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贞军
摘 要: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而各地区经济发展侧重点不同,职业岗位及需求也不同,然而,其对应的职业教育本质相同。本文结合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专业建设的亲身实践,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职教校本教材开发的内涵和开发原则等进行了总结,提炼和归纳经验及创新点,为职教校本教材开发提供了思路和样板,也做出了典范。
关键字: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工作过程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有技术技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课程特点决定了课程载体--教材开发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端正办学方向、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教学质量的特殊重要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立足地方经济特点开发校本教材的实际需求远远高于其它各类教育。根据重庆市“六大支柱产业”发展趋势,基于工作过程的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切实能够为服务地方经济输送更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工作工程导向”职业教育理论要求突破学科体系的框架,融合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向以专业劳动为中心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转变,以工作过程知识为职业教育的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工作过程知识载体,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在学习情境中进行知识技能传授。
学校以茶叶生产与加工、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会计、电子技术应用四大重点建设专业牵头。茶叶专业构建将传统的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整合,引入茶业行业的操作规程、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与茶业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从而形成“工学一体,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农机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指向”,构建以“走岗见习阶段、入岗实训阶段、顶岗实习阶段”3个阶段贯穿“基本素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三阶段四能力”课程体系;会计专业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包括基本素质模块、专业技能模块、职业拓展能力模块,实行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课程教学与岗位能力融合、课程教学与跟岗实践相融合的“三模块三融合”课程体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了由职业素养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组成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四大课程体系中都贯穿一条主线——能力本位、工作过程导向。同时,相对应的每个专业分别研究开发了1~2门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教材。并在同类学校同类专业中得到广泛推广。
2 基于工作过程校本教材开发原则与过程
工作过程策略的最终体现就是学生得技能、学校得发展、企业得实惠。所以,校本教材开发首要解决的就是价值定位问题,以学校为本位,符合社会发展之需求。具体开发原则:一是保证工作与学习的一致性,以技能培养为抓手,以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为基本出发点,其内容必须以具体的操作项目作为基本内容,在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能力培养上下功夫;二是做到能力与素质的同等性,当下,新科学、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知识的更迭速度也不断加快,即教材内容必须與时俱进,根据其职业特性变学科体系为学习领域体系,更新知识,系统规划技能项目,凸显自身专业方向特点;三是做到教与用的统一性,从学校实际出发,在教育实践中努力挖掘、继承发扬并积极创造某一方面的优势,形成个性鲜明,独树一帜,成效显著的办学理念和模式。
1.强保障 建制度 实调研
校本教材开发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涉及的人员、内容较广,需要上下左右统一协调,齐步并行,彰显特色。首先,成立校本教材研究与开发工作小组,由主管教学的校长任组长,统筹负责四个重点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具体实施和监督由各系部主任负责,教材开发成员由各专业组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组成,再聘请行业和高校专家做具体指导和评审;二是制度保障方面,学校层面制定《校本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并建立激励机制,拨出专项激励资金,保证项目切实有效实施,三是实事求是开展调研工作,做到问卷有针对性、注意人员搭配的合理性、注重调研范围的广泛性,即调研质量直接反映教材质量。
2.开发校本教材 成果显著
学校特色如何体现?职教特性如何体现?现以开发的四门典型课程《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实务》、《SMT工艺》、《茶树栽培技术实操手册》和《农机电器故障诊断与维修》做典型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实务》是以重庆城乡统筹发展人才需求为切入点专门开发的特色教材,《SMT工艺》是以校企深度融合、“校中厂”PCBA产线为平台编写的特色教材,《茶树栽培技术实操手册》是以当地名茶、茶园为工作对象选取素材开发的特色教材,《农机电器故障诊断与维修》是以符合重庆地区地貌特征的农业机械设备为对象开发的特色教材。四门课程内容组编过程既体现了职业能力与课程标准的对接,又体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并且全部都能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
3.紧扣信息化建设,成果多样呈现
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信息化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即使校本教材也需要通过学校网络、多媒体形式,让成果多样多途径呈现,从而,学生学习空间更广阔,教师教学更便捷,还能高效的为兄弟学校教学服务。开发电子教材时应注意:用真实的工作环境替代常规的数码动画环境,且有灵活方便的“导航”及使用流程提示;课前准备素材需具备:项目式课本、手册式实训指导教材、案例式讲义、工作页式任务书等。
参考文献
[1]濮丽丽.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8).
[2]曹荣.开发校本教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J].职教通讯,2004(8).
[3]王京田耘夏策芳.基于工作过程的职教校本教材开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4]陈华安.职业学校校本教材建设问题[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7(5).
[5]王建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开发[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