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皋建立清海镇根本意图研究

2017-04-19 21:33白冰
卷宗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韩关系

摘 要:始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张保皋研究,至八九十年代形成研究热潮,纵观近百年的研究概况,国际史学界(中、韩、日、美)虽已取得较理想的学术成果,但许多问题仍有值得探讨和商榷的空间,比如张保皋建立清海镇的根本意图、张保皋确切死亡时间等问题。本文试图在充分利用中韩两国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张保皋建立清海镇的根本意图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张保皋;中韩关系;海上贸易;清海镇

张保皋[1]在韩国对外关系史上,因其“一人连三国”的海外经营,使现代韩国史学界视之为民族英雄,并成立了“张保皋大使海洋经营史研究会”、“海上王张保皋纪念事业会”等学术机构对其进行专门研究。本文在大量阅读中韩文献和学术作品的基础上,对张保皋建立清海镇的根本意图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关于张保皋建立清海镇的原因,《樊川文集》《新唐书》《三国史记》均有记载且内容一致,即张氏为根绝横行于黄海海域的海盗贩卖新罗奴这一现象,归国拜谒新罗王,建议在位于新罗西南海岸的清海(今将岛)建立军镇,扼海路之要,荡除海贼。[2]新罗王采纳其建议,于兴德王三年(828)夏四月,“以卒万人,镇清海”[3],“自大和后,海上无鬻新罗人者”[4]。但在海贼销声匿迹之时,取而代之的是航行于唐、罗、日三国之间从事国际贸易的张保皋商团。倘若张保皋仅为荡除海贼而建镇,那么历史上将不会出现地跨东亚三国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活动,况且清海镇并不是荡除海贼的最佳地点。所以,张保皋建立清海镇的根本意图还需进一步斟酌。

有唐一代,唐罗海上交流主要有三条路线,一是自楚州出淮河口北上,沿山东半岛东渡黄海到朝鲜半岛进至日本;二是由扬州或明州出发,横渡东海至琉球、日本;三是自山东半岛北端登州北上可以到达朝鲜、日本、琉球。[5]根据《新唐书》对“入四夷之路与关戍走集最要着七”[6]中的“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具体路线的记载[7],可知“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即上述第三条路线,韩国学者将该条路线命名为老铁山水道航路。虽然中韩两国学者在解析这一航路所经同一地名时略有出入[8],但大致的航行路线一致。

韩国学者许逸將唐罗间航道命名为老铁山水道航路、北部航路、中部航路和南部航路。[9]老铁山水道航路的起讫点是山东登州和新罗唐津浦口(唐城镇一带),一路沿海岸航行,安全系数较高,但所需时间较长。随着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日臻完善,出现了从登州、莱州等沿海地区出发向东横穿大海直达新罗西海岸的北部航路,[10]即上述第一条路线。该航路虽路程较短,但由于横穿大海,安全系数明显低于前者。日本武王于顺帝昇明二年遣使上表时就提到了这一点[11]。中部航路(接近上述第二条路线)尽管在张保皋时代之前偶尔被使用,但因危险系数极高,被人们一致认为该航路并非是去往新罗、日本的最佳选择,当圆仁一行于会昌五年七月三日到达楚州山阳县试图从此处过海归国时,县司建议他们去往“地极之处”登州[12],这一航路在张保皋去世之后尚不被认可,何况在其生前。南部航路的频繁使用则是在10世纪以后。[13]因此,在张保皋之前使用频率较高的两条航路(老铁山水道航路和北部航路)的起讫点皆是山东半岛沿海地区和新罗西部海岸(很少到达莞岛地区),对追求经济利益的海贼来说,他们理所应当会优先选择这两条航路,致使新罗奴交易主要集中在以上两个地区,《唐会要》卷86奴婢长庆元年3月条[14]也证明了海贼贩卖新罗奴现象多集中在山东登州、莱州界及缘海诸道,因此,根绝这一现象的首选之地应是汉江河口及唐津浦口一带。倘若张保皋为禁止奴婢贸易设镇,应首选上述地域。事实上,唐城镇是在清海建镇的第二年(829)建立的[15]。所以,张保皋进言在清海设镇应另有目的,结合后来出现的“海上商业帝国”,不得不让后人怀疑其设立清海镇的本质意图——掌控唐、罗、日三国间的海上贸易。韩国学者郑炳俊、李相洙分别在其文章《唐朝的减军政策和张保皋的归国造成》和《张保皋和清海镇势力》一文中提及此观点。[16]笔者认为可从清海镇对张保皋的意义和清海镇对海上贸易的地理优势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论证。

