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制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7-04-19 23:49庄春李红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5期

庄春+李红阳

摘要 进行80亿活芽孢/g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1 500、1 800 g/hm2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病指防效分别为53.3%和61.8%,极显著高于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的防效。建议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按制剂用量1 500~1 800 g/hm2用药,并可根据田间病情发展情况,可用药2~3次,每次间隔7 d左右。

关键词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制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05-01

为明确陕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80亿活芽孢/g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合理用量及使用安全性,为产品登记使用提供依据,亦为优质稻米生产寻求高效生物农药,研究人员于2015年8—9月进行了该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土质为壤土,肥力中等,供试田块栽培条件均匀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为80亿活芽孢/g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由陕西恒田化工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为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南农农科,市售)。试验对象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供试水稻品种为南粳9108。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施用80亿活芽孢/g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A)、1 500 g/hm2(B)、1 800 g/hm2(C),50%氯溴异氰脲酸可溶性粉剂(对照药剂)750 g/hm2(D),以空白作对照(CK)[1-2]。4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 20 m2。各处理分别按处理浓度喷雾,喷水量750 L/hm2。采用市下牌SX-MD5DA 5 L电动喷雾器于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8月24日和8月31日各喷施1次[3-4]。

1.4 调查方法

1.4.1 防效调查。最后一次用药后10 d即9月10日调查1次。每小区分5点取样,每点取25丛,每丛调查20片叶,记录总叶数、病叶数和病级数。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病分级标准[5-6]:0级,叶片无病斑;1级,叶片仅有小点半透明水渍状病斑,占叶面积的1%以下;3级,叶片有零星短而窄条病斑,占叶面积的1%~5%;5级,叶片病斑较多,占叶面积的6%~25%;7级,叶片病斑较密,占叶面积的26%~50%;9级,叶片病斑密布,占叶面积的51%以上,叶片变橙褐色、卷曲、枯死。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病指=∑(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100/(调查总叶数 ×9);

防治效果(%)=(1-PT/CK)×100。

式中:CK为对照药后病指,PT为处理药后病指。

1.4.2 对作物安全性的影响。施药后至收获前,不定期多次观察药剂对水稻安全性的影响。

1.4.3 气象及土壤资料调查。记录试验当日及试验期间气象概要。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由于试验期间阴雨天气较多,首次施药日至调查日有雨天气达11 d,日最高气温大多为28~30 ℃,此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因此,调查发现CK各重复病指都在7.5以上,平均病指高达7.83,这种情况有利于显现药剂防治的真实效果。将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2。可以看出,处理A、B、C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C的防效分别为53.3%、61.8%,均极显著高于处理D的病指防效,表明该供试药剂在此剂量下可有效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通过施药后多次查看,未发现药剂对水稻生长有不良影响,表明该药剂对水稻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80亿活芽孢/g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陕西恒田公司)制剂用量1 500~1 800 g/hm2,可有效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且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建议在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病初期用药,

以后根据田间病情发展情况用药2~3次,每次间隔 7 d左右,制剂用量为1 500~1 800 g/hm2。

4 参考文献

[1] 朱旭东.邵东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危害规律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11):158-160.

[2] 张荣胜,陈志谊,刘永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4(4):901-908.

[3] 刘姮,李雪琴.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研究概述[J].湖北植保,2011(5):51-54.

[4] 周明华,杜国兴,陈正桥,等.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03(3):325-330.

[5] 曾建敏,林文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及其抗性研究进展[J].分子植物育种,2003(2):257-263.

[6] 童賢明,徐鸿润,朱灿星,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产量损失估计[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5(4):3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