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强
摘 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一系列新凯恩斯主义举措刺激经济,试图摆脱新自由主义经济治理模式弊端,其具体内容和成效如何,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不少借鉴意义,需跟进研究解析。
关键词:美国经济;治理模式变革;成效评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国家为摆脱经济“滞涨”困扰,在吸取新自由主义相关理论学说基础上,对各自经济治理模式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既暴露了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的缺失,更显现了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治理模式的严重弊端,引起了国际社会政界和学术界对美国经济治理模式变革的高度关注。
1 美国经济治理模式面临困境
发达经济体经济治理模式面临不同困境,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治理模式主要面临金融市场缺乏监管,社会两极分化严重,实体经济创新动力不足等困境。
(一)金融市场监管缺失暴露无遗。进入20世纪90年代,金融市场发生了意义深远的结构性变化、复杂的、创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美国传统的监管体制没能顺应时代的需要加以改良,出现监管真空、监管缺失和效率低下的情况。当2007年初次贷危机先兆发生时,金融监管没能及时的监察到。一方面,金融监管的缺失导致资本家肆无忌惮的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进行金融工具的衍生品的创新,以求利润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另一方面,大量的资本投入到虚拟经济的投机之中,违背了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初衷。大量的资金用于房地产投机必然导致的是实体经济的投入的不足,整个经济体的基础不牢,结构失衡,使得经济的发展缺乏持续性和穩定性。
(二)社会两极分化及不公平问题严重。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政策推行以来,资本剥削的程度加深,工人实际工资被进一步压低。在1973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是每周330美元;而在2007年,工资是279美元,下降了15%。据有关数据统计,1980年,美国的高级执行总裁的收入是普通工人收入的非42倍;到2000年,这一比例就上升到531倍。于此同时,联邦政府从80年代后的开支占GDP的比例越来越小,意味着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的减少。由于社会财富过度集中,普通的消费者缺乏消费能力,经济会现产业结构的失衡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从而造成对生产力的巨大浪费和破坏。政府为刺激消费,实现经济的发展,将自身和房地产业绑在一起,不断的降低利率,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最终导致船翻了,人也掉到水里。
(三)实体经济创新动力不足。美国在实体经济创新领域的相关制度安排、所需资金、创新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优势。但美国实体经济的创新领域也不是一泓清水。美国大量的人才不是在实体经济领域大显身手而是选择从事金融领域行业的工作,在大学的专业选择上倾向于金融、经济专业,这样显然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创新。近年来,美国中小教育水平落后于世界主要大国。在发达国家中,美国的高中退学率最高,大学生里有一半人中途辍学。同时,随着新兴发达经济体的国力不断增强,在教育、科研的投入在不断增加,可以预想美国未来在实体经济创新领域将会承受更加激烈的竞争。
2 美国经济体经济治理模式变革的内容
发达经济体经济治理模式的变革是在对新自由主义教条理念的反思和清算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措施消除新自由主义带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因子,谋求变革。注重政府干预,实施凯恩斯主义政策积极救市;反对市场“原教旨主义”,政府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政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人员就业。
(一)加强政府干预力度。政府干预积极作用是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即资源配置在某些领域无法依靠市场自行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采取的行动。尽管各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不同,政府干预作为市场调节的补充,不可缺少已成为共识。美国是国际危机爆发的主战场,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积极干预经济,旨在促使经济走出低迷,推动经济增长。
(二)积极实行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政策。新凯恩斯主义在此基础上也考虑供给管理和结构性政策的作用。奥巴马政府采取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标志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积极的干预。这种干预既有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有能源产业方面的投资,既着眼于短期降低失业率,也试图从长期培养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加强政府监管,推进金融改革。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旨在最大程度消除市场失灵,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使金融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增长。为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美国参议院于2010年5月20日通过了一项金融市场改革相关法案。法案长达1500页,包括一系列银行及金融限制措施,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保护、加强针对大型银行的监管,并力保纳税人无需为日后救助金融业买单。2010年7月1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Dodd-Frank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的金融监管法案。这些金融改革法案的通过标志了美国金融业半个世纪以来最广泛和深刻的变革,显示了华盛顿对美国金融业整顿的决心,确立了后危机时代政府积极干预金融市场的基调。
3 美国经济治理模式变革评析
美国经济体经济治理模式变革仍面临挑战,美国经济治理模式变革受制于本国政治形态、经济现状、传统价值理念,变革尤为困难。
(一)经济增长不够理想。虽然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自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呈现了复苏增长态势,特别是2014年和2015年GDP增长均为2.4%,超过一般发达国家,但受到劳动力成本、创新周期性和再工业化政策连续性等影响,其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没有得到大幅度增长,截止到2016年12月,失业率达4.6%,美国经济发展前景是否乐观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二)部分民众强烈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新自由主义在美国的学术界仍然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虽然美国采取一系列的凯恩斯主义救市政策,美国的经济逐渐复苏,但是美国国内对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反对声音不断涌现,最突出的例子是“茶党”的兴起和发展。他们本以为奥巴马上台后会改善就业形势,但很快发现,奥巴马仅仅将注意力放在医疗保险改革上,而医疗保险改革的受益者显然是下层的低收入民众。从历史上看,罗斯福、克林顿总统都在试图推行医疗法案的实施,均以失败而告终,而美国新一任总统特朗普已决定废除奥巴马医保法案。
(三)美国两党政策严重分歧阻碍变革。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执政理念上出现了重大的分歧。民主党的政策倾向支持社会保障、失业保险、强大的工会等,而共和党反对向富人征税,对社会两极分化的现实置若罔闻。两党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斗争公开化。民主党在2010年的中期选举中遭遇滑铁卢,在国会众议院的多数党地位被共和党夺取。在参议院中与共和党的席位大大缩减。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之后,其推行各项政策受到共和党的有力阻击,对美国经济治理模式变革形成较大阻碍。2016年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取得了大选胜利,但是两党分裂的局势仍未改变,在特朗普实施其承诺的过程中,民主党人势必会倾力阻拦,给美国未来经济发展增加变数。
参考文献
[1]李慎明.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前景及应对[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2009(26):4-9.
[2]黄平,倪峰主编:美国问题研究报告—美国的实力和地位评估(2011)[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7.
[3]张晨,冯志轩.再工业化还是再金融化—危机后美国经济复苏的实质和前景[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7(6):17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