首先,张保皋很有可能出生于清海一带。[17]虽然《三国史记》卷44《张保皋·郑年传》记载“张保皋、郑年,皆新罗人,但不知乡邑父祖”[18],但后代学者认为张氏故乡位于清海一带[19]。《樊川文集》记载张保皋、郑年皆善战斗,尤其二人潜水技术精湛[20],证明二人应常年生活在海岸地带;当文圣王欲纳张保皋之女为次妃时,群臣以“今弓福海岛人也”[21]为由进言,进一步证实张保皋出生于海岛地区;当郑年去职落寞在唐且得知张保皋在清海镇拥有一定势力,决定投奔于他之时,提及“饥寒死不如兵死快,况死故乡耶”[22],更进一步指出清海镇是二人故乡。所以,清海一带对张保皋而言具有特殊意义,即张保皋出生于清海一带,自然对该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状况了如指掌,归国后向兴德王进言在清海设镇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清海镇位于海路要冲,对于唐、罗、日三国间海上贸易的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清海镇身处内海,四周有芦花岛(???)、长渠岛(???)等诸多小岛,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社会相对稳定;背靠海南郡、康津郡、长兴郡等,借助内海可以非常便捷的与新罗本土进行经济往来。

清海镇以东为日本九州岛,穿过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便可到达日本。罗日交流在史书中屡见不鲜,且张保皋在天长元年已亲自出使日本开展交易,所以在建立清海镇之后,张保皋自然而然继续推动罗日贸易。《续日本后记》卷10承和八年2月戊辰条描写了张保皋向日本朝廷进献马鞭等物被拒后,任凭其所带物资流入民间市场进行交易的情形。[23]同书卷11承和九年正月乙巳条记述了张保皋死后,李少贞请求日本政府将去年廻易使李忠、杨圆所带货物尽数归还,同时,筑前国守文室朝臣宫田麻吕为购买唐朝货物提前预支资金(絁),但因张保皋离世致使交易无法完成,故将李忠、杨圆所带货物扣留。[24]日本官吏提前预支资金的行为说明张保皋的对日交易非常频繁,且信用度较高,以致于文室朝臣宫田麻吕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张保皋离世这一特殊情况。

清海镇以西为唐朝山东半岛沿海地带,张保皋商团从清海镇出发,沿新罗西海岸到达唐津浦口后,利用老铁山水道航路或北部航路到达山东登州、莱州、密州等沿海地区进行交易,或者直接从新罗西南海岸出发,利用中部航路,横穿大海,到达海州、扬州、楚州一带开展交易活动。有关张保皋从事的唐、罗间交易在第一章中有所论及,在此不再赘述。

从根绝奴婢贸易的角度看,最合适的地点是汉江河口、江华岛、大阜岛及唐津浦口一带。但张保皋在向兴德王进言建镇时,却有意避开这一带,选择了深处内海的清海镇——连接唐、罗、日三国的最佳地段。由此可知,根绝奴婢贸易只是张保皋为日后顺利开展海上贸易活动采取的政治手段,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新罗政府的支持,以保障海上贸易活动的合法性,还可以扩大其海外影响力。中国学者陈尚胜在《东亚贸易体系形成与封贡体制衰落——以唐后期登州港为中心》中也提及此观点。[25]所以,张保皋建立清海镇的本质意图并非根绝奴婢贸易,而是为其日后独掌东亚三国间海上贸易权打下坚实地基,这既没有自己宣称的“以荡除海贼”的高尚,也没有现代某些韩国学者认为的那么功高盖世。

