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服务是很幸福的

2017-04-19 15:43陈之秀
食品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学

陈之秀

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以书为媒,记者有幸认识了张之敬。

在与张之敬的交流中得知,他在机械领域潜心研究三十多年,不少成果获得国家专利,现任国防科技工业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精密微小型机械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是北京理工大学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学科带头人。

少年时,他的梦想是当作家

在张之敬的办公室里,有四个书柜,其中两个书柜里面是社科、文学方面的书,另外两个书柜里面则是与他的研究有关的书。张之敬先打开社科、文学方面的书柜说:“少年时,当作家是我的梦想,我觉得写书的人非常了不起。”

1951年2月,张之敬出生在陕西榆林米脂县。父亲是老革命,享受的是供给制待遇,母亲是农民,所以张之敬一直在农村生活。他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年长他十一岁。

1957年,6岁的张之敬去了村里的小学就读。张之敬说:“小时候,我们家有很多的小人书,我特喜欢看。九岁时,上小学三年级的那年放寒假,我把家里一兜子小人书都看了一遍,但再看第二遍、第三遍就没意思了,那看什么呢?我们陕北人有个习惯,就是说书,说古代的故事。我就在家里找到了《大破天门阵》这本书,是本古书。那时还识字不多,基本上是连蒙带猜看完的。我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有劲,有时候一看就是一天,最后把我们家里的几十本书全看完了,就借别人的书交换着看。最早,我看了一些巴尔扎克、雨果他们写的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也是那时看完的,但那时对《红楼梦》看不下去,因为年龄小,看不懂。那时觉得作家太了不起,就想当作家。那时我大哥正上大学,当时,我的梦想是像我大哥一样,上西安交大,但我不知道我大哥是学什么的。后来才知道,他学的是自动化技术。其实,我是想当作家。后来,凡是文科的东西我就特别喜欢。”

初中毕业时,他对未来感到迷茫

六年后,小学毕业的张之敬去了米脂县杜家石沟中学。虽然这是一所乡村中学,但离张之敬家有五十来里路,只得在校住宿,每个周末回一次家。第一次离开家住到学校,张之敬天天想家,甚至悄悄哭过。而这时,他的大哥刚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

上初中以后,第一年学校举行作文竞赛,张之敬写的作文得了全校一等奖,后来还得了个朗诵奖。朗诵《琥珀的故事》,讲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再后来,学校就让他进了学生会。第二年,他就当了学习部长。

1966年,张之敬初中毕业,原本该继续学业的,但那时上面号召上山下乡,他不得不回到田间。此时,张之敬对国家和他个人前途感到迷茫。张之敬说:“那时白天干农活,中午回家休息时看书,看了一些马列的书,也看了小说《红楼梦》。看完《红楼梦》,书中人物的悲凉结局似乎引起了某种共鸣,悲观情绪就油然而生。不知道个人的前途在哪?国家的前途在哪?社会怎么发展?对于正在成长的年轻人来说,找不到答案。”

上高中,是他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

1970年,对于张之敬来说,是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这一年,他进入了米脂中学读高中。那时,他的大哥已经去了四川工作。 他的二哥是在米脂县上中专,学的兽医,毕业后当兽医,平时工作很忙。所以上学后,除了在校学习外,张之敬还得抽出时间回家种地,因为家里所有的地都得他种。他的二哥是1961年参加高考的,因为考前半年,校医说他得了肺结核,就不让他去学校读书。临近考试才解禁,最后差了几分,没考上大学,只得上榆林农业学校,是所专科学校。

提到上高中的事情,张之敬说:“我能上高中与我们村支书有很大关系,是他事先在公社里给我报了名,报名之前,没告诉我。他知道我爱学习,与我关系非常好。他是个退伍军人,想给我们这类人找出路。他让我上高中,我说我不去。村支书说,你小子真傻,念了高中,你就能念大学。我说上什么大学?大学都停辦了。他说,一个国家还能不办大学?迟早要办的。年轻人,要走出去,才有出路。我非常佩服这位连小学都没念完的支部书记能有那样的远见和对国家的信心,这可能也与米脂县传统的厚重文化氛围有关。”

上大学,开启了他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两年后,也就是1972年,张之敬被推荐入学,进了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

张之敬说:“当时报志愿的时候,我第一志愿报的是西北大学中文系,但是我们有个公社团委书记是个高中生,他特别喜欢文学,这个名额就给他了,我就上不了了。我的第二志愿是西安医学院,我想学医。这是遵循鲁迅的思想,救国就学文、学医这两条路。当时医学院在县上招生,但因上医学院的是初中毕业以下的,所以就把我分到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系,想让我上完大学回地方工作。我跑去县教育局招生办,说除了这个专业,其他专业都可以。我托老师,希望老师帮我换个专业,于是老师也找了招生办,正好北京工业学院有个名额,所以就到了这个学校,上的是机械系。”

进校以后,由于对机械专业没有概念,也不喜欢,张之敬就借了很多哲学、历史、文学方面的书籍读,如世界通史、中国近代史等。张之敬说:“从初中高中,所看到的和学到的只知道当作家能够为社会服务,也能够出名。直到大一的后半学期,学高等数学,学着学着就喜欢上了,因为高等数学其实跟哲学是相通的,从动到静、从不变到变、从有限到无穷,通过这样的转换,开启了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后来学专业课,下工厂搞实际设计,感觉这个专业对社会有贡献,也有意思。”

