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华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实践要求,单独开课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案。要设计好思想政治理論实践教程,作好实践指导,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实践,并作好实践质量控制和成果推广,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实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1.015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1-0074-05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2005年和2008年两次发文,就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要求。完成文件中的任务,达到文件规定的效果,单独开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者率先试验,取得了不少经验。如重庆交通大学从2011年开始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6个学分中划分出2个学分设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1]广东海洋大学从2006级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2]湖南城市学院从2013年开始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选修课,探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内容与形式。这些经验包括对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合理性、内容、形式和实效的探索。
一、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合理性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实践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3]就其政治性而言,抽象和概括性的政治理论需要在实践中细化和具象,不断创新的政治思想和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理论的创新更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道德法律思想可以在实践中求得理解,历史和现状可以在实践中获得形象化认识,哲学和经济学更不是象牙塔中的文献解读所能完成的,活生生的现实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就科学性而言,研究性学习必须深入实际,而认识的规律也决定了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间接经验学习的有效补充和强化。社会调查、社会活动和社会实验让空洞的理论形象化,让灌输获得事实的支持,让真实的社会现实消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抵触和误解,让社会生活提供高尚的情感,以达到理论知识、思想觉悟和道德情操的同步提升。
2.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的规范性文件要求使单独开课成为必要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这里不仅提出了“探索实践育人”的方向,而且提出了教学目标、大纲、学时和经费等具体问题,指出了实践的形式和路径。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有单独的指导、组织、过程和效果检验,这就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成为必要。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则提出了单列学时的要求:“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确保不流于形式”。
2015年9月10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明确了“实践教学”指标,要求“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这个标准中,“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可以理解为:各门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标准和统一筹划;各门思想政治理论统一整合为一门实践课;统筹是泛要求,具体做法可探索创新。把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整合为一门课,符合2学分和“覆盖全体学生”的要求。
3.单独开课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具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第一,在任务上,思想政治理论必须开设实践课,这个课程必须有完整的教学文件和课时安排;第二,专门的教师“引导”;第三,实践课必须全员参与、“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完成这三个任务,实践课就不能是学生自修或部分选修,只能是有课堂、有课本、有老师、有作业、有测评的必修课。
开课的形式可以有三种。第一,插入实践。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入实践内容,与课程密切联系。缺点是:其一,课时不足以保证实践质量,如果每门课都要讲授实践知识,则会简单重复。如果在第一门课实践时集中讲授实践知识,则又增加了这门课的负担,形同单独开课了。其二,本科学生大学期间进行四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要么导致简单重复,要么增加学习负担。第二,部分实践。部分学生实践,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明确反对却又事实上客观存在的现象。第三,单独开课。正如“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可治愈一切痼疾”,实践也不是提高课程实效的“灵丹妙药”,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门门实践,势必造成实践中的“过度教育”和“泛教育”问题。[4]而把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集中开设为一门课,既满足了“标准”要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又可克服流于形式的“泛实践”弊端。
二、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课程教材、实践规划、实践指导、过程控制和效果考核等内容。
1.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程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程即课程教材,是实践课最重要的教学文件。它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即教程既要提供新知识,又要具有实用性。由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按2学分即32课时进行,则课堂学习不宜超过一半,即16课时,教材篇幅在8个小节为宜。要点包括导论、方法论和过程论。
导论要讲清楚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概念和课程任务。可细分为: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的课程归宿与综合;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学习方法;思想政治理论实践选题。
方法论传授什么是方法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法论及具体方法。可细分为:什么叫方法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方法。
