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鹰”折戟巴尔干

2017-04-19 15:13俞坤
军事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猎手猎物防空

俞坤

20世纪末,在素有“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上发生了一场非常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即科索沃战争。其颠覆性的战法、不同于以往的作战过程、难以置信的作战战果,可以说这是一场以高技术终结战争的最典型战例,给世界诸国相当大的启示。对世纪之交的国际战略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蕴含的军事理论相关的价值对于现在的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这其中前人的研究已经非常丰盛,笔者想就从一起不同寻常的反空袭交锋,探寻南联盟反击北约空袭的手段及启示。

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联盟的大规模空袭

科索沃战争不同于以往战争形态,它是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完全没有地面部队的进攻配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自身占绝对优势地位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联盟的重要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硬生生直接炸出了南联盟的投降。实际作战中空军部队唱主角,而这其中最耀眼的明星莫过于“夜鹰”F-117隐身战斗轰炸机。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其主要被运用于夜间战斗,从诞生起就是黑夜里的“战士”。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可正式作战的隐身战斗机,生产数量也较为有限,美军对其“宠溺”有加、严加保密,致使当时外界对其知之甚少,然而它的登场注定是不平凡的。从最初入侵巴拿马的牛刀小试,到海湾战争中“沙漠行动”的大放异彩,“夜鹰”通过自己丰硕的战果,一步步宣誓着自己在当时世界空中力量角逐中的霸主地位。就如同黑夜之中的利鹰,其仿佛自诞生起就一直处于食物链顶端捕食者的地位,只有被其盯上的猎物,而绝无被猎杀的可能。最终打破这一切的是一名不同寻常的南联盟防空指挥官佐尔坦上校。他以他的实际战果向北约宣布“夜鹰”才是猎物,而他和他的战友们才是猎手。虽然最后南联盟落败,但这是南联盟不屈不挠抗击侵略中的反击之光,表现出了他们的顽强意志,这足以写进历史,让其为之自豪。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位猎手是如何与猎物博弈的。

在战争初期,佐尔坦上校隶属南联盟防空导弹部队第250旅,其指挥的第三导弹连大约有200名官兵,所配备的也是老旧的萨姆?3地空导弹,该型导弹是苏联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服役的,在技术层面同“夜鹰”相比属于老掉牙的装备。但就是这种老掉牙的装备,在佐尔坦手里却焕发了新生。面对来势汹汹的“夜鹰”,佐尔坦深知自己手中武器的“分量”,也知晓猎物的狡猾与灵敏。但武器再老旧,终究具有杀伤力,使用得当,一样能一剑封喉。

作为一名优秀的猎手,他首要做的便是知己知彼。知己,他熟知自己部属的训练水平、武器性能参数;知彼,他又不断研究“夜鹰”的技术装备、作战规律。佐尔坦深知“夜鹰”的“嚣张”是建立在飞机本身具有的反侦查能力,其所配备的“哈姆”反雷达导弹和电子侦查系统,能令其在被敌方地面雷达开机搜索捕获前,迅速发现并给予摧毁性打击,捕获“夜鹰”的“天网”反而成了暴露自己的坐标点,这正是“夜鹰”不怕被捕猎,反而觉得自己才是猎手的根本所在。

对此,佐尔坦上校想到奇招来隐藏自己,他下令部队不得使用现代化通讯系统,一切指令传递回到最原始的方式,通信兵步行传递,甚至利用汽车来传递,盡一切的可能采取物理手段隐藏自己、传递情报,避免被发现。也正因为如此,佐尔坦的部队踪迹从未被美军的侦察机和间谍卫星捕获。同时,他又要求部队要具有高度的机动性,机动性是生存的重要保障,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与“夜鹰”的较量中避免被猎杀。在78天的作战中,佐尔坦的部队一共走了10万千米,相当于环绕地球两圈半,平均每天1000多千米。事实证明,在这样超乎想象的机动下,使得每一次美军战机的奔袭都扑了空。

