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玉
小的时候,常去朋友阿凯家玩,他家大院里住着一对老两口,年岁很高了,膝下无子女,一辈子相依为命,感情很好。我每次去玩时,总看到他们出出进进的样子与脸上安详静谧的神态。从阿凯的嘴里听到有关他们的点点滴滴,但我并不在意,在我的意识里,他们是一对非常普通的老人,唯一有点特殊的是没有子女而已。
老人对阿凯他们很好,阿凯有一个疯叔叔,全家人都嫌弃,却成了非亲非故的那对老两口的宠儿。那个时候,我一看到阿凯的疯叔叔就退避三舍,可是这一对老人,一看到这个疯子,就满脸的疼爱,总是给予无限的关爱。
疯子有一次不知何故离家出走了,老两口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是自家亲生的孩子一样。步履蹒跚地找了一天一夜,终于找到了,高兴得不得了,做了好多好吃的东西给疯子吃。
也许是没有子女的缘故吧。我在心里想。但很快我便否定了自己愚蠢的想法,其实真正的原因,是老人的内心装着善念,住着慈悲。
冬天在公园锻炼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形:公园内所有花盆里都撒着一些粮食,为了冬天的鸟儿可以不再辛苦地找食。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不妥。鸟儿虽然在冬天有粮食吃了,不会再饿着,但另一方面,公园里的很多小啄木鸟久而久之对粮食产生了依賴,从而很少再去啄木了,树里的虫子自然活着的就多了起来,树就生了病。这样看来,有些帮助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有了粮食,鸟儿的叫声变得比往年的冬天欢快了,可是这欢快里,你是否听出了一种慵懒?
镜头回放过来,看看是什么人在做这些事——
垃圾箱旁,一个老人捡拾着别人扔的粮食,所有人都以为他是要捡回自己的家,可是他却背着去了公园,在公园每个落满雪的花盆里,撒上一些粮食……
我们是从“理”的层面剖析这件事,而那个老人却是从“情”的层面做着这件事。
就算我们剖析得很有道理,也让人信服,但是老人对鸟儿的慈悲心肠,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慈悲,佛家的解释是:“与乐为慈,拔苦为悲。”与乐,便是给予一切众生快乐,拔苦,便是拔除一切众生苦难,是悲天悯人的情怀。
我却更喜欢从字面上去解释它。
悲容易陷落,慈却会向上引着人心。
生命是一条河,这条河的两岸,住着慈悲。左岸为慈,右岸为悲。(本文有删节)
[怦然心动]
有慈悲情怀的人,他们看得见一个疯子的冷暖,亦看得见一只鸟的饥寒。他们倾心地体恤万物和众生,并非是有着确切的目的,只是由此及彼地关怀着其他生命的状态,并力所能及地施以援手。或许,慈悲的举动很微小,但世界却由此广大而温暖。诚如作家韩少功所言,你看出了一只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你将一只受伤的鸟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治疗它的伤口……它们也许会很快忘记这一刻,但有了这一刻,你不再感到孤单和危险,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这就是慈悲的力量。
【文题延伸】博爱; 令人感动; 是一种快乐……(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