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重压变本加厉,俄北对峙陷入怪圈

2017-04-19 13:22丁世裕石长城
军事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北约俄罗斯

丁世裕+++石长城

据外媒报道,来自德国的数百名士兵已于2017年2月7日抵达立陶宛的如克拉军事基地。按计划,这些德国士兵将被部署在距俄罗斯边境仅100千米处。在德国之后,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士兵也会加入这支驻军队伍。有专家分析,到春季,这一驻军队伍的兵力或将达约1200名士兵。

北约E一3A空中预警机降落立陶宛机场

面对北约重压的变本加厉,俄采取毫不犹豫的强硬态度,双方较量迅速升级为地空对峙,火药味十足。日前,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从莫斯科时间2月7日9时起,各军事指挥机构、兵团和部队进入最高战备状态,目的是评估空天军军事指挥机构和各部队完成作战训练任务的准备情况及对潜在敌人实施快速有效打击的能力。2月10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接受俄罗斯《消息报》采访时曾表示,北约在靠近俄罗斯边境地区的军事活动具有挑衅意味,只会增加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不信任。同时称北约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增加军队部署,并计划在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其他东欧国家部署军力的举动“具有挑衅和破坏稳定的性质”。

众所周知,俄北关系很大程度上受俄美关系影响。尽管特朗普的上台似乎极大地降低了俄美对抗的可能性,但是在对俄关系上,特朗普从上台至今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的策略转变。在其上台前执行的北约向东欧增兵计划不但没有放缓,而且继续向东欧增派“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等反装甲装备。另外在当前东乌局势紧张之后,美国海军还向黑海部署了“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使该地区各方矛盾更加尖锐化。毫无疑问的是,作为一系列问题的症结,北约对俄罗斯的遏制政策正在持续,而俄罗斯也将毫不犹豫地采取强硬的姿态。

乌克兰掀起的“旋风”曾几乎将俄北双方卷入战争的边缘,没人会相信“空穴来风”,因为西方与俄罗斯素来就有着相当深厚的矛盾根源。曾经的“蜜月期”几近被人遗忘,短暂的温馨也无力唤醒二者之间长久的互信与共识。在这浓重的对立情绪背后,是什么决定了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航向?

北约东扩逐渐“蚕食”俄罗斯的战略空间

难解难分的博弈怪圈

众所周知,俄罗斯与北约的斗争由来已久,并带有浓重的地缘博弈色彩。早在美苏争霸时期,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军事集团以易北河为界,展开了针锋相对的争斗。这几十年中,北约对苏联的敌对意识在泾渭分明的政治博弈中愈加深刻,苏联的每寸土地似乎都被烙下“野心”的印记。这种印记随着冷战结束,转而被俄罗斯所继承。尽管苏联的解体骤然击碎了原有的地缘政治格局,消灭了世界上两大势力争霸的现状,但矛盾解决之后,胜利的一方并未随着对手的消失而隐退。俄罗斯曾对当年意识形态尖锐对立的敵人抱有幻想,可事实上这种幻想终究将被根深蒂固的对立情绪和地缘政治下的大国博弈所埋葬。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关系。起初,刚刚结束的冷战改变了美国对俄罗斯的态度。面对变革后的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和军事力量平衡,美国愿意与曾经的对手进行有限的合作,在“既非敌人又非盟友”的新型合作关系中寻找共同的未来。在美国的牵头下,北俄关系一度转暖,向西方“一边倒”的俄罗斯甚至严肃讨论过加入保持数十年敌对关系的“北约大家庭”。