过程论是指导学生选择实践课题、设计实践计划和实施实践的知识性论述,可细分为:实践计划;实践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程要提供实践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知识,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区别于一般的团队活动、爱心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区别于理工课程的实习和师范教育实习,而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活动。课程的完成不仅可以辅助理论课程的学习,加深理论课程的理解,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政治水平,而且要让他们学会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要求和方法;以利于后续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写作。
2.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文件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文件应该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实践手册。
教学大纲要阐述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目的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关于“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遵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实践目的、任务和方法,通过实践指导,让学生完成社会调查和实践报告。通过全课程,增加课程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课程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是,课堂教学16课时,课后辅导和学生实践16课时。考试内容就是提供实践过程材料和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分个人报告和小组报告两种。小组报告必须提供全体小组成员参与的真实性材料,明确分工,并标注执笔人。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日历是实践教学的时间规划和进程记录。实践教学涉及大学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般适宜在三年一期进行。理论课程在三年一期讲授,实践则在随后相当长时间内进行,可以跨学期跨年度完成。实践过程记录可纸质提交或网络提交。网络提交便于老师指导和批阅,便于师生交流、学生互学和监督。实践手册是学生实践记录和实践报告撰写的规范文本。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指导
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要由授课老师辅导,包括但不限于实践课任课老师,还应包括全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考虑到分组实践导致的指导任务繁重,可聘请其他老师参与指导。指导老师还可以聘请实践基地人员、高年级优秀学生和已离校就业的校友,以满足实践指导的需要。在实践课程初创期,要进行对所有指导教师的培训,以便平衡知识和理论、统一规程和标准。实践指导比照教育实践实习计算工作量。指导教师的指导通过书面的或网络的形式。
4.实践过程控制
监控的目的是为实践提供质量和安全保障,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实践过程控制。从实践选题分组、方案设计,到实践实施,再到理性研究、成果形成和展示,整个过程都不能出现指导和监督的缺位。指导教师要深度参与实践。并形成现场和远程相结合的过程监控模式。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现代通信技术为实践过程的远程控制提供了条件。
5.教学效果考核等内容
考核实践效果必须与实践选题质量、难度和完成的情况相联系。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应的实践选题是大量的,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是考核的重要依据,真实性和实施难度也是主要依据。要从考核分数制度上鼓励高难度高质量的实践成果,其中特别重视限制校内实践和文献研究实践,允许但不鼓励搭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专业实习顺风车的实践成果,鼓励独立的社会调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实验。
三、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形式
1.连续式课程和间断式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贯穿大学全程。把所有大学期间的课程实践集中开设,必须讲究时间安排,不靠前、不落后,不太短也不太长。可采用中后期连续开课或前期开始间断式开课两种形式。
连续开课就是把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在一个学期开设完成。为照顾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在大学阶段的中后期开设。
间断式实践可在二年级开始。实践时间持续一年或更长。其优点是:第一,可以进行费时的大型实践;第二,可以利用假期实践;第三,可与党、团和学生社团活动联动;第四,辅导老师有更多机会亲临指导;第五,兼顾了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实践质量。间断式实践的缺点是:第一,时间跨度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辅导难度大;第二,多数学生可能采取推后实践的形式,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前期因压力小而不做、后期因任务紧而赶做,不紧凑、不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是加强管理和监控。
2.个人实践与群组实践
实践的规模可大可小。简单的社区调查,一两个人即可完成,内容丰富的社会活动,需要群组配合。
个人实践的特点是实践内容具体可控,取样单一,数据小,手段简捷。
群组实践可以完成内容丰富、过程复杂的实践,需要很好的实践设计、组织管理、分工合作和过程控制。群组實践的人数可多可少,一般以五人为宜,因为五人团队方便策划、组织、记录、先期研究、材料整理和分析、撰写报告等分工,也方便同车出行。小型群组实践往往以一两个同学为主,其余同学跟从,可以利用与群组成员的社会关系便利。大型群组可以上十人或数十人。大型群组又可细分小组。如乡村作调查,可以小组分别调查目标单位的党团组织建设、村民自治、治安问题、经济状况、人口问题、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等。
3.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就实践地域而言,可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又可细分为课堂实践和校园实践。有人不约而同地探索出课内、校内和校外“三维一体”的实践模式,[5]这种模式也称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三制”,[6]“三三制”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降低实践难度,缺点是没有解决课堂教学、校内生活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的同质性问题。
校内实践不是不能搞,而是如何搞的问题。首先,在数量上,一定要控制,不要让多数同学在校内实践,使实践流于形式。其次,要精心策划实践内容,不要作过多的大学生自己的问题调查。因为这些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多,易被模仿、抄袭和造假,就算真实调查,也因难度过低,甚至在结论上先入为主,难以收到实效。校内实践要利用学校的研究院所、实习基地和教师工作室实践,但这种实践较难把思想政治理论实践与专业课程实习区分开来。校内实践还可以组建商业性公司进行生产经营,但这种实践难于把思想政治理论实践与经商区分开来。
文献研究、模拟实践和网络实践都是重要的校内实践。模拟实践如排演戏剧、创作电影、电视和微视频。网络实践可以引导学生活跃在网络空间,亦可参与思想政治理论网络空间建设。
4.实地方法、文献的方法和信息化方法
一切依靠人工“走”出去的方法都属于实地的方法。实地方法是科学实证的要义,是根本有效的实践方法,原因在于,第一,简单易行;第二,接近真相,是认识的起点;第三,与课堂异质;第四,接触社会,满足实践需要和审美需求。
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文献方法,包括文献阅读、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文献方法简单易行,但与课堂同质,易流于形式。
