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派文化

2017-04-19 11:02鲍俊杰
青年文学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海派绘画文明

鲍俊杰

摘 要:海派文化是我国近代一种独特的文化派别与文化现象,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主流文化的新兴文化,具有其自身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与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海派浸润着都市特色,同时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纳了吴越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因素,形成了丰富多彩、驳杂多样的海派文化。具有商业化、创新化以及多元包容化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海派文化;地缘历史;特点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1

一、海派文化的地缘历史

(一)海派的历史地位

在中国文学史上,上海这一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并未受到重视与关注,上海的作家作品也并未与上海这一地名建立起直接联系,这种地方意识的淡漠与历史上上海的文化地位密切相关。中国自秦汉以来,文化中心无一例外都以京华等中原地带为首善之区,因此,上海无论从政治功能角度还是从地缘文化角度来讲,都无特殊的文化地位与影响。相较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西安与北京来讲,上海显然被排除到主流行列之外。所以,从文化史与文学史的角度来理解,上海与中国历史上成千上万个微不足道的地方小镇一样,只具有行政区域的意义而没有文化地位与影响。

(二)海派的起源——绘画

“海派”一词并非专属于文学,而是最早起源于中国画。晚清时期,一大批画家为避乱谋生纷纷来到上海,于是,上海逐渐成为绘画中心。此时,各省书画家中的有识之士发起组织画会,各地画家共同切磋技艺。与此同时,西洋画也吹起了一股新的流行劲风,在这种状况的影响之下,许多画家勇敢地破旧立新,将中国传统农民间绘画艺术与西洋画技法相融合,形成中西合璧、亦中亦西的上海画派,又称海派。

(三)海派的起源——戏曲

戏曲作为海派的另一起源,充分彰显了海派的特色。晚清时期,上海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出现了兼收并蓄、五方杂处的情形。西方人带着西方文明涌入上海,于是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洋戏剧同地登台的场面便随处可见。中西戏剧杂糅并存,为上海的文化繁荣提供了良好条件。渐渐地,上海拉开了戏曲改良的序幕,对舞台布景、戏曲演绎等方面进行了多方改革变更,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京剧。海派逐渐形成一股特色趋势后,很快以绘画、戏曲为原点蔓延至影视创作、文学创作等各个领域,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各个方面,由此,海派文化的概念逐渐生成。

二、海派文化的鲜明特点

随着近代以来海岸通商的兴起,上海彻底改变了边缘化的情况,一跃成为中国东南地区乃至中国最大最繁荣的商业城市。在经历战争洗礼与文化碰撞之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近代文明相融合的文化格局。城市地位的崛起,直接影响到海派文化的发展。在近代上海,商人是具有一定影响的社会群体,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讲,当时的上海也是一种商业社会。所以上海具有与中国封建傳统社会所不曾有过的特殊社会环境。

(一)商业化

上海自开埠以来,便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一跃成为全国经济金融中心城市,商业贸易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自不待说。古代上海的城市发展来自于对商贸、海运的需求,近代上海的发展更是与商业文明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海派文化的首要特征是它的商业性。在商业化文化环境的影响之下,海派文化更加重视经济利益,具有极为浓厚的商业气息和市场意识。海派将文化作为一种商业行为来策划运行,在绘画、文学、戏剧、歌舞等各方面进行文化渗透,深深烙印上商业化的印记。在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中,海派文化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运行机制,使文学创作具有浓烈的商业化气息。

(二)创新化

趋时求新是海派文化的特点之一,由于近代以来海禁的洞开,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上海成为了的风气之先、开风气之先的首要城市。无论在社会生活还是城市建设,上海都表现出异于其他地区的特质与品格,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海派文化的发展承袭了晚清画家的独特绘画理念,不循规蹈矩、囿于法度,而是力求破格创新,不走中规中矩之路。海派绘画追求节外生枝、逾越规矩的独特画法正和海派文化趋时求新的特点相吻合。近代上海之所以被誉为东方巴黎、亚洲时尚之都,正是因为海派文化趋时求新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和商品活动中的渗透,创新化中带有着强烈的叛逆性,海派文化激进地打破传统文化的束缚,不怕沾染外来文明,便得力于此。

(三)多元包容化

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对海派文化有各种各样的提炼与概括,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所谓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就是海派文化所具有的多元包容的特点。上海开埠以后,迅速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最大通商口岸,伴随着商品贸易的频繁往来,文化交流也随之日渐繁荣。西方文明对上海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其成为当时中国的时尚之都。内地大量移民的引入,造成了洋场上五方杂处的局面,中国的本土文化和区域文化在上海汇集,使其成为各种文化文明交流融通之地。这种汇集交融使海派融入到文化交流的大潮中,这些文化相互激荡、相互渗透、相互影响,赋予了海派文化兼容并蓄,多元共生的特点。

总之,对待海派文化,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其视为欧美文化突然嫁接到中国传统农业文明上的文化。海派文化是在吸收吴越文化之精华的基础上,融合西方文明之风气所形成的内外杂交的变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8.

[2]孙逊.“海派文化”:近代中国都市文化的先行者[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

[3]路云亭.论海派文化[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海派绘画文明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海派剪纸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