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

2017-04-19 08:43李玉民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保护对策现状调查

李玉民

摘要 通过对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阐述了该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特征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就龙湖湿地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现状调查;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49-02

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东部,紧邻淮阳县城区。2009年12月经淮阳县政府申报,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15年经国家林业局验收,被正式命名为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3°43′15″~33°44′50″,东经114°53′05″~114°54′53″。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4 ℃左右,雨水充沛,平均年降水量在740 mm左右。无霜期长,日照时数较多,四季分明,气温、降水、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具有冬长寒冷雪少、夏季炎热雨集中、春秋温暖季节短、春夏之交多干风的特点。因此,淮阳龙湖湿地气候兼有南北之长:春季回暖早,解冻快;夏季无酷暑,降水集中;秋季降温慢;冬季无严寒,少雨雪。

1 湿地类型与面积

按照《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的湿地分区标准,淮阳龙湖在黄河中下游湿地区内,属淮河水系,是黄淮平原湖泊湿地的典型代表。湿地各种生境分化明显,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同时,龙湖湿地具有改善淮阳生态环境、调节区域气候、净化和补充城市用水、蓄洪抗旱等功能。

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04.7 hm2,以水面为主,达231.5 hm2,占总面积的45.9%,其中围网养鱼面积达144 hm2,占总面积的28.5%。陆地面积中,芦苇滩涂面积56 hm2。

2 湿地生态系统特征

2.1 环城水系结构独特,自然环境优美

淮阳古城被龙湖湿地四面环绕,形成“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画中”的中原水城独有特色。这种独特的环城水系结构实属罕见,赋予了龙湖湿地人文的气息,体现出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以及人类利用湿地、改造湿地的过程[1]。

2.2 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

龙湖湿地多样的生境,造就了湖区较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植被呈现出从水生到陆生的演替,植物物种丰富,是优良的物种基因库。植被类型以人工植物群落及半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也有自然形成的植物群落。自然植被主要有落叶阔叶林、陆生草丛和高草湿地草丛3种类型,其中落叶阔叶林群落都是依湖堤呈带状分布;陆生草丛在空旷地、湖堤上、菜地边以及废弃的菜地上都有分布;高草湿地草丛主要分布于浅水区、湖边及潮湿空旷地。

丰富的植物又为水鸟及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陆生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场所。构成龙湖湿地的鸟类以候鸟为主,其余是旅鸟,留鸟最少。其中,黑鹳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鹳、绿头鸭、白鹭、鸳鸯、灰鹤、苍鹰等是国家二级保護野生动物,鸿雁、灰雁、苍鹭等为省重点保护鸟类。

2.3 湿地景观破碎化

由于养鱼、养鸭、筑路、排污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原有的湿地植被破坏严重,湿地生境恶化,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急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人为作物和树木,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2.4 部分区域水质污染严重

城市废水、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都对龙湖湿地的水质产生了不利影响。虽然大部分城市和工业废水都经市政排污管道处理后排走,但目前的城市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湖区养殖业已经对湖水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由于湖水是封闭的水体,其自净能力有限,位于城市周边和鱼塘旁边的水质已经遭到严重污染,大量藻类出现,将水面完全覆盖。根据相关部门检测结果:柳湖和南坛湖水质相对较优,这可能与其每年定期补充新水有关;东湖、弦歌湖水质相对较劣,局部水质出现了腥臭和有异味的现象,水体颜色呈棕褐色。这可能是由于东湖、弦歌湖为半天然湖泊,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加上近些年旅游活动的开展,对水质影响较大,导致水质污染较重。龙湖、柳湖和南坛湖各指标均符合Ⅲ类水质要求;而东湖和弦歌湖均有指标严重超出Ⅲ类水质要求,甚至接近Ⅵ类水质,超标项目主要集中在BOD,说明二者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高。

3 湿地生态保护对策

3.1 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制度

通过各种形式,对游客进行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建立完善有效的湿地保护制度,严厉打击危害湿地资源的行为。

3.2 水体恢复规划制订

水是湿地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和生命力源泉,也是湿地存在的关键因素,只有进行水体恢复,才能保证其他生态保护工程顺利进行。龙湖由于地势平坦,水体代谢流动缓慢,出现了水质不均、局部污染严重现象。在此背景下,应结合水体自身特点和现状诱导因子,采取贯通水体、改善水质和稳定岸线的建设内容是水体恢复规划的主要内容。湖区内部贯通主要包括撤拆围网、水道疏浚、架桥等。

3.3 水质改良

龙湖因其水文地质条件的特殊性,水量常年均衡,水位基本不变,水体多处于静止状态,流动性不好。因此,水质改良应以封堵污染源头、整治污染区域为主[2]。

3.4 岸线改造

可以通过驳岸设计和防护植物搭配来,加固岸线。驳岸设计采用自然形态驳岸,在驳岸底层设计块石垫层以防止水流冲刷侵蚀,表层作自然石压顶,并自然布置于驳岸。从驳岸到水域密植芦苇、香蒲,提高景观效果的同时实现对岸线的进一步固着[3]。

3.5 原生植被恢复

植被复原应尽量在原分布地布局。结合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和功能区需求,在陆地上以榆、柞为主景,采用孤植或少量片植的方式种植;苎麻、锦葵、紫云英等植物则可以根据布景需求作为前景与乔灌木搭配以增加景观层次感;或结合花期和自身形态、文化寓意等特点构建花坛等植物小品,充分发掘这些植物在增加文化内涵、体现情致意趣方面的作用[4]。

3.6 鸟类招引

鸟类的多样性,是衡量湿地生态环境建设效果的重要标志。因此,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招引湿地鸟类,丰富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其主要内容包括栖息地营造和食物补给。

4 参考文献

[1] 张庆辉,赵捷,朱晋,等.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J].湿地科学,2013(1):129-135.

[2] 王立龙,陆林.湿地公园研究体系构建[J].生态学报,2011(17):5081-5095.

[3] 吕咏,陈克林.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利用案例分析及其对镜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启示[J].湿地科学,2006(4):268-273.

[4] 高乙梁.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1):55-59.

猜你喜欢
保护对策现状调查
河北塞罕坝保护区马鹿初步调查及保护对策
浅议湿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海南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西藏山南地区耕地保护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