须要依靠同音词了。
随着语言的发展,同音词的数量累累而增。同音词最主要的一个来源就是语音上的偶合。这是一种偶然性,并无规律可言。大部分同音词在意义上没有很大的联系。比如报复和抱负,前者是指别人做了不利于自己的事,予以回击,而后者指有远大的志向。再如势力和视力,公式和攻势等,虽然他们读音完全一致,但在意义上却是毫无联系。
除了语音上的偶合,同音词产生的原因还有语音形式的演变。古音今变也会推动同音词的产生。查《广韵》、《唐韵》等韵书可以佐证这一点。简单来说,就是古代异音异韵的字,在现代可能同音同韵,而古代同音的字,现在可能不同音,这是语音史上的问题。除此之外,语音形式的演变还包括显示音变,这一点在方言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例如在粤语中“一”字的发音,与普通话中“鸭”的发音大抵相同。所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样发音的词表达的意思可能大相庭径。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听懂非本地的方言的原因。
语义演变也可以产生同义词。主要是一词多义现象的历史性分化而形成的同音词;还有同义演变形成的同音词。一词多义现实不属同音词现象,但由于一词多义的历史演变分化,使多义词的几个意义,彼此间失掉义通的联系,去口保持了相同的语音形式,互为同音词 。
文言和白话并用,也会增多同音词。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过程中,虽然白话文广泛推广,但词汇中难以杜绝文言词。有时文言词的使用,会使同音词增多。例如把“时候”、“已经”用“时”、“已”代替,与“以”构成同音词。
汉语同音词的来源还有很多,以上我只谈论了几个我认为是主要的同音词产生的原因。同音词最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同音词,来营造语言的艺术。
二、汉语同音词的分类
从同音词的来源来看,同音词的产生原因有很多,这就决定了同音词的复杂性。因此,研究同音词的分类是很有必要的。
从同音词的数量来看,同音词可以分为单音节同音词和双音节同音词。在汉语的发展史上,双音节是由单音节词通过复合、附加、重叠等方式发展起来的。随着汉语的发展,双音节词在后期有着明显的增长趋势。现代汉语双音节同音词的数目比以前大大增多了。
具有同源关系的同音词多是由于字形的分化而产生的。这是汉语的表意文字的性质造成的。在古代的原始语言的某一阶段由某个词由于语音的变化或意义发展而产生一个或几个新词或多义词,为了书面交际的明晰性,而在原有的字形基础上加注义或声符,形成所谓的形声字。。到了后来这些字若音同就会形成同音词 。
依据同音词间是词汇意义的不同还是语法意义的不同,可以分为词汇同音词和语法同音词和词汇语法同音词。词汇同音词指语法意义相同,属于同一词类,而词汇意义不同的同音词 。这类同音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数量最多,如权力和权利,它们在语法意义上都属于名字,而它们的词汇意义却不同。语法同音词指词汇意义相同而语法意义不同的同音词。如罚款(动词)、罚款(名词)。它们在词汇意义上都是指因违规而接受的金钱上的处罚,而在语法意义上,它们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词汇语法同音词指词汇意义与语法意义都不相同的同音词。如报复和抱负。它们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并且表达的意思也完全不同。
看似简简单单的同音词,其实也值得深入进行探究一番。同音词的不同分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同音词。
三、现代汉语同音词的误用和解决办法
同音词因为读音完全相同,人们在说与听的时候若不联系语境就很容易会曲解原本词汇的意义。作为视觉动物和听觉动物,我们在很多时候会因词语形体的相似或读音的相同而误用词汇。
同音词的误用多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因形体相似而误用,如勾通与沟通、过度与过渡、溶化与熔化、以至与以致等。这些词不仅读音完全想同,字形也很相近,这就给人们造成了一些判断上的干扰。
因意义相似或交叉而误用。如作法與做法。作法既可以表达作文的方法的意思,也可以表达做法的意思,这两个词语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于一方是相同的。这类词语给人的干扰性更大。想要区分清楚,就必须全面理解词语的意义、使用语境还有构成语素的性质。
因适用范围相同或相近而误用。如悠闲与幽闲,在表示“闲适、自得”这一义项时基本可通用;界限与界线在表达“不同事物的分界”这一义项时可以通用。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
想要避免词汇的误用,我们就需要弄清构词语素的意义,理解了词语的意义,就有利于帮助我们正确的使用它们。同时,我们还可以自主进行词语的归类。多做积累,熟悉之后就能有效避免误用的尴尬了。
减少和解决同音词的误用问题,不仅对同音词的继续发展有着保障,还对汉语的规范化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只有在准确的基础上发展,汉语才能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国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余云霞.同音词辨析[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3]郭正彦.近音易混词语辨析[M] .北京:语文出版社.
注释:
[1]刘春:《汉语同音词的产生及来源》,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5年第4期,第68页。
[2]刘春:《汉语同音词的产生及来源》,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95年第4期,第69页。
[3]王宏剑:《同音词的分类与成因初探》,上饶师院学报,2000年8月,第20卷第4期,第66页。
[4]王宏剑:《同音词的分类与成因初探》,上饶师院学报,2000年8月,第20卷第4期,第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