信息化的方法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承载实践内容、以互联网展示实践成果的方法,其基本内容来自于实地实践、文献实践和网络实践,其呈现手段是信息化网络化。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实地内容网络化。实地素材和实地报告的网络展示,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第二,文献实践内容网络展示;第三,网络调查、网络互动和网络制作等纯网络实践。网络化实践方便网络展示、评价和成果推广。
5.社会观察、社会生产、社会实验和科学文化实践
人类的实践形式丰富多彩。毛泽东指出,“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实践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把实践分成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和虚拟实践。[8]据此,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可以细分为许多形式,试以社会观察、社会生产、社会实验和科学文化实践等形式述之。
社会观察包括参与观察、半参与观察和不参与观察。参与观察实践者不暴露观察者的身份而置身被观察群体之中,如暗访、卧底。半参与观察者公开自己身份并参与活动,如作家深入生活、干部下放蹲点。公益实践如探望孤老院。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一起劳动、工作和生活,可以获得情感上的认知,挖掘到深度实践材料。一些比较难于操作的参与观察,如参与救灾、庆典、决策、刑侦、民事调解等,会收到巨大的实践效果。不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不掩饰自己的身份但不参与的观察,如记者调查。不参与观察的目的是保持价值中立,获得客观的调查素材。其任务是观察事件,从而获得认识。
作为实践的生产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获得收成为目的;第二,必须进行经营评价,有前期投入、中期生产和后期决算;第三,实践者亲自劳动。商业生产实践可以大到通过吸引投资和自筹(众筹)资金注册公司,小到小商小贩电商微商。生产实践关注经济效益但不唯经济效益,实践的主题要紧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
社会实验是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模式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实验和实践都是实地的形式。实践的程序、目的和效果是预设的,而实验的结果是未知的。实验要点是:第一,实验的条件是虚设的,其结果往往是两可的,如果我们能够预知结果,则实验就没有必要,而可以改用社会调查的方法。第二,控制实验的后果,避免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如拆迁调查,就不应用拆迁实验。第三,实验样品要大,以便获得精准的结果,如霍桑实验。大的社会实验虽然思想政治意义重大,如小岗村包产到户,但由于实验风险大,不是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程所能担当的。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验可以设计一些小型的实验,如诚信实验,用重复付款测试商家诚信,或开办无人售货商店以测试顾客的诚信和慎独情况。
科学文化实践包括接受和传播两个方向。接受需要学习、有一个很大的形式系统,如书本学习、听课、参观访问等,其地点既可以是教室、寝室、图书馆等校内任何地方,也可以是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生产现场,显然也包括了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传播方向以学生为传播者,如家教、授课、演讲、科普、宣教和帮教。
四、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的实效
1.实效掌控、检测和考核
实效掌控需要指导老师现场参与和过程文件留存来实现。现场参与即指导老师参与实践。过程文件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实践的真实性和实践报告的科学性,过程文件应包括实践设计、规划、开题报告、指导记录、实践日志、实践日记、调查记录、问卷和答卷、背景文献、实地图片、实地音视频、群组会议记录和交通票据等。
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是实践掌控、检测和考核的有效载体,是实践教学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如重庆交通大学采取电子化、无纸化运行,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指导中心”网站,教学部署、文件发布、技能培训、资料互传、成绩评定和教学监管均在网络进行。[9]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有利于实践教学过程把握和成果留存,能提供老师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平台,解决师生即时互动和延时互动问题。学生的实践作业采用动态提交的形式,以利于不断改进,直到完满为止。
实践报告和论文是实践考核的最终依据。实践报告是实效检测的规范性文件,具体设计中可以是表格式报告和文体式报告,应根据教师喜好和实践内容等具体情况制作。论文是实践成果的高级形式。由于大学生科研能力还不强,以论文形式呈现的实践成果需要老师更多的指导和参与。
2.实效确认、展示、推广与提升
通过实践全程互动、过程留存、成果展示和实践评比,可以完成实践实效确认。通过实践成果展示和推广,可以提升实践效果。
实践成果展示包括讲演、展览、结集传阅、发表和出版来实现。网络展示是实践成果展示的有效途径,应大力推广。网络展示以自我展示为主,以网络传播和互动达到实践效果提升的目的。网络成果的留存,为后续实践的开展积累了资料,使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由难到易、由特态到常态、由试点到普及,实现良性循环。
3.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实效把控
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实践必然遇到时间精力不济和内容形式繁复的问题。在时间上,课程时间的有限性造成了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争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其他课程争时的问题。在精力上,会造成四门课程老师都面临着研究、学习和掌握实践教学的问题。在效果上,繁复的实践难于创新,造成实践教学内容肤浅、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和同质化弊端。而精美的异质化设计又会造成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实践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整合资源以求毕其功于一役的单独开课思路就必然地凸现出来了。注重科学的实践知识传授、合理设计实践内容,严格实践质量控制,就能获得思想政治理论实践的实效。本文所引各高校单独开课的成果也证明了思想政治理论实践单独开课实效的真实性。
注释
[1][9] 邱家洪,戴小江.高校思政课〈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调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89,85.
[2] 張开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独立设课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85.
[3]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2017-03-05].http://www.jiangsu.gov.cn/jsgov/tj/jyt/201212/t20121226_311619.html.
[4] 朱磊.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限性和无限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2):31.
[5] 孟凤英,王婉军.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一体化[J].现代教育科学,2013(5):151.
[6] 李大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制”实践教学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9):72.
[7]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3.
[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61-62.
[责任编辑:张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