那么,接下来便是如何一步步接近猎物而不打草惊蛇。由于南联盟在武器装备、技术能力上处于绝对劣势,而美军又在空袭行动中取得巨大战果,完全是压着南联盟打。在这样的情形下,美军飞行员越发麻痹大意,飞行航线越发固定,更有甚者违反“无线电静默”,而作为从未被发现击落的“夜鹰”就更不必言表,这一切狂妄自大的表现都表明美军飞行员在心态上已经发生了致命的变化,不再保持战争中该有的谨慎。而作为对手,佐尔坦终日在不断转移阵地中度过,虽然疲惫,但始终保持着战争该有的紧张度。试想一下,只有猎物才会大意而没有察觉猎手的逼近,这就为后来的击落“夜鹰”埋下伏笔。

当然,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佐尔坦要主动出击,就要知晓猎物的位置。美军在找佐尔坦,想要捕猎他,佐尔坦同样也在找他的猎物。由于美军的战机一般都是由意大利的阿维亚诺基地起飞,南联盟在此秘密部属了间谍,美军战机一有动作便会立马将起飞情报传回国内,而国内地面观察员则会不断接力持续跟踪,报告防空部队。这样就使得佐尔坦虽远在千里之外,但却对全局掌握尽在其手。可以以逸待劳做针对性部署。这就好比棋手对垒,一方心中所想尽为另一方所知,那离被围杀的命运只是时间问题了。而且事实上,在整个战争期间,佐尔坦就从未让他的猎物反应过来,在这场“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始终扮演着“猫”的角色。

最后,在一切准备就绪下,佐尔坦需要的是一剑封喉来结束这场捕猎。他深知只有在最短的时间、最近的距离内发射导弹,自己才会有最大的可能成功。速战速决速撤这是他基于双方巨大技术、条件差距下作出的最正确的战术选择。无论是否得手,都得立马撤出战斗,转移阵地,否则等来的便是美军的报复。所以,每一次的战斗,佐尔坦都极为耐心的等待猎物们靠近自己的阵地上空时,才下令雷达开机、搜索目标、发射导弹、展开攻击,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他的那帮老伙计们早已在残酷的战争中将这套战术反复锤炼的无比自然扎实。终于在1999年3月27日这一天,他们一同创造了历史。在最短距离13千米,对他们和“夜鹰”而言都是一瞬间。一个作为世界第一款隐身战斗机,一个作为第一次击落隐身战斗机,用的还是极为老旧的萨姆-3导弹,一同写进历史。这是美国空军史上难以启齿的一页,同时又是南联盟在艰苦抗击侵略中所绽放的反击之光!

空袭作战中的“夜鹰”

时隔多年,再重新翻看当年的战例,以佐尔坦上校为代表的南联盟防空力量在反空袭作战中展现了睿智与顽强,他们创新运用的战法还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当今世界科技逐渐占据了主流,往往在军事较量中,一国所掌握的科技力量已经成了重要的砝码,谁的砝码多谁的砝码重,战争的天秤就向谁倾斜。但我们不应忽视人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分量,人与武器的结合才是“王道”,结合度高,老武器一样能爆发新能量。佐尔坦上校手中的萨姆?3防空导弹作为中、低地空导弹,其射程仅有5~21千米,只能有效对付中低空目标,而且已服役几十年,以往战绩也不突出。相比之下,“夜鹰”作为当时最新研制的战机,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其本身又配备有反雷达导弹和电子侦察系统。两者实力是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佐尔坦能赢关键就在于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和选择了正确的战术手段。针对己方防空能力弱的劣势,佐尔坦重视情报获取、熟悉掌握敌机飞行规律、提前预设伏击阵地;针对对方战机反侦察能力强的特点,佐尔坦选择机动隐蔽、等待敌机接近再实施雷达开机、速战速决速撤,不给敌人反应和报复的时间。可以说萨姆?3能打下“夜鹰”,绝不仅仅是一个奇迹,它更是南联盟军民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战斗素养的体现。它充分告诉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是巨大的,未来军事较量不仅仅是依靠高科技武器装备技术就可以解决的,要始终摆正人的主体地位、深挖武器潜能、做好人与武器的结合,只有这样,武器装备才能迸发出最大的能量,我们才能给予一切来犯之敌以痛击!

责任编辑:张传良

猜你喜欢
猎手猎物防空
蛙类捕食“神器”
三木落
弈语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疾风猎手恐爪龙
意义的猎手
聪明误
首部BUK—3M“山毛榉”新型防空系统已交付俄陆军
捕捉“恶魔”的猎手
巴黎航展上的QW-2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