参考文献

[1]张保皋在不同的文献中又有:张宝皋、张宝高等不同的转写。另外“弓福”、“弓巴”也是张保皋的新罗称呼。

[2]可分别参考杜牧著,陈允吉校点《樊川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1页。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206页。金富轼著,杨军校勘《三国史记》,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33页。

[3]金富轼著,杨军校勘:《三国史记》,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45页。

[4]杜牧著,陈允吉校点:《樊川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01页。

[5]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16页。

[6]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三下《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146页。

[7]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四十三下《地理志》,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147页。

[8]参照陈尚胜:《东亚贸易体系形成与封贡体制衰落——以唐后期登州港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57—58页。

许逸,崔在淑(??,???)等:《张保皋和黄海海上贸易》(张保皋? ??????),首尔:国学资料院,2013年,第311页。

[9]同上书,第310页。

[10]许逸,崔在淑(??,???)等:《张保皋和黄海海上贸易》(张保皋? ??????),首尔:国学资料院,2013年,第312页。

[11]沈约:《宋书》卷九十七《蛮夷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2395页。

[12]圓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49页。

[13]许逸,崔在淑(??,???)等:《张保皋和黄海海上贸易》,(张保皋? ??????),首尔:国学资料院,2013年,第324页。

[14]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第1571页。

[15]金富轼著,杨军校勘:《三国史记》,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45页。

[16]郑炳俊:《唐朝的建军政策和张保皋的归国造成》(???,“唐朝? 减军政策? 张保皋? 归国造成? 管理”),《庆州史学》(????)2006年第24,25合辑,第486页。

李相洙:《张保皋清海镇势力》(张保皋? 清海镇势力? ???),朝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33页。

[17]许逸,崔在淑等(??,??? ?):《张保皋和黄海海上贸易》(张保皋? ??????),首尔:国学资料院,2013年,第219页。

郑清注《张保皋的生涯和活动》(张保皋? 生涯? 活动),《丽水大学校论文集》1999年第14辑第1卷,第66页。

[18]金富轼著,杨军校勘:《三国史记》,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633页。

[19]李相洙:《张保皋清海镇势力》,朝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3页。

赵云佳:《新罗人张保皋的东亚海上贸易活动》(?? ???? ???? ??????),釜山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14页。

[20]杜牧著,陈允吉校点:《樊川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01页。

[21]金富轼著,杨军校勘:《三国史记》,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51页。

[22]杜牧著,陈允吉校点:《樊川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101—102页。

[23][转引]郑清注:《张保皋关系史料的检讨》(张保皋关系史料? 检讨),《丽水水产大学校论文集》1993年第7卷,第81页。

[24][转引]郑清注:《张保皋关系史料的检讨》(张保皋关系史料? 检讨),《丽水水产大学校论文集》1993年第7卷,第82页。

[25]陈尚胜:《东亚贸易体系形成与封贡体制衰落——以唐后期登州港为中心》,《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第63页。

作者简介

白冰(1987-),女,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青岛大学在读研究生,中国史方向。

猜你喜欢
中韩关系
中韩关系,行稳致远——纪念韩中建交30周年及《金桥》创刊20周年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2022,愿中韩关系“虎虎生威”——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金敬翰新年贺词
中韩关系,行稳而致远
中韩关系: 能否迎来“第二个春天”?
中国外交和朝鲜半岛局势的双重转变
“萨德”入韩给中韩经济关系带来的挑战
中韩关系更上一层楼的三项指标
权赫秀编著《近代中韩关系史料选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