于1995年推出的《北约扩大研究报告》,明确了北约东扩的目的、原则、方式等。这表明,北约将逐渐把“西欧模式”推向东方,将东欧国家一个个收入麾下。而这深深触动了俄罗斯敏感的神经。基于传统的地缘政治思维,北约东扩将侵蚀俄罗斯与西欧强国之间的桥梁和缓冲带,最终使俄罗斯暴露于西方的枪口之下。因而北约东扩始终深受俄罗斯反对和厌恶。苦于缺乏强有力的政治经济手段,俄罗斯不得不忍气吞声,有条件地“出让”处于东欧的势力范围。而西方也一度向俄罗斯领导人承诺,在吸收东德后,北约将不再扩散。然而,西方并未信守诺言。尽管俄罗斯声称,其“希望达到的最低要求”是,北约东扩不要波及以前属于苏联的范围。但冷战结束至今短短20余年,北约第一次东扩,成员国的数量由16国增加到19国,其军事防线因此向东推进了650~750千米,获得了更广阔的防御空间;第二次东扩,北约成员国数量由19国增加到26国,其军事防线随之向东推进了600~900千米,到达了俄罗斯的家门口;随着2009年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两国完成入约批准程序,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北约也完成了冷战后的第三次东扩,成员国数量由26国增加到28国。目前,北约正在进行第四次东扩,将与俄罗斯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联系的黑山吸纳进去。至此,北约构筑了北起波罗的海,中间经黑海、高加索,直至中亚的“弧形战略防御线”。

借助科索沃战争、反恐战争等“契机”,北约不断向欧洲东部推进,从原东西方对峙的地缘分界线,直逼俄罗斯边境。这种明目张胆的“蚕食”和“鲸吞”,无疑成为精于打造地缘“隔离带”的俄罗斯人的梦魇。东扩作为巩固冷战成果和扩大西方势力范围的有效手段,有力强化了美国及其盟国面向东南欧的控制度和影响力。面对北约咄咄逼人的阵线推进,强硬的普京政府选择用“铁拳”给予回应。当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向西方摇摇欲坠之时,俄罗斯绝地反击,强势“收回”克里米亚,此举令北约始料不及。

重新认识到俄罗斯的决心后,北约开始“重返欧洲”。借助东扩夺得的“近水楼台”,北约得以加强针对俄罗斯方向的军事部署。除此之外,北约还组建快速反应部队,并频频在“敏感区域”进行持续性军事演习。通过这种几乎不间断的演习,北约在东欧增加了“常设存在”,并成功地将大批装备调往东欧。经过多管齐下的手段,北约强化了“家门口”的防御力量,也加剧了双方的对立程度。面对愈演愈烈的形势,普京用针锋相对的军事行动强硬回击。面对西方制裁、油价下跌、卢布贬值等打击,俄罗斯经济遭受较大挫折。但普京政府意志坚定,在国防方面不作任何退让,相关支出金额每年“雷打不动”。通过现代化打击力量的建设,俄罗斯对北约在东南欧特别是俄罗斯边境地区的军事行动予以积极回应。每当北约搞系列演习,俄罗斯就用大规模演习“反击”,有时还凭借先进技术优势大打“擦边球”,如派战机超低空飞掠美国军舰上空,派图-160式战略轰炸机逼近英国领空等。除此之外,俄罗斯也在动用多种手段阻止邻国并入北约,以“威逼利诱”的方式将邻国紧密地与俄罗斯捆绑在一起,而此举恰恰是深为西方忌惮与诟病的关键。

20多年来,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有过合作,但乌克兰危机后双方都陷入了东南欧的博弈场,并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紧张的关系之中。持续的军事对立对偏见猜忌于事无补,只要问题根源不解决,僵局只能无限延长。

你方“唱”罢,我登场,北约与俄罗斯频搞军事演习

冷战思维织就的牢笼

俄罗斯与北约对立,有众所周知的历史背景。东扩本身也自有其军事意义和政治考量。但归根结底,双方长达20余年并正在愈演愈烈的敌对情况,源于两者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基于这种冷战思维形成的战略差异,是俄罗斯与北约矛盾持续的元凶。而要解释这种冷战思维的肇始,则必须对准双方之间自冷战时期保留下来的猜疑和防范心理。

