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斯的成名之作,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的一致好评。本文主要从缺场父亲这一形象出发,分析父亲之所以能够离家的原因,缺场父亲对妻子和孩子们的影响,最后又分析了缺场父亲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玻璃动物园》;缺场;父亲
作者简介:程雪洁(1993.1-),女,河南信阳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1
《玻璃动物园》是田纳西·威廉姆斯的成名之作,这部带着诗意的、着重描写普通人生活悲剧的戏剧,自出版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它是一部“伤感”的家庭回忆剧,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住在圣路易斯一幢破旧公寓里的温菲尔德一家——母亲阿曼达、女儿劳拉和儿子汤姆艰难生活的故事。《玻璃动物园》中的父亲温菲尔德虽然没有出场,但在戏剧发展过程中被反复提及,成为剧中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尝试分析温菲尔德缺场父亲能够缺场的原因,对家庭成员的影响,并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1、父亲缺场的原因
整部戏剧父亲都以一幅巨形照片的形式出现,父亲的离家造成家庭的悲剧,那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结合剧本创作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父亲能够离家的原因。首先,深刻的社会根源为温菲尔德的离家提供了推卸责任的可能。在戏剧开始,时间就被定格在30年代:美国国内经济衰败,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摇摇欲坠,他们惴惴不安。美国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成为新兴的力量。战后,美国人尝试通过奋斗在衰败中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尽管国家表面看起来十分繁荣,但实际上繁荣暗含着危机,生活的压力让人们十分痛苦。《玻璃动物园》中父亲温菲尔德像很多人一样,难以面对社会变更,最终选择了逃避现实,追逐梦想。其次,美国盛行的个人主义思想为温菲尔德的离家提供了动机。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宣扬个人自由和个人至上的国度。“作为一个新建的国家,美国没有过多的传统束缚,可以更加自由地发展自己。在对个人利益的狂热追逐中,如果不加自控,很可能会伤及家庭、集体甚至社会的利益。”(王恩铭2003:291)《玻璃动物园》中的温菲尔德就是这样的人。他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却没有勇气改变,在个人至上的怂恿下,他选择了避开家庭的羁绊,去过未知的生活。
2、父亲的缺场对家庭成员的影响
虽然整部剧父亲都是缺场的,可是妻子和儿女却深受其影响,接下来将逐一分析。首先,妻子阿曼達出身于南方的贵族家庭,对她来说过去就意味着奢华的住宅以及不断登门拜访的富家子弟。可现实的拮据生活与记忆中的过去形成强烈的反差。同时她热爱的家庭也不能给她带来丝毫的慰藉与温暖,或许回忆能帮助阿曼达包扎现实的伤口,给予她生存的勇气。虽然温菲尔德的抛弃给她带来很多痛苦,但时间却渐渐让她只记得他曾经的好,淡忘了痛苦的部分。温菲尔德象征着她浪漫的爱情,成为连接她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在女儿劳拉的生活里,父亲几乎是不存在的,除了一张旧唱片。虽然有时她会听这张旧唱片,来满足自己需要独立的空间,而非是对父亲的思念。可劳拉性格里的缺陷不正是父亲抛弃家庭的后果吗?身体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带来自卑,可是从小就被父亲遗弃,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男性的关怀,没有人告诉她该如何与异性相处,以至于后来出现了她不知如何应对汤姆的出现,她的自尊心再一次受到了伤害,这正是父亲离家造成的。
儿子汤姆爱姐姐劳拉和母亲,但这种爱主要是因为同情母亲被抛弃和姐姐有腿疾。同时他也认为自己不该肩负起家庭的重担。残酷的现实给了他两种选择:离开家庭,追求自由;或者照顾母亲和姐姐,放弃理想。他既受到亲情的羁绊,也受到以父亲的照片为象征的自由的诱惑。正是因为父亲的不负责任,他才被迫承担家庭的重担,无法自由的追求自己的诗人理想,为此他怨恨父亲。但父亲的洒脱不羁却又让他十分佩服与羡慕。对汤姆来说,父亲的照片意味着勇敢的追求自由,有巨大的吸引力,也正是如此,终于他追随父亲,逃离家庭,开始未知的新生活。
3、父亲的缺场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父亲的缺场给家庭带来不幸,而这种缺场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父亲的缺场,代表“美国梦”对人们的背弃。该剧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普通家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当时国内经济衰败不堪,国外正在同西班牙进行战争,坚信“美国梦”的民众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玻璃动物园》中的父亲逃离意味着温菲尔德家“美国梦”的破灭。其次,通过缺场父亲的形象,揭示了西方世界人们绝望的状态。父亲的逃离与温菲尔德一家的精神苦难象征了“存在主义视野中上帝死后人类的生存状况”。(梁超群 2008:33)作为缺场的父亲,他只存在他人美好的幻想之中,以一个虚构的却无所不在的形象存在于这个残酷的世界。即使汤姆效仿父亲离家出走,追寻自己的梦想,但他在精神上却无法解脱。也就是说明父亲的缺场代表信仰的缺失,温菲尔德一家代表的普通民众都不可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4、结语
本文通过剧本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个人主义价值观找出缺场父亲离家的原因,阐释了缺场父亲对于妻子和儿女所造成的影响,得出缺场的父亲实际上是整个家庭陷入悲剧的根源。最后还分析缺场父亲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即“美国梦”的破灭和信仰的缺失,希望以上分析为更好的理解这部戏剧提供新的角度。
参考文献:
[1]梁超群. 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父亲的在场与缺场[D]. 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王恩铭, 美国文化与社会[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3]威廉斯, 田纳西. 外国当代剧作选[M]. 东秀译.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