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强+朱莹+张颖
摘要:本文结合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建工作现状,在诠释大学生党员质量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尝试构建大学生党员质量管理体系,力求找到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长效机制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64-02
一、关于大学生党员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1.大学生党员质量管理“1+N+1”简易框架模式。鉴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兼职化特点,为保证兼职党务人员以有限精力,完成关键环节并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特别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务人员,多数是“双肩挑”的专业教师,操作层面的复杂性,往往导致兼职党务人员在精力、时间甚至是履职能力上难以保障。本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试以“四讲四有”为核心要素,设计大学生党员质量管理“1+N+1”简易框架模式:“1”——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评估,即对“进口”的质控。为有效防止党员发展“批量化”,“思想缺钙”的先天不足,从源头上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在实践上,直接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表现进行测评,可以采取非指向性问卷调查评估方式。比如在组织集中培训时,科学设定问卷要素,对调查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以评估被调查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的入党动机、对党组织的认知程度,以此研判其成熟度。“N”——基层党组织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和服务中一系列规定动作的质量评估。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央组织部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集中整治工作。就高校基层党组织而言,“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组织生活会等基本组织制度是否落到实处、是否达到效果。单单依靠检查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手册、看看文书材料是不够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党员和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对党员表现的认可度和组织行为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估、相互印证,防止单一化流于形式、失真失实。“1”——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综合表现的质量评估,即对“出口”的质控。天津中医药大学已连续3年通过委托第三方对应届毕业生开展针对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毕业生党员在评估中,由于离校的客观因素,真实表达意愿程度相应提高,得到不满意度、短板改进的结果相应增加,这正是改进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依据。
2.评估要素及其指标设定。本文就“N”阶段质量,设计“4+10”要素评价模式,旨在将“组织”和“人”两类对象统筹在一起,对基层党组织工作量的评价,相应对参加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个体做出评价,对党员个体参加组织活动的评价,综合起来也是基层党组织完成规定任务的印证。各要素的量化指标及赋值,以量定值且适当区分,综合汇总形成相应档次,防止简单定性表述影响被调查对象的真实反映意愿。
3.新媒体运用。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质量管理必须转换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充分挖掘新媒体传播的特色和优势。在网络化、信息化校园中,以相应技术手段统计大学生党员、党组织“点击”了解其受关注程度,衡量其吸引程度。对网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掌握每天多少人关注,新访客的来源是哪里,信息受众群体分布如何。这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可以作为评估党组织乃至大学生党员量化指标的辅证。
二、实证分析
本文以党课教育质量满意度分析为例,对其子项质量管理予以实证。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有效问卷186份,无效问卷12份,10个要素统计结果如下。
1.人员类别:2名党员、79名预备党员、69名发展对象、36名积极分子和1名入党申请人。其中:参加党课4次以上的有77人,占41.18%;参加党课2—3次的有102人,占54.55%;参加党课1次的有7人,占3.74%。
2.总体评价:很好的有133人,占71.12%;较好的有49人,占26.2%;一般的有5人,占2.67%。
3.对党课培训的需求:117人次认为可增加“党性修养”部分,占62.57%;111人次认为可增加“品德修养”部分,占59.36%;124人次认为可增加“能力培养”部分,占66.31%;75人次认为可增加“学习生活”部分,占40.11%;121人次认为可增加“认识和处理问题”部分,占64.71%。
4.讲授内容需求:选择“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有105人,占56.15%;选择“党章、党纪、党规”的有91人,占48.66%;选择“党的历史”的有115人,占61.5%;选择“形势政策”的有160人,占85.56%。
5.讲授形式需求:选择“案例分析”的有128人,占68.45%;選择“视频”的有149人,占79.68%;选择“数据分析”的有34人,占18.18%;选择“互动交流”的有77人,占41.18%;选择“讲解”的有71人,占37.98%。
6.对PPT课件评价:有133人认为“突出重要观点,一目了然,有利于学习”,占71.12%;有74人认为“与传统的党课课件不一样,色调和风格符合年轻人特点”,占39.57%;有75人认为“更多的应用动图更有吸引力,效果会更好”,占40.11%;有3人认为“缺少学术气息,与大学氛围不符”。
7.对互动交流评价:有95人认为“相互启发,对于解决困惑自己的问题有益处”,占50.80%;有55人认为“有很强的互动性,使得党课不再无趣一般”,占29.41%;有30人认为“互动交流有必要,但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占16.04%;有3人认为“没多大新意,也没有效果”。
8.对视频评价:有114人持“支持”态度,占60.96%;有40人持“理解”态度,占21.39%;有29人持“不反对,但希望播放内容不要太枯燥”的观点,占15.51%;有1人持“不理解,还不如回宿舍自己看”。
9.对解决问题评价:有127人认为增强了对党的认识和了解,占67.91%;有26人认为端正了入党动机,占13.90%;有21人认为理解了党员标准,占11.22%。
10.今后改进建议:有23人认为可播放一些视频,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占12.30%;有20人认为应增加党史、时事等知识,占10.70%;有26人认为多穿插案例,提高学习积极性,占13.90%;有28人认为应加强互动交流,占14.97%;有16人认为授课形式可增加实践等新形式,占8.56%。
根据问卷调查设计思路,通过互补印證分析对党组织组织党课培训的满意度,包括1个总体评价、4个分项评价(课件、互动、视频、解决问题或效果),同时结合参加培训人员需求性评价要素,我们考虑在正向调查时,参训人员会以认可性为主导,而非指向性调查,如以需求为印证时,参训人员会以个人主观意向为主导,鉴于这一调查只是探索性研究,采取不加权计算求取均值方式,其满意度为66.51%。在问卷调查中,有26人认为端正了入党动机,占13.90%;有21人认为理解了党员标准,占11.22%;有117人认为应增加“党性修养”部分,占62.57%;选择“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需求的有105人,占56.15%。从对比中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参训人员或者发展对象,需要增强对党的认识和了解,需要党组织在今后的培训中予以侧重。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个别人员在对党课的认知上还存在误区,也提示党组织注意考察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加以教育纠正。
三、提高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管理力量。大学生党员管理不同于教职工党员管理,特别是在思想成熟度、政治素养、党员意识等存在积极性高但认识深度不够,基层党组织存在力量不足、对党务工作方针政策领会不深等客观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力量。天津中医药大学党委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以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抓手,建立了三级联动加强基层党建机制,安排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党委成员,并挑选一批优秀管理干部,与基层党支部特别是大学生党员支部建立了“一对一、全覆盖”联系指导机制,解决基层党支部“供血不足”的问题,这项工作已经启动,需要通过实践总结完善。
2.着力改进“重发展、轻教育”。一些大学生党员支部中存在着重视党员发展、轻视入党后再教育的现象,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之前积极向上,入党之后松劲懈怠;思想上麻痹,行动上松散,影响甚至损害了党组织在大学生中的形象。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着力推进大学生党员支部执行基本组织制度、落实基本组织生活,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坚持宁缺毋滥,保证质量,把好大学生党员“进口”关。
3.积极探索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质量管理方法和途径不是唯一的,必须根据大学生党员和党组织特点,综合发挥专职党务干部、党员教职工、大学生党员骨干等各方面力量优势,统筹运用简便易行的科学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正,特别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增强执行力,真正筑牢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江雯,徐永桢,陈俊傲.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评估机制的构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09).
[2]花艳,王小莉.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和评估机制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