在东西方阵营对抗的背景下,相互之间的对抗敌对意识并没有随着苏联的解体而消逝。作为苏联公认的“继承人”,这段历史记忆根植在俄罗斯和西方民众心中,一开始就成为双方交流的基色。而北约不断加码的东扩及其他敌对行径,激化了俄罗斯人对北约的不满,尤其是当西方傲慢地背弃诺言,并将俄罗斯拒之门外,使俄罗斯感受到军事失败方的耻辱。面对北约在共同民主价值观的幌子下进行渗透包围的做法,俄罗斯将北约列为首要外部军事威胁,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多管齐下拉拢邻国。而这恰恰也引起了西方的反感。他们认为这显露出俄罗斯深藏的“帝国野心”。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曾认为,“共产党政权的垮台并不意味着帝国主义以及扩张的俄罗斯传统的终结。这仅仅是意味着,在下一次将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领导人、不同的宣传口号重新出现”。随着俄罗斯的壮大,这种疑虑如病毒般在西方传播。在西方看来,俄罗斯受制于经济的桎梏,想重回世界大国地位,必须利用武力。而这种路线势必是带有侵略性质的。而这种考量,势必会反过来加剧双方的军事对立,最终形成一个死循环。即使俄罗斯和西方并未有预想中的阴谋,但现实的军事对立只能一再强化这种恐惧,并把防范与疑虑体现于相关国家的政策之中。

相互之间的猜疑与防范,只能孕育出相悖的地缘政治理念。俄罗斯认为,冷战的结束本应意味着双方对峙的停止。在当年全面倾向西方的俄罗斯领导人看来,联合北约共同构建一个“大欧洲”理所应当。但与此相反,曾经根植的不信任感,特别是美国国内強烈的“反俄倾向”本身,就预示了风雨的来临。美国及西方国家考虑到俄罗斯的扩张传统以及在新国际体系中自我定位差异,决定将“寻求新的欧洲地缘政治平衡”摆在首要地位。而冷战思维的结果,就是一场“胜者全得”的赌博,一次纠结于传统思维的“零和游戏”。这场由美国主导,以限制俄罗斯发展潜力为主要目的的地缘争夺战,在新的国际环境下存在诸多限制。换言之,这场博弈本身已经激发了多方面的利益冲突,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在全球化浪潮中激起一片片涟漪。冷战思维是陈旧的,势必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国际关系要求。在20余年中,美国与俄罗斯,北约与俄罗斯未尝没有过合作。但在以冷战思维为主导的地缘政治理念中,双方注定隔阂大于交流,分歧大于共识。

俄北关系的展望

俄罗斯和北约能否跳出对峙的怪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遏俄政策的去留。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俄美关系有转暖迹象,美国政府甚至公开表示愿意重启美俄关系。但目前新任总统并未明确对俄政策,尽管俄罗斯已有向北约示好迹象,但北约能否放弃对俄政策仍未可知。但就目前而言,乌克兰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是目前北俄关系的关键。

乌克兰危机自始至终都在耗费俄罗斯巨大的精力。为了保守住这最后的屏障,迄今为止,克里米亚像一个硕大的黑洞,不断吞噬俄罗斯的人力财力。加之连年的军费开销,对于俄罗斯的经济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同时,持续对立的紧张态势,无论对国家的长远发展还是短期利益都影响深远。同样,所谓“伤人一千,自损八百”,对俄罗斯的遏制本身也为西方国家带来了负担。仅从这次乌克兰危机的处理及后续进程就可看出,无论是北约还是俄罗斯,为了争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都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仅局限于乌克兰,东扩引起的混乱同样需要欧洲埋单。但作为问题的核心,乌克兰问题又是双方互不相让的焦点所在。但归根结底,“无论西方还是俄罗斯,谁都不希望欧洲发生战争”。双方都受制于内政、经济和外交等多重因素,都无力承受打一场战争带来的高风险代价。且如今国际安全愈加国际化,非传统安全需求将很多国家紧密联结。换言之,双方之间存在加强合作与协调的内在需求。因而,就目前而言,尖锐的对立背后潜藏缓解局势的动因。假使能妥善解决,或平稳搁置乌克兰问题,由此辐射的诸多问题也将逐渐弱化。在此基础上,双方面对当下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可以就安全问题进行更多交流与合作。

最后,美国的态度是缓和俄北关系的根本。俄北交恶,责任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美国的偏见与冷战思维。基于美国对北约的主导性,俄美关系是影响北约对俄政策的决定性因素。假如作为北约领头羊的美国能放弃原有的对俄政策,那么以俄美关系“重启”为契机,在双方存在的经济、安全共同利益的推动下,重建彼此信任,化解双方战略利益冲突是可期的。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北约俄罗斯
走向北约?
美借北约峰会煽动对抗中国
特朗普邀巴西进北约秀“特殊”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北约就焚烧《古兰经》道歉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