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绿化

2017-04-20 10:11王建庆
农业与技术 2016年24期
关键词:热岛立交桥

王建庆

摘 要:在过去城市园林绿化中,垂直绿化占比重很小。然而随着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道路立交迅猛发展,灰色的道路桥体占据了出行的视野,城市热岛效应也据此而生。因此,城市立交桥体如何绿化,成了摆在城市园林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城市垂直绿化;立交桥;热岛;攀援植物

中图分类号:TU985.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73

在以往城市的绿化及园林项目中,平面绿化占主导地位。攀援植物在城市绿化中也只是点缀,用处多在公园、街心游园、地下道桥及厂院绿化中。用到的品种也很单一,大多为木本或常绿藤本比如紫藤、凌霄、五叶地锦、葡萄、卫茅、常春藤等少数攀援植物。多以支撑,攀附廊架形式存在,品种单一,形式简单。以中原地区郑州市为例,到目前建成高架立交总长度185km,立交桥65座。高架道路实现垂直绿化的也只有3km(实验段),立交桥有垂直绿化的25座,运用的植物品种也只有区区3个品种。然而现代的城市发展,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和高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影响着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城市人口膨胀,市民行动空间一点点压缩,城市道路立交犹如条条长龙横空出世,影响着出行空间,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因此,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城市混凝土森林,变成绿色天然森林,让绿叶红花来扮靓城市立交设施,把城市绿化理念由二维向三维空间,无论是在城市园林设计理念还是园林施工管理理念要来一次飞跃,在城市园林工作者面前都是一个新突破和新课题。

1 适于城市垂直绿化的植材选择

草本花卉在城市高架立交桥体垂直绿化中的新探讨。草本花卉应用的优势,品种选择及应用方式。草本花卉的应用以易于繁殖、效果速成、管理简便、花色多样等优势在城市绿化中应用广泛,也可以作为立交桥体垂直绿化的主要品种。草本花卉可供选择的品种有:鸡冠花、百日草、半枝莲、麦秆菊、勿忘我、紫茉莉、双色茉莉、万寿菊、三色堇、金盏菊、雏菊、紫罗兰、桂竹香、须苞石竹、常夏石竹、菊花、矮状芍药、蜀葵、萱草、紫苑等。

2 攀援植物及一般木本花卉

木本攀援植物是城市垂直造景的传统用材。然而,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一般木本攀援花卉在城市垂直绿化中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实践中的挑选适应让很多品种可以担当主角,绿材花色搭配更加丰富和多样。常见品种有:三角梅、飘香藤、常春藤、白粉藤、爬墙虎、五叶地锦、紫藤、凌霄、蓝雪花、球篮、藤本月季、木绣球、九里香、蓝花楹、葡萄、铁线莲、木香花、猕猴桃、金银花、金红久忍冬。

3 垂直绿化的形式和方法

垂直绿化的发展城市迅猛的發展的需要;依赖于人的思想意识的转化和技术水平的革新。从最初利用植物本身攀援生态习性,培养植物攀附与立体桥柱、桥立面、廊架等,靠攀援植物年复一年的自然生长,完成垂直覆盖。这样传统的方式方法,往往要好多年才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但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及现实越来越迫切的要求,希望全新的以预培养植物模块组合安装方式,全新的高架道桥垂直绿化模式可以为城市园林添一道新绿。这种方法培养快、见效迅速、异地培养,可即时实现城市立交垂直绿化。

垂直绿化的形式有自然攀援式,适于垂直绿化的植材利用其自身攀援特性,靠其具有的吸附、缠绕、攀援在桥体、桥柱、廊道,形成自然的垂挂,或附以人工设置牵引架引导植材形成贴附、垂悬,达到垂直绿化目的;预植植物模块安装式,利用模块化构件异地培植植物,现场组装在桥体固定架上。从而实现大面积、快速完成立体桥体的垂直绿化。其基本构件有:桥体预设不锈钢承挂架,预制钢结构框格挂件,塑网结构植材网格框,植物培养介质,自动喷淋系统;水培铺贴式,可以实现圃地大规模、有计划依据植物不同的种类、花色、规格需要组织生产。此法优点是可异地大量培育,绿植材料可按设计的花色图案分别培养。其基本构件有:桥体预设不锈钢承挂架,布毡系统的金属格架;介质播种法,利用河泥、草炭、蛭石、珍珠岩、壤土等按比例混合成介质,组合框模、密网、无纺布。此方法多用以一、二年生草本花卉、草种草坪播种为主,播种可在圃地预播也可上架时播。其基本构件同上。

4 垂直绿化的作用和意义

垂直绿化的有效实现,能提高城市道路颜值,达到植物花卉自然美与桥梁立交自然融合,赋予垂直绿化观赏性、生态性、融入性及经济性等方面价值,增强市民出行情绪愉悦指数,增强道路艺术感,丰富城市绿化层次,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城市环境更宜居、环保、绿色、生态。有效缓解城市热岛现象,同时保护立交桥体,增加桥梁寿命。

参考文献

[1]王升.园林绿化[D].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热岛立交桥
立交桥下不宜锻炼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热热岛真是个好地方
基于WRF模式的成都地区热岛效应的模拟研究
探讨传统机房局部热岛解决方案
北京20座下凹式立交桥汛前可蓄水
超大城市热岛效应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年际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