由于对知识的渴求,在1973年的暑假,张之敬没有选择回家,而是扎根图书馆,去找没有学过的高等数学来学。在数学的天地里,他找到了更大的乐趣。

1975年年底,张之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陕西天文台工作。一开始,他不愿去,因为学的是机械,希望到工厂。他填写的志愿也是工厂,但为什么分到天文台呢?张之敬说:“因为我是从陕西来的,我的名额是陕西的,当时陕西天文台刚建立,需要科技人才,就把我分配去了。”

天文台是中国科学院下属单位,业务学习的氛围很濃,本来张之敬就爱学习。在这样的环境氛围影响下,他学习兴趣始终浓厚。他不光看了一些专业书,还看了一些外语书。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带着对数学的热爱,张之敬想再上一次大学,去读自己喜欢的数学系,但地方招办没让他报考。1978年开始,各大院校开始招研究生,张之敬再一次参加考试,最终在1979年,他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这才开始走上了机械制造科学技术的研究之路。

张之敬说:“机械制造专业对于一个普通人讲,是一个万金油的专业,但是从研究的角度讲,这个专业涉及到机、电、光、力学、数学,甚至热学、计算机、信息学,各个学科,而且都要有比较深厚的基础,才能在机械制造这个领域做出一定的成绩。由于涉及到那么多学科,自己感觉到这个领域是非常有意思的。”

毕业后,他将志向与国家联系在了一起

1982年,张之敬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工作中,他潜心于教学研究,实现专业引领。他认为,中国要改变落后的面貌,首先要发展科技。从此以后,张之敬将自己的学业志向和国家的兴旺联系到了一起。

1990年,事业在蒸蒸日上之时,张之敬选择了出国。毕竟,在阅读国外的书籍中,他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他想走出去看看。

张之敬在大学学的是英语,但因为去美国的名额特别少,就自学了日语。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派他到日本进修学习,先在一个公司学习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后来以研究员身份去了日本富山大学进修。在那里,他准备到富山大学念个学位,结果导师想让他读博士,而博士必须有资助,可日本的文部省奖学金只能给到35岁,他当时已经四十出头了,只能请企业赞助,但有个条件,毕业后,要在这家企业服务五年以上。张之敬一想,上完博士,再服务五年以上,就快五十岁了,那样,我这一生都为日本人干事了,还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什么?所以,他没有同意导师这个方案,自费又没那么多钱。在那里呆了两年后,他选择回国。回来以后,国内形势比较好了,大学里面项目比较多,他就参与了科研项目。比如:负责和参加了“FMS故障诊断知识库”、“FMS故障快速诊断和排除系统”等八五“国防重点预研项目”,“FMS故障诊断和预维修技术”等“九五”国防重点预研项目。

1997年,张之敬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再次赴日,在日本东京大学进修了一年。这次回国后,给张之敬带来了更多思考。他认为,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微小型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于微小型机械与系统的研发水平,而后者则是航空、航天、兵器装备、医疗器械、新能源以及机电等重大领域取得高精度、轻量化、微小型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关键所在。为满足这种需求,必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和产业发展道路,实现最大化激发微小型机械化制造技术对相关专业发展所具有的正能量。

国防科技工业微细结构加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于2008年成立。这个中心的作用,主要是为促进我们国防系统的微型制造技术的发展。张之敬作为带头申请人,带领北京理工大学在众多竞争院校中脱颖而出。

制造技术是立国之本,奋斗于这个领域是值得自豪的

作为一直在机械制造业的第一线,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研究,问及张之敬有什么体会时,他说:“从研究生毕业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我认为,制造技术是国家经济和技术发展的基础,而微小型机械制造技术是国内外最近一二十年大力发展的一个领域,是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的新方向。机械制造这个行业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但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可能在大学或者实验室里研究出跟别人类似的技术,但是把这种技术变成产业化产品上的技术能力比较差。我们一台机床是人家一台高端机床的几分之一的价钱,所以,我们占有的市场份额就很少,而且资源浪费是一样的。因为我们一台机床3吨,人家一台机床可能2吨,甚至像德国、瑞士的磨刀机很小,一台上百万,甚至二三百万,我们一台机床十万、八万的,而且比人家还重,所以,我们的单位GDP消耗的能量是日本的七倍,归根到底,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技术转化能力、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这种能力比较差,实际上国家和很多专家都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目前,张之敬承担的主要项目有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国防领域制造科学技术相关项目以及企业服务项目。他发表论文150多篇,主编5部著作与教材,比如《先进制造技术》、《精密微小型车铣复合加工技术》、《高加速度旋转实验技术研究》、《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等,获部级二、三等奖共4项,校优秀论文特等奖、一等奖三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培养了上百名博硕士生,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这让他感到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张之敬说:“能为国家国防科技发展和强大殚精竭智、为培养国家和国防科技第一线急需有志高端人才的教育事业奋献终身可以说是北理工老一代知识分子们和今天的北理工人较为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这里我们曾在学习、工作中倾注了满腔热血,曾矢志不移地努力过,不管贡献大小,都是人生的辉煌。每个人的努力,无论成效如何,都为国家的强大和和平发展增添了力量。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在为祖国服务,是幸福的,也是值得自豪的。”

猜你喜欢
大学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我的大学,我来啦!
订正里的大学问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
工大学人
考上大学以后悔婚
关于大学之道
新大学人