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鑫
摘 要:梵高在早期是个写实派的画家,他几乎什么都画,鞋子,向日葵,咖啡馆,还有鸟群,田野,后期的他则转型成为一名印象派画家。他作品主题是平凡的,但在他的画中却又体现了万物的生机勃勃,在梵高痛苦的一生中,经历过这么多的折磨,还能够对世间的事物这么喜爱,这体现出梵高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热爱这个世界的人。在梵高短暂的一生中,他的那些随性而作的作品,简直就是“赤子之心”的最高形式的再现。
关键词:印象派;永恒;色彩;宗教
大家知道梵高吗?
就是那个家喻户晓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
听别人说,他是自杀死亡的。
但是,我知道,梵高,并不是死于自杀的。
梵高始终爱着麦田和菊花还有星空。他从不绝望,他有着火一般的激情,他渴望着融入这个自然,他想要去向他人表现,想让世界上留下属于他自己的痕迹。而这样的一个人,又怎么可能去自杀呢?
梵高是安娜·柯妮莉雅·卡本特斯与西奥多鲁斯·梵高之子,他的父亲西奥多鲁斯是荷兰归正宗教会的神职人员。梵高以他的祖父为名,所以他的全称为文森特·梵高,这也是一年前头一胎死产的哥哥的名字,以此方式使用名字的在当时并不少见。
梵高没开始绘画的时候,做过传教士。他在矿区传教时,看尽了矿工们苦难的生活和痛苦的挣扎。此时的梵高必定会去质疑,去思索,去探寻,那伟大的爱人类者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之上,又怎么能去帮助他人呢?他的信徒们,面黄肌瘦,瘦骨嶙峋,饥寒交迫,贫困潦倒,再看梵高自己,他用自己多半薪水为病人购买药物,但是,他的上司却以他超越牧师职责为名,禁止他传道,阻止了他对世人的关心。这是多么的讽刺啊。
他失去了传教士的身份,于是他开始学习绘画,他决定用绘画用创作去展示表达自己的心。
他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曾付钱叫一个小男孩找来了一只鸟窝,然后他在小鸟的屋子中欢快的畅游,并且用自己的画笔飞快的描绘出了织布鸟的样子。
梵高从此爱上绘画的感觉。绘画,那是一种创作,让一张白纸从无到有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梵高知道了如何用静止的画面去表现物体的动感,知道了如何用动态的笔触去体现静物的质感,知道了如何用冷暖明暗的色泽变化去表现热烈而又沉寂的人生。
在那1884年的金秋时节,邻居的女儿玛戈特·贝格曼经过梵高绘画艺术的熏陶,终于爱上梵高,他们如胶似漆,他们决议结婚,但是这一美好的姻缘遭到了双方家人反对。玛戈特企图用番木鳖碱自杀,但梵高及时发现,并将她送到医院抢救。梵高的这段姻缘,因此也就拉下帷幕了。
而1885梵高的父亲死于心脏病,这更让梵高哀恸欲绝。接连的打击让梵高身心疲惫,痛苦不堪。
之后一年之内,梵高精心创作了大量的作品。1886年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他在这里开始了自画像的创作,并在此认识了劳特累克、高更、修拉、毕沙罗等人,这些人让他的画风有了极大的转变,他在创作中吸收了印象派的技法,但他并不满足于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于是他开始了属于自己绘画风格的创作。
但是,天妒英才,上天总会让他的生活出现意外的。1888年,梵高与自己的挚友高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高更在愤怒之下离开了梵高。梵高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精神失常,于12月23日晚挥刀割掉自己的左耳。在随后的治疗之中,命运是这样的无情,梵高的病情并没有好转,这使他陷入对精神病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茫中。
当梵高在崩溃的边缘,终于再次寄希望于宗教,他翻阅着烫金封面的圣经,想再次跟随你曾信仰的主,然而天上的主遥不可及,原来,一切的宗教都是指向了虚无。同时,梵高也是一个矛盾的人,他一面自暴自弃,又一面渴望光明。其实,梵高不要其他的,他只是为了创作。这种创作是去创造还是去毁灭呢?谁也不知道。但是,谁能说这两种状态不包含美感呢?
于是,梵高不再去寻找信仰,而是将自己放逐于荒野之中。他看到了成片的向日葵田,一望无际,它们的果实成熟了,葵花们挺直了自己腰杆,低垂着沉甸甸的脑袋。高大的柏树屹立在旷野之中,让那风用自己的树叶,去展示一场大自然的独奏。梵高静默地站着,天地之间,仿佛只有他一人,他看着远方延绵的山脉,深蓝色的天空,金黄和红色的麦子,他感到一切都在变化,每一秒的光線都和刚刚的感觉不一样了,这种感觉越来越快,他凭着着记忆和感觉,调出最好的色彩,创作了《向日葵》,配出最好的光线,创作出了《丝柏树》,孕育了最美的感情,创作出了《星空》。
那些绚丽的色彩在梵高的笔下充斥着激情,动感,重叠,旋转,发散,扭曲,当一切都静止了,永恒,也就诞生了。梵高停下来,闭上眼睛,沉浸于最后的美感。
梵高并不是死于自杀。
甚至,准确的说,他没有死亡。
他只是融入了天地之间,变成了永恒。
参考文献
[1].亲爱的提奥:梵高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
[2]文森特·威廉·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