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翔
摘 要:我国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存在的错误可分为两大类即无中文特色的和有中文特色的错误,其中更多的是有中文特色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汉英语法差异,涵盖了英语中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词性、从句、主谓一致等,故有关部门和个人更应该在这些方面严肃认真,否则对于我国的国际形象将构成巨大的损害。
关键词:英语标识;有中文特色的错误;语法差异
1 我国公共场所英语标识存在的问题
(一)无中文特色的错误
无中文特色的问题即排除中文母语干扰为主导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由于这类错误主要是由于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不认真,故对国家形象的破坏更大。
首先,是拼写错误。例:在桂林的一处地方的警示牌上,“lightning”被错写为“lighting”其次,一些语法错误。例:“please do not climbing”,值得庆幸的是,这类问题并不多见。与之相比要多得多的是第二类即有中文特色的问题。
(二)有中文特色的错误
有中文特色的错误,判定标准是这类问题在构词、用词、句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带有明显的中文痕迹。我认为,即便某些具有中文特色的英语异写法之“方言”地位可以成立,作为严肃的、以提供准确信息为第一目的的公共标牌,也应使用最规范的英语。在这类标牌上使用“中式英语方言”也许没有拼写错误那么碍眼,但绝不等同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做而不受诟病。
在用词上,常见的是对原中文词的对译不准确、不地道。如有些高速公路路牌上的“XX城区”的“区”被译为“district”。district指在行政上存在的、有明确界限的行政区,而“城区”的区指的是生活中存在的、没有明确界限的一块地带,可用 area 或 zone。 这里存在的受母语干扰体现在对“区”在母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及在英语中存在各自说法的现象不了解,以为凡是英语含义是“区”的都一样。
在句法上,最常见的当属生搬硬套汉语句法。如高速公路上常见的告示牌“雨雪天气,桥上慢行”竟被译为“Rainy and snowy day,bridge slowly drive”,完全字对字、词对词翻译,而无视英语的表达需要条件句式、英汉语法中介词运用法则并不相同、习惯语序也不相同的问题,结果是一个四不像。
受中文影响最深的,是构词,即词的生成。这类错误的主角是《汉语拼音方案》。《方案》规定了给汉字注音和音译汉语的规范,结果竟导致部分标牌滥用音译,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竟被译为“Haidian Foreign Language Shiyan School”,“实验”直接被音译为“Shiyan”,实在匪夷所思,不懂汉语的人根本无法理解。
2 公共标识错误原因的深层探究
词形变化是最明显的差异了。事实上,它也是中国人最经常犯的错误之一。英语残存了部分动词、名词、代词的词形变化,格、态、式、时、数、人称都有一定程度的保留。这些变化规则对于习惯于毫无变化的汉语的中国人而言,是陌生而难以理解的。我不知道有多少小学生像我当初一样,听老师讲“三单后面用does”“复数加-s/-es”“过去式(应为过去时)、过去分词”时感到困惑而难以理解。我相信有些人当时甚至至今无法理解如此“不必要”的“人为规定”有何意义。而这又是理解英语式逻辑、习惯、文化的基础。基础没有打好,反映到后来整个词形变化必定是弱项,愈弱愈弱。举一个例子,虽然没有太多理性逻辑上的说服力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应该可见一斑:央视著名纪录片《大国崛起》译成英文时,国内人员给出了“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的译名,但国外工作人员人员的译名是“Rising of the Great Powers”。从rise 到 rising,从名词到动词的动名词形式,我认为这不免反映出中国人很难将英语词形变化的重要特点根植于心。对于中国学生,动词过去时、分词、单数第三人称、不定式的灵活且恰当的运用始终是弱项,这不是偶然现象。
关于词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差异和问题产生处。汉语中有大量兼词,它们作动词,名词,形容词都可以,但英语是不行的。发达的词性划分,各种前缀后缀,都是中国学生的弱项。在英语作文本上,“give us applaud”等各种词性错误也随处可见。
在英语中,逻辑结构十分严格,if、else、that、which、to、on、in、by等和逻辑判断、逻辑层次、句子成分关系有关的虚词发达且有严格的使用规范,并通常不可(大量地)省略。在汉语中,虽然使用规范同样严格,但却经常允许有时甚至是完全的省略。如上文中的“雨雪天气,桥上慢行”,其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在)雨(和?或?)雪天气,(在)桥上慢行。可见省略非常多。如果用英语表达,通常会说成“Slowly drive on the bridge (when) on rainy and/or snowy days”,也有省略,但明顯要求比汉语严格。上文中之处它的错在字对字翻译,其实实质是(排除不认真的最重要成分)对两者逻辑结构的要求不很熟悉。
主语优先通常伴随着被动态和主动态一并发达,而话题优先通常伴随着主动态极为强势而被动态为辅。主语优先即句子围绕主语展开,话题优先即句子围绕说话人想要重点说明的内容(话题)展开。当主语即是话题时,两者没有区别。但当话题不作主语时,如
书买了吗?
Have you sold the book?
Has the book been sold?
话题是“书”,汉语只须说清楚话题即可,无需顾及主语或主谓结构,故只有一种表达形式,(一般不会说“书被买了吗”,“书你买了吗”也相对少见)但英语必须要指明主语,因为没有主语,态、人称、数(它们都依赖所在词与主语的关系)都无从谈起,无法形成句子,故有两种表达形式,book作主语或you作主语。不难发现,由此推而广之,英语中需要被动态的地方在汉语中,因其往往将受事者论元作为话题,不关注主语及主谓结构,而主动态形式的表达明显比被动态简洁,故用主动态形式代替(尽管这时的主动态形式并不与话题构成主动结构),导致被动态形式不发达。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对于被动态的熟悉程度远不如主动态,在主语与动词的关系上面也经常出错:他们习惯于话题优先和少用被动态,不很关注主语和动词构成的主-谓结构是否是合法的主动结构或被动结构,如上所述,在英语里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3 结语
总结来说,无论是不带中文特色的还是具有浓厚中文特色的问题,其影响理解的危害有大有小,拼写和诸如动词变化、虚词诸如介词的使用等语法问题对意义的理解造成的影响十分微弱,但实词的用词不当(如:district的误用)在理解上就会产生更大偏差,无原则使用拼音则直接导致完全无法理解,但相比较在公共场所堂而皇之地竖立带有错误的英语标牌所带来的对国家形象的毁坏,理解上的问题倒还在其次。因为即便是我们分析得出某些错误是受到了中文的影响而产生,既然它终究是个错误,就不是有关部门和个人为自己的过失而搪塞的借口。既然他们的工作就是做英语标牌,就不应该有任何错误。又因为,中国有发达的英语教育,被选派为负责英语标牌的人不可能不懂正确、地道的英语应该如何表述。故,无论如何产生这类错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上述部门和个人在工作中的不应该的不负责任和不认真,而这些,都体现在了那些有问题的标牌上,对于我国的国际形象,特别是我国国民的认真负责的形象,